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側齒龍

平滑側齒龍

滑齒龍(屬名Liopleurodon),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里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

基本信息

簡介

拉丁文學名( Name)→ liopleurodon
發音(Pronounced)→ LI-PLOO-ro-don
時代(Period)→ 侏羅紀中期至晚期 距今1.6億-1.55億年前
分布(Found in)→ 歐洲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體長(Length)→ 18-25米
推測體重(Mass)→ 150噸

概述

平滑側齒龍
平滑側齒龍

平滑側齒龍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水生猛獸,侏羅紀晚期,它們龐大的身影在四片巨型槳鰭的驅動下,威嚴地劃破淺海水域,宣洩著無形的霸主氣勢!滑齒龍的長顎里滿部尖銳的牙齒,在這樣一台吞噬機器前,鱷魚利茲魚魚龍甚至其他上龍都要退避三舍,否則必難逃厄運。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直到最近科學家能確定的最大成年滑齒龍不過是18米,但2003年在墨西哥出土了一具18米的上龍(可能是滑齒龍)化石,而它不過是一隻幼獸!如果它成功長大,那肯定會大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估計bbc又是譁眾取寵,有待繼續查證)

特徵

一些保存相當完好的滑齒龍骨骼化石,清楚顯示牙齒的排列及其頭部的形狀。但這些頭骨並不一定就屬於片中威脅牛津夏(Oxfordshire)附近水域,長達二十五公尺的滑齒龍。但在國家歷史博物館中,有一些頭骨碎片似乎屬於滑齒龍,就算不是,也是屬於一種與滑齒龍極其類似的生物。其中一塊骨骼碎片特別屬於一種長二十公尺的生物。經由計算電腦中滑齒龍的模型,及其該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體長與體重上限分別為二十五公尺與一百五十公噸。這隻代表滑齒龍可能的體型上限,有些古生物學家會將它們的體重設定在低於此標準。

滑齒龍的牙齒顯示它們是肉食性動物,至於滑齒龍如何獵食,則要觀察眼睛的所在位置,以及游泳的速度。古生物學家茱蒂-瑪莎研究過很多海洋爬蟲類的游泳情況與方式,認為像滑齒龍這種使用四隻鰭狀肢來游泳的生物,速度一定不會像大眼魚龍那樣快。速度比獵物緩慢的生物,便得使用突襲法來補食。有一項證據可以用來證明這個推論,就是滑齒龍的眼睛長在它們的頭頂;這種生物會從下方突襲獵物。

結構

滑齒龍可能是「反色彩」結構,就是頭部為深色,如此從上方較難被發現,而底部為淺色,如此下方可以作為偽裝。另外可以作為滑齒龍行為線索的,是它們的頭骨頂端有兩個鼻腔。最為常見的理論,就是它們具方向感的嗅覺;獵物的化學特徵在某一個鼻孔會比另一個還要強烈,滑齒龍可以依此來判別獵物的方位。再者,滑齒龍的吃相可能不是太好。在牛津黏土層中,發現了很多大眼魚龍與短尾龍的半個頭骨。對於這些剩菜是否為滑齒龍所留下尚不確定,但是以體型來看,滑齒龍是頭號嫌疑犯。

古生物學

時代:1.65~1.50億年前,地球,1億4900萬年前。當劇烈的地質運動緩慢地撕扯著古老的泛大陸時,穩定上升的海平麵塑造了侏羅紀的海岸線。數千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區被海水淹沒,形成大片被地質學家稱為“陸表海”的淺水區域,這些充滿陽光的水域成為生物演化的又一個舞台。

由於具有更為豐富的潛在的食物來源,很多陸生動物開始逐步適應水生生活。在先後成為陸地和天空的統治者後,爬行動物此時完成了對中生代海洋的接管,其表現就是,成為這一環境中的終極殺手,生態學中稱為“頂極消費者”。

這些海洋獵手與恐龍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同樣是體形龐大的怪獸。儘管它們以單一的方式——浮到水面上來呼吸空氣,可是體形已經變化得多種多樣:魚類般流線型外表的魚龍類,它們可以潛到較深的海水中去追逐烏賊;適應了鹹水環境的鱷魚對菊石的堅硬外殼毫不介意;長脖子的鰭龍窺視著那些打算游出陰影的魚群。這些海洋獵手中體形最大的是上龍類(pliosaurs),比如長達25米的平滑側齒龍(Liopleurodon), 這是那個時代,以至於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動物。平滑側齒龍的巨嘴有3米長,似乎專為撕碎它那些倒霉的獵物而設計。這些水中的居民完全可以使岸邊的恐龍感到恐懼。

仿佛是來自過去的恐怖迴響,這件完整的平滑側齒龍骨架化石清楚地顯示了上龍的骨骼特徵:注意它腹部那些寬大的盤狀骨頭,這些骨骼使它的軀幹得到加固。

一隻完全成熟的雄性平滑側齒龍在水下靜靜地觀察著發生的一切。從他四肢的姿態可以看出,這有史以來體形最為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已經做好了攻擊的準備。這隻怪獸體長25米,重達150噸,每個鰭狀肢都有3米長。匕首般的牙齒從他巨嘴的末端齜出,可以輕易刺穿任何獵物的皮膚。平滑側齒龍嗅覺靈敏,善於靠鼻子在海水中追蹤獵物,事實上這隻平滑側齒龍就是從150公里以外被出生的小魚龍吸引來的。

平滑側齒龍慢慢抬起他寬大的頭,同時輕輕地將鰭狀肢向下按。這個龐然大物開始舉步向前,帶起的水流把菊石沖得前後翻滾,魚群慌忙躲進珊瑚礁。剎那間,殺手張開大嘴,緊緊咬住了毫無防範的大眼魚龍,巨大的攻擊力量使他的頭和獵物一起躍出水面,然後又重重地砸向海面。在這陣突如其來的血雨腥風中,他的獵物一下子就沒命了。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大眼魚龍的身體已從背部折為兩截,體內的小魚龍也被平滑側齒龍的利齒戳穿了。偷襲得手的獵人心滿意足,他晃動著腦袋,一邊調整獵物在嘴裡的位置,一邊快速地撕咬大眼魚龍屍體。最後,雌魚龍的屍體被撕扯成三段,平滑側齒龍咬住最前面的一截浮到了海面上,一仰頭,這塊大肉塊就順勢落到嘴裡,被他囫圇吞下。他換了一口氣,再次回到海底,叼起第二截魚龍屍體,然後浮上海面……與此同時大眼魚龍那條漂亮的新月形尾巴掠過珊瑚礁,慢慢滑向100米深的海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