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六榕寺

廣州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六榕路,光孝寺附近不遠處。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同時,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淨慧以塔顯”之稱。淨慧是六榕寺的別稱。

簡介

廣州六榕寺廣州六榕寺

六榕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寶莊嚴寺。大家知道,魏晉南北朝是中國佛教興盛的時期,當時還出現了一個歷史上最狂熱推崇佛教的皇帝,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在他的影響下,全國各地都建了大量的寺廟,後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指的是這一歷史事實。六榕寺就是在這種氣氛中興建的。原因是梁武帝的母舅曇裕法師,當年從南京攜帶來自高棉的佛舍利到廣州。當時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寶,特意修建了這個寺院——寶莊嚴寺,還修建了一座塔來供奉佛舍利。

南漢時寶莊嚴寺改名為長壽寺、宋初寺。塔均毀於火,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更名淨慧寺。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重修寶塔,下瘞佛牙舍利,龕藏賢劫千佛像,故更名為千佛塔。北來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學家蘇東坡由海南貶所北歸,路經廣州到該寺遊玩時,應寺中僧人道琮之請為寺題字,他見寺內六株榕樹綠蔭如蓋,盤根錯節,氣勢不凡,即欣然書下“六榕”二字,後人敬重蘇東坡遺墨,將“六榕”刻字造一木匾懸掛於寺門之上,又於永樂九年(1411年)將淨慧寺改稱六榕寺,舍利塔稱六榕塔,又名花塔。

六榕寺山門前門楣上懸掛的“六榕”二字牌匾,是蘇東坡所書。門兩邊的楹聯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是民國初年順德文人岑學侶撰寫的。這裡有一段典故:公元675年的12月,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剛剛在南昌滕王閣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臉炙人口的千古絕句之後,南下省親來到廣州,受寺內和尚邀請,參觀並寫下了《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這篇碑文當然是寫得十分好的。因而:“一塔有碑留博士”中的“博士”是指王勃,紀念他為舍利塔撰寫的碑文;而“六榕無樹記東坡”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岑學侶來的時候,六株榕樹已經沒有,只有蘇東坡當年題寫的匾額依然風采猶存。

現任方仗

六榕寺現任方丈雲峰,78歲,雷州人,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洲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人大常委。現任監院有海,46歲,市佛協副秘書長,市人大代表。

寺內建築

六榕花塔

過了天王殿,便是一個庭園。庭園正中,是一個色彩艷麗、蔚為壯觀的花塔。花塔是六榕寺院中的舍利塔,是寺中最令人矚目的建築。因此塔一層層的塔角飛檐,宛如吐苞向天開放的棗紅色花瓣,塔剎又酷似花蕊,整座寶塔猶如一支直插藍天的巨大花柱;再加上塔身紅白相間,色彩斑斕,所以人們又習慣地稱其為花塔。

花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外觀9層,內設暗層8層,共17層。它是一座仿樓閣式的穿壁繞平座結構的磚木塔,塔高57.6米,是嶺南地區現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塔剎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鑄。銅質剎柱身上有1023尊浮雕小佛,還有彩雲繚繞的天宮寶塔圖。千佛銅鑄連同頂上的火焰寶珠、雙龍寶珠、九霄盤、覆盤以及八根鐵鏈等各種構件,重是超過5噸。

廣州六榕寺六榕花塔

值得一提的是,花塔的根基很有特色。由於古時花塔瀕臨珠江(舊時珠江寬達2公里),地下水位較高,為了保護塔基,花塔的建造者們先沿著塔基,像打井一樣用堅固的花崗岩石砌築9個水井並相互連環依託,形成一個九井環基,然後在上面建造高塔。北宋和解放後重修時都發現了這個九井環基。經科學測量,現在的花塔塔身雖然傾斜了1.7米,塔基仍然比較穩固。

傳說在南漢時期,皇帝的寵妃素馨在六榕寺內削髮為尼,中秋節之夜宮女們在塔上懸掛璀璨的花燈,方圓十里都能看到。

大雄寶殿

六榕寺的建築布局比較特別,花塔位於庭園中央,且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這保留了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為中心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大多寺廟中較為少見。因為,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寺廟建造有了變化,多數以大雄寶殿為中心,佛塔則建在中軸線的旁邊了。

參觀完佛塔,再到大雄寶殿參觀。寶殿是佛寺的正殿,殿內供奉著三尊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噸,是省內最大的古代銅佛像。到此參觀的遊客可能會問;為什麼這規模不很大的寶殿會安裝如此巨大的佛像呢?原來這三尊佛像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平南王尚可喜在建廣州大佛寺時鑄造的。大佛寺位於惠福東路的龍藏街,廣州人俗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這回文中提到的“佛大過人”(比人還大),就是形容這三尊佛像。“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破“四舊”,三尊大銅佛被“清出”大佛寺,運到南岸廢品倉庫,幸而未來得及敲碎拋人熔爐中。粉碎“四人幫”後撥亂反正,落實政策時,六榕寺最早歸還寺僧管理。在1983年修建大雄寶殿時市文管部門把三尊大佛從廢品堆里搶救出采,供奉在殿內。

這三尊大佛為三世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阿彌陀佛,右邊是藥師佛,他們分別代表現在世佛、過去世佛和未來世佛。同時,這三尊大佛各以不同的“手印”代表現在、過去和未來三世的。

中間,釋迦牟尼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盤膝中間,而右手掌向下垂放在右腳膝蓋上,這是代表現在世“說法”的手印。

左邊,阿彌陀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盤膝中間,右手掌心向上擺放在右腳膝蓋上作“接引”印,即歡迎在他面前禱告的人去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清福,這是代表過去世“說法”的手印。

右邊,藥師佛左右兩手掌心重疊平放在盤膝中間,為“禪定”印,即靜坐凝心專注觀望未來,這是代表未來世“說法”的手印。

友誼佛堂

大雄寶殿的左側是友誼佛堂,這裡供奉著1985年由泰國教育部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一尊,該佛像高2.6米,重1噸。

觀音堂

大雄寶殿的右前側是觀音堂。觀音堂供奉的觀音銅像高3米,重達5噸。這尊觀音銅像與大雄寶殿的三尊大佛像都鑄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六榕寺花塔塔基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九井環基,比較穩固。然而,花塔畢竟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雨洗禮,雖經多次維修,但塔身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裂縫,並傾斜1.7米而成了一座斜塔。為此,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撥款400多萬元,採用了“中華791化學漿”、碳素纖維布等材料,從2001年2月開始對花塔進行了加“箍”加固維修,並於同年8月底通過驗收。現在修葺一新的花塔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中外遊客和善男信女到此參觀和朝拜。

相關信息

門票:遊客進入寺內需門票,門票:5元,參加六榕塔需另購票,六榕塔門票10元

公車搭乘:乘捷運一號線在公園前站下,或乘56、58路公共汽車在六榕寺站下,乘5、7、29、85、86、88、102、104、107、124、180、203、217、243、244、253、273、519、552路公共汽車中山六路站下,都可以到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