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寺[廣州西關長壽寺]

長壽寺[廣州西關長壽寺]

長壽寺為廣州原有五大叢林之一,現已湮沒,只留地名。廣州的長壽路得名是因長壽寺,長壽寺前身是長壽庵。明朝萬曆34年(1606)廣東巡按御史沈正隆建的長壽庵,在今天的長壽東路荔灣分局北面一帶,占地面積八畝。光緒卅一年(1905)四月,兩廣總督岑春煊令寺產入官,並拆毀寺廟,將地產拍賣。自始,長壽寺湮沒,除地名外,痕跡全無。

簡介

1890年《廣東省城圖》長壽寺1890年《廣東省城圖》長壽寺
長壽寺為廣州原有五大叢林之一,現已湮沒,只留地名。廣州的長壽路得名是因長壽寺,長壽寺前身是長壽庵

歷史

廣州西關長壽寺Temple of Longevity廣州西關長壽寺Temple of Longevity
長壽寺前身是長壽庵。明朝萬曆34年(1606)廣東巡按御史沈正隆建的長壽庵,在今天的長壽東路荔灣分局北面一帶,占地面積八畝。
在清康煕年間,大汕和尚在平南王的支持下,當上了長壽庵的住持。他首先將庵名改為長壽寺,並且在裡面大興土木,廣種奇花異卉。寺地比前擴大,寺內有離六堂、懷古樓、繪空軒、半帆亭等,又鑿大池,環種花木,池水可流經順毋橋而出珠江。自此,長壽寺聲名日益遠播,與華林寺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同列廣州五大叢林。大汕和尚與當時名流如吳偉業、陳其年、萬紅友、王士禎等詩文唱酬,聲勢日盛。
後來,大汕和尚因所著《海外紀事》招來橫禍,被投入獄,杖押送返原籍,死於路上,長壽寺也從此一蹶不振。
長壽寺長壽寺
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設官局於長壽寺,嚴令外商繳菸具結,收內地煙膏、菸具。
鹹豐十年(1860),勞崇光(兩廣總督兼署廣東巡撫)曾於長壽寺設局,補刻《皇清經解》。後人建補經堂於殿側以志之,鐫勞崇光像於東壁。
同治元年(1862),勞崇光倡建藥師殿於長壽寺西偏,寺僧寶樹蕆其事。
光緒卅一年(1905)四月,兩廣總督岑春煊令寺產入官,並拆毀寺廟,將地產拍賣。原地被改建為樂善戲院、自來水塔、西關巡警第六分局及鋪戶,得值六十萬,撥為兩廣師範學費。這時,廣州玉器行業有六大堂口——成章堂、鎮寶堂、裕興堂、成福堂、崇禮堂、均裕堂,均集中在此集資買地籌建玉器圩,次第開設了崇德號、祥勝號等,玉器圩由此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珠寶玉器商場。自始,長壽寺湮沒,除地名外,痕跡全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