廣州市六榕寺

廣州市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淨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廣州市六榕寺廣州市六榕寺
廣州市六榕寺

廣州六榕路,有一座1400多年歷史的佛教古剎——六榕寺。該寺是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在寺廟的山門上懸掛著橫匾“六榕”兩字,山門兩側是“+”的對聯。這都是六榕寺與蘇東坡的一段因緣。

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被貶海南奉詔北歸,途經廣州,慕名到寺內—游。他被寺內六棵蒼勁如釩龍的榕樹所吸引,欣然揮筆題“六榕”兩字,字跡瀟灑道勁,成為蘇東坡有名的墨寶,寺僧將它刻於石壁之上。.這座寺廟自此俗稱六榕寺。1982年後重修六榕寺,就把蘇東坡的“六榕”兩字製成匾額,掛在山門之上。

六榕寺是禪宗道場,與海幢寺光孝寺華林寺並稱為廣州“四大叢林”。它始建於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當時梁武帝蕭衍母舅曇俗法師,千里迢迢到高棉求得佛舍利帶回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特地營造寶嚴寺迎接供奉。後改名為長壽寺

唐朝初年,文壇四傑之一王勃曾遊歷於此,撰寫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和塔碑記》,是研究寺塔歷史沿革的重要史料。此碑在清代已湮沒,現在又重新校勘沙刻,陳列在寺內的碑廊里。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時,寺內供奉禪宗六祖慧能,以修淨業,因此改名為淨慧寺。在現存的六祖堂內,供奉著當年以紫銅鑄造的六祖慧能銅像,高1.8米,重約一千公斤。六祖結跏趺坐在太師椅上,閉目坐禪,其容貌和神態與曲江縣南華寺慧能肉身像非常一致,神態栩栩如生,超脫高潔,又自然和藹,象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正在端坐靜慮,讓人不忍打擾。這尊銅像鑄工精美,雕刻細緻入微,是六榕寺保存下來的珍貴文物。六祖堂前椿樹蒼翠,菩提婆裟,別致的補榕亭和蘇東坡書的“證道歌’’碑刻,掩映在綠蔭之中。原六祖堂前有“曹溪法乳”牌坊,刻有近人柳橋金保泰撰書的長聯,描述了寺中景勝文物:

勝跡數名山,達摩履,東坡展,王勃碑,當年蠻海尋幽,三百鐘聲留過客;

仔肩擔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時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傳人。

此牌坊毀於“文化大革命”中。

現在六榕寺保存下來的最有特色的建築是花塔。它原名寶莊嚴寺舍利塔,與寶嚴寺一起興建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 (537年)。唐時王勃讚美它“仙楹如雨,岩披雲翳之宮,采檻臨風,似遏扶遙之路”。此塔吸引了眾多遊人觀瞻:“傾都共仰,溢郭周窺,士女幾乎數里,光景動乎七重”。宋代初年,塔毀於火。宋元祐元年(1086年)重建,歷時11年才竣工。內供奉千佛像,易名為千佛培。此後歷代都有重修,今塔牆內還砌著印有北宋銘記的塔磚。塔身原為磚木結構,1915年因廣州地震時受到損壞,1933年整修時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近年又加以整修,仍保存著宋代建築風格。

該塔建築精巧,造型別致,通高57米,外觀八角九級,因以琉璃瓦蓋檐身,塔身色彩絢麗美觀,塔頂之上有寶珠、雙龍珠、九霄盤等組成的塔剎,整座塔造型華麗,通體玲瓏剔透,宛如花柱屹立在藍天上,故俗稱“花塔”,又稱六榕塔。

花塔內從底端到最高層有一大銅柱,柱上刻著千佛銅像。這一銅柱連同塔剎,重達5000公斤。塔外觀九層,每層皆有暗層,內里共十七層,暗層作上下之用,明層只作過道通風。沿梯級可達塔頂。登花塔的訣竅是上塔右轉,下塔左轉。否則塔有八面,人進入塔中便好似進了八陣圖,繞完八面才找到更上一層樓的梯口。記住登塔訣竅就可以每層少走六面的冤路。花塔是花城廣州市內現存的最古建築,也是廣州市歷史悠久的見證。登塔憑欄遠眺,全城景色歷歷在目,綿綿珠江、疊疊雲山,鱗次相比的高樓大廈掩映在綠樹成蔭之中,讓人心曠神怡。

1982年9月1日,六榕寺由廣州文物管理部門移交給廣州市佛教協會管理。9月2日適逢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有三千多遊人香客前來參觀、朝拜。

十多年來,六榕寺在寺廟維修管理、開展正常宗教活動、對外友好往來等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雲峰法師任六榕寺住持,他不僅是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還是廣東省人大常委,是位愛國愛教的好當家。1982年六榕寺交由佛教界管理後,雲峰法師面對“只見花塔不見廟”的支離破碎景象,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寺廟管理委員會,首先著手重建大雄寶殿。政府撥款20萬作為籌建基金,並得到廣州市社會名流和海內外廣大教徒的鼎力相助。這些年來,六榕寺先後完成了大雄寶殿、說法堂、僧舍、觀音殿、功乾堂五大工程,總建築面積達1580平方米。各殿堂佛像也全部進行了修復,並重新裝金,使整個寺廟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千年??,生活不斷改善,做到以寺養寺,自給自余。

六榕寺的大雄寶殿於1984年6月竣工。重修大殿高14米,面積300平方米,琉璃瓦面,莊嚴雄偉,體現了我國南方的古建築風格。大殿正門上懸掛著趙朴初先生書寫的“萬德莊嚴”金字匾額,筆力雄健;神韻渾藏。大殿瓦檐下的“大雄寶殿”四字是羊城書法學會會長連登所書。在大雄寶殿殿正中供奉的三尊銅佛像高6米,重10噸,為清康熙二年(1663年)鑄造。這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現重新裝金。殿內還陳設各種法器,帳幔、長幡等,把殿堂裝飾得五彩繽紛。佛前有三盞由48支小燈組成的蓮花燈,交光互映,使佛像更加金身顯輝。在大殿南側,重建了法堂。六榕寺內文物薈萃。在碑廊里,保存著由宋至清代的碑石二十餘方,有的圖文並藏,是研究六榕寺和花塔歷史沿革的重要實物資料。其中有一塊“宋蘇文忠公笠展像”石刻,碑上所刻的蘇東坡頭戴竹笠,腳踏木屐在雨中行走。這還有一小段小故事,說的是有一天蘇東坡訪友途中遇雨,到一農舍暫避,農戶非常熱情,以紅蕃薯招待他,臨行還送他竹籤和木展。蘇東坡告別農家後,不覺在泥濘竹林中迷失了方向,正著急,遇到一個牧童,蘇象看到救星詢問路徑。牧童說,你就順著這條有牛屎的路,拐個彎就到了。蘇東坡每每回憶這件事,總是感慨地說,自己既懂詩文,又能做朝廷的官,但到了鄉間,連牧童都不如。此後,每次雨天,他特別喜歡頭戴竹笠、穿木展,因此有人就給他畫了這張簽屐圖。

1985年7月,泰國國王的皇兄、泰國越衛律哇那藍寺住持三廉大師向六榕寺贈送了一座木質舍利塔。舍利塔高約60厘米,系木質精雕細刻而成。舍利塔安奉在大雄寶殿。三廉大師和六榕寺僧眾共同禮佛誦經,祝願世界和平、中泰兩國人民安樂。7月下旬,泰國教育部又贈送給六椿寺一尊釋迦牟尼佛銅像,高1.8米,重800公斤。8月5日,即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成道日,六榕寺舉行了隆重的佛像奉安儀式,僧眾及信徒四千多人參加了儀式,將釋迦牟尼銅像供奉在友誼佛堂中。第二天,泰國國會主席烏吉等40多人來參觀六榕寺時說,這尊佛像是泰中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見證,並祝願兩國人民友誼和佛教徒的友好往來不斷發展下去。

觀音殿重建於1987年,高13米,面積233平方米。殿內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鑄造的觀音菩薩銅像,像高4米,重5噸,神態安詳自若,鑄造工藝精美。

十多年來,六榕寺每年接待數十萬中外遊人信徒,港、澳、台同胞通過這裡更加了解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了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