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吃

常州小吃

常州是重要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又稱龍城,位於江蘇省南部,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歷史上,常州因所在地理位置“襟江枕湖”,工商經濟發達昌盛,被譽為扼控東南的三吳重鎮、八邑名都。常州小吃是常州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品種多樣,形式各異,充分體現了民間的智慧與精湛技藝。

基本簡介

常州小吃是常州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品種多樣,形式各異,充分體現了民間的智慧與精湛技藝。常州小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南其他地區小吃的影響,不過常州小吃在原有的基礎上吸取眾家所長,用料範圍廣泛,以製作精細的餡心而享有盛名。常州的雙桂坊是市內小吃群集之地,著名的小吃有:加蟹小籠饅頭(小籠包)、大麻糕、蝦餅、芝麻糖、蟹殼黃、銀絲面、酒釀元宵、馬蹄酥、三鮮餛飩、蘿蔔乾等。

加蟹小籠饅頭

常州加蟹小籠饅頭,首創於清道光年間,個形小巧,別具一格。用精白麵粉、熟板油、蟹粉、豬肉配以調料加工製成。蟹油金黃閃亮,肥而不膩,蟹香撲鼻,汁水鮮美,皮薄有勁,餡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薑絲佐食其味更佳。目前尤以百年老店“迎桂饅頭店”的小籠饅頭質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量最佳。

常州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於清道光年間首創

原料:豬夾心肉,蟹黃,淨蟹肉,麵粉,鮮酵母。

製法:豬夾心肉斬成肉糜,加醬油、糖、鹽、酒、胡椒粉、味素、蔥薑汁,與蟹黃、肉皮凍同攪,徐徐加適量清水,最後放豬油、麻油拌透,成湯包餡心;雞蛋打散,加少許鹽,用筷子打透,倒入鐵鍋攤成蛋皮,切成蛋皮絲待用;鮮酵母用溫水250克調勻後倒入麵粉中,揉至麵團光滑不粘手,用布蓋好,靜置1小時後搓成細長條,擀皮,上餡,成型,上籠蒸6分鐘即成。

特點:滷汁豐富,蟹香撲鼻,上桌時若配以香醋、薑絲等佐食,其味甚佳。

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系清鹹豐年間由仁育橋畔的長樂茶社點心師傅王長生創製,距今已有140餘年歷史。其皮薄酥重,製作考究,注重火候,為一般糕點所不及。此點先後在全國各地參加名點小吃展銷,獲得廣泛好評。

原料:精白麵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

製法:將麵粉放入麵缸,倒入熟豬油,揉搓均勻即成油酥;將麵粉和酵种放入麵缸,加50℃熱水和成麵團,發酵後,把用50克熱水溶化的鹼液倒入,揉成發麵團;將豬板油洗淨,撕去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膜衣,剁成茸,放於盆內,加精鹽拌勻;把發麵搓成長條,摘成面劑50隻,將劑子摁扁成圓皮,包入油酥,收口捏攏後略摁扁,用擀棰擀扁,自左至右捲起,再擀扁推長,自外朝里捲起,再略摁扁,然後包餡;甜麻糕每個包入綿白糖,鹹麻糕每個包入鹹板油餡、蔥末,收口捏攏再略摁,用擀棰擀成1厘米厚、17厘米長、中腰寬12厘米的腰狀糕胚;用熱水把餡糖調成液體,分別塗刷在糕坯表面,再逐塊蘸滿芝麻,翻轉糕坯使芝麻面朝下,然後雙手略蘸清水抹在糕底,將糕坯貼入燒熱的爐中,用小火烘烤,爐口蓋上水缽,約4分鐘即可成熟,然後輕輕剷出。

特點:香脆鬆軟,鹹餡味鮮,蔥香撲鼻。

酒釀元宵

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之一,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圓子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圓子。其特點: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解放初期上海“大世界”掛過“常州酒釀元宵”的招牌。選用上白元米和甜酒藥,經蒸熟、發酵等工序製成,如加糖桂花則為桂花酒釀。

原料:優質麵粉,糯米,甜酒釀,白糖,糖桂花少許。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製法:將優質麵粉置容器內,用沸水打成乾糊狀待用;糯米淘淨,在水中浸1小時後撈出,用清水沖洗一下並瀝乾水分,搗碎成米粉,將乾麵糊摻和進去揉勻;將調製好的麵團置乾淨盤內,摁成扁方,用快刀切成筷子頭大小元宵,將元宵入開水鍋里煮熟;鍋上火加水,待水燒沸後,放進白糖、糖桂花,燒沸後放入元宵,熟後撈出,放入裝有米酒釀的小碗內即成。

特點:酒香四溢,清甜爽口。

蝦餅(銅鼓餅)

蝦餅,在常州由於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形狀類似腰鼓一樣打著皺又被稱為“銅鼓餅”。有近200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黃,外脆里軟,香鮮可口。

三鮮餛飩

餡心用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製作,故稱“三鮮”。餛飩皮以精白麵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餛飩皮薄滑爽,餡心鮮嫩,湯清味美。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原料:精白麵粉,鮮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

製法:餛飩皮由精白麵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餛飩餡心用鮮豬肉、蝦仁、蟹肉加紹酒、精鹽、味素、蔥姜調製而成;下沸水至餛飩浮上水面即可。

特點:皮薄滑爽,餡心鮮嫩。

常州銀絲面

銀絲面是常州特色品種,有30多年歷史。配料講究,操作工序嚴格,具有面細如絲,色白似銀,柔軟滑爽,富有韌性,下鍋不糊,放久不漲等特點,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一。

製作:將麵粉放入麵缸,中間扒窩,把食鹼用清水500克溶化後倒入,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再加入雞蛋清拌和,揉搓成雪花狀面絮,15分鐘後,再反覆搋揉均勻,然後上面機軋制(雙層2次,單層3次),在單層滾卷麵皮時撒乾米粉(防粘)。再後用細口面刀,(33厘米有30個齒口)滾軋成50厘米長的銀絲生麵條。

將味素、熟豬油、青蒜末平均分放於50隻碗中,鐵鍋置旺火上,鍋內放清水15公斤燒沸,生麵條分2次煮熟,每隻碗內放入沸雞清湯(150克),然後將麵條均勻地撈入碗裡,撒上胡椒粉即成。

特點:雞湯清香,麵條柔軟光滑,如再加蓋蝦仁、肉絲,則口味更佳。

馬蹄酥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馬蹄酥是常州特色小吃之一清鹹豐十年太平軍攻占常州後,民間出現一種形如馬蹄的油酥餅,意在歌頌太平軍的功績。馬蹄酥選用精白麵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製作,延用傳統烘爐烘製。色呈金黃,香甜酥鬆。已收入《中國名點菜譜》。

蟹殼黃

蟹殼黃,俗稱小麻糕,常與常州大麻糕相配作為禮品。餡心有薺菜、蔥油、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白糖、豆沙等4種,用精白麵粉、脫殼白芝麻配以調料烘製而成。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鬆。

原料:精白麵粉,一級板豬油,飴糖,白糖,芝麻,熟豬油,花生油和老酵(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四種)。

製法:將豬板油、綿白糖製成糖板油丁,飴糖加水調成飴糖水;麵粉加熟豬油擦成油酥面,另備麵粉加水揉和後加入老酵揉成麵團,靜置1小時左右;將發好的麵團用擀麵杖擀製成型,烘烤至金黃色即成。

特點:形似蟹殼,餅皮酥鬆。

芝麻糖

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相傳早在唐代,當地人就開始飴糖、芝麻,製作生產一種形似麻團的芝麻糖,叫做麻團糖。至北宋末年,狼煙四起,金兵大舉南侵。康王趙構從京師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協求和,全不想收復北方失地。老百姓對此十分憤恨。當時有人曾作詩一首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滿。常武地區的老百姓,則採用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另一種形式來表達抗金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們將圓球形麻團糖改制成火銃樣的圓柱形,送給康王,以激勵其抗金復國的勇氣。常州芝麻糖從此做成圓柱形,沿續至今。常州芝麻糖選料精細,製作講究。要求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漏餡。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齒,色澤白亮很均勻,粗細長短一般齊,一斤剛好廿支。確實是居家旅遊,饋親贈友的好禮品。

原料:糯米粉,白糖,芝麻。

製法:將芝麻淘洗吹乾,用小火炒熟,取其中一半碾成碎末,與白糖拌和成芝麻糖餡,另一半芝麻備用;將糯米粉用沸水燙成硬一點的粉團,搓揉上勁後摘成小劑,包製成小圓子,收口捏緊搓圓,上籠蒸熟;出籠後趁熱滾上黑芝麻,裝盤上桌。

特點:味香甜酥,色澤白亮。

豆齋餅

豆齋餅是全國其它地方沒有、最具地方特色的常州小吃,其主要原料為豆子,素餅可用作祭祀,已登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常州小吃常州小吃

豆齋餅是由白雀豇豆為原料製作的一種豆製品,其製作工藝僅流傳於常州地區,出了常州就難尋其影蹤了,豆齋餅一詞當然由常州人發明,是地地道道的常州方言。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後六次駕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狀元錢維城家品嘗過豆齋餅,覺得別有風味。後來皇帝回到京城皇宮,思念常州的豆齋餅,但宮中的御廚是怎么也做不出常州豆齋餅的味道,乾隆因此深以為憾。

常州蘿蔔乾

常州蘿蔔乾是全國最為著名的蘿蔔乾之一,常州著名的土特產,先後榮獲江蘇省傳統優良食品、江蘇省著名商標和部省優質產品獎。常州紅梅牌蘿蔔乾精選常州西門外新閘出產的甜嫩實心紅蘿蔔為原料,經過洗淨切條,適度晾曬,再加入適量的鹽、糖及多種輔料,精心醃製而成。由於選料精良,採用獨特的醃製工藝,並配以風味別致的佐料。故常州蘿蔔乾色澤黃里有紅,鹹而不朐,鹹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況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不僅是人們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餘飯後的消遣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