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腫瘤醫院始建於1962年,占地總面積達8.8萬平方米,年門診病人達1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萬人,開放病床750張,設30餘個醫療、醫技科室。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第三人民醫院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腫瘤專科醫院,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為一體,面向全省及全國腫瘤患者,是全國建立最早的六大腫瘤醫院之一,也是山西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省腫瘤醫院為了使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起來,1973年又成立了山西省腫瘤研究所,設十餘個研究室,專門對常見腫瘤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防機制等進行基礎及臨床研究,並承擔了省科委多項攻關課題,有10餘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

院所積極加強與國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與日本琦玉縣癌中心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雙方互派人員研修;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簽訂了合作議項備忘錄,雙方同意互派人員研修;相互交流醫學科技信息。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也有我院的訪問學者和研修生。與美國國立癌中心合作進行“食管癌、賁門癌、胃癌遺傳基因研究”獲科研經費59萬美元的項目正在積極進行中。院所還十分注重管理的科學化,積極與國際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接軌。近幾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全院實現了醫療、醫技、護理、病歷、財務、行政等信息的集成加工處理的目標,已建立了圖文並茂的院所主頁和遠程醫療會診等系統,院所還加入了INTERNET網際網路,可進行網上交流與學習。

醫院連續15年獲省衛生廳“文明醫院”稱號並獲太原市“文明單位”榮譽,連續3年被省衛生廳和省糾風辦評為“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單位”,1994年被衛生部授予“三級甲等醫院”光榮稱號。2005年通過“三級甲等醫院”第二輪驗收,1999年、2004年兩次獲“全國衛生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醫院規模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

醫院擁有779台件萬元經上醫療設備,如3台直線加速器,瑞醫科達公司生產的體部立體定向放療系統(簡稱體部X刀),從美國引進的MODULX——1000型放療計畫系統及ADAC公司的ECT、螺鏇CT、核磁共振、ATL型彩色B超、史賽克公司的胸腹腔鏡、日本電子窺鏡系統、日立TU—230XB型胃腸造影機等,並有設備一流的手術室及設備齊全的ICU病房。醫院的麻醉科、胸外科、病理科是山西省醫學重點科室,是山西省衛生廳指定的山西省放射治療中心、山西省乳腺疾病治療中心、山西省疑難病理會診中心掛靠單位,2004年,又成為“全國百萬婦女乳癌普查首批定點醫院”和“全國農村婦女宮頸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在山西的牽頭指導單位。

50年來,醫院在診治腫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是山西省唯一可以綜合採用手術、放療、化療、中醫等傳統手段並且溶介入治療、生物治療等為一體的大型腫瘤專科醫院。特別對食管癌、胃癌、肺癌、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的治療不斷突破禁區,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70餘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並獲省科技進步獎,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

醫院科室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

胸外一病區
胸外二病區
胸外三病區
ICU
普外一病區
普外二病區
肛腸外科
泌尿外科
頭頸科
骨科
神經外科
婦科一病區
婦科二病區
手術室
麻醉科
乳腺一病區
乳腺二病區
乳腺三病區
乳腺放療科
放射物理室
放療一病區
放療二病區
放療三病區
放療四病區
放療五病區
放療六病區
急診科
呼吸一病區
呼吸二病區
消化一病區
消化二病區
血液內科
綜合科
生物治療科
幹部保健科
特診科

醫療特色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

遠離白血病--優質生活精湛醫技
優質的生活可以使您徹底遠離白血病;精湛的醫技可以使您徹底擺脫白血病的威脅。
白血病多發生於青少年,是35歲以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危害極大,人們對之有極端的恐懼感。事實上,目前人們對白血病了解仍然甚少,一知半解會導致對白血病的誤解,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白血病是屬於人體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得了這種病的病人,他們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組織器官里都存在著大量的白血病細胞,這種細胞不斷增生,病人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進而發病。
治癒白血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準確的診斷、準確的分型;

②準確的進行危險度分組;

③規範化、個體化、系統化治療策略的制定;

④良好的併發症防治措施的制定;

⑤定期隨診、長期監測;

⑥優良的醫療、護理團隊的協作;也就是說應到有血液科的並能夠進行諸如骨髓象、免疫分型、染色體、融合基因等實驗室檢查、可以對白血病進行準確診斷、分型與分層的醫院就診治療,並且該血液科擁有以白血病為其主攻方向的知名專家。
省腫瘤醫院普外一病區推行規範化治療
山西省腫瘤醫院普外一病區是2008年5月由普外科分科成立的。該病區醫護人員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不斷豐富和鞏固專業技術的基礎上,努力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該科擁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4人,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2人,護師3人,護士11人。主要開展規範化胃癌根治術(包括全胃和聯合臟器切除術),規則的肝葉切除術(包括全肝血流阻斷下的肝葉切除術),肝門區膽管癌切除術,胰十二指腸聯合切除術及胰體尾部癌切除術,巨大腹膜後腫物切除術,神經內分泌腫瘤切除術,腹腔鏡微創手術等。同兄弟科室合作開展新輔助化療,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腹腔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腫瘤生物治療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系統,發揮著清除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的作用。機體免疫系統和腫瘤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了腫瘤的最終演變。對於健康人來說,其免疫系統強大足以及時清除突變的腫瘤細胞;而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其免疫監視功能低下、不能識別腫瘤抗原、或者不能遞呈腫瘤抗原信號,從而使機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與清除,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
機體發生腫瘤後,儘早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腫瘤的第一選擇,成功的手術可以切除腫瘤局部病灶,但腫瘤是全身性疾病,身體的其它部位及血液、淋巴中仍可能殘留眾多的腫瘤細胞,會導致日後復發、轉移。因此手術後或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通常需要進行化療或放療。放療、化療能殺滅快速增殖的腫瘤細胞,但對殘留的腫瘤幹細胞和其它處於非增殖期的腫瘤細胞無效。另外,放、化療沒有靶向性,會同時殺死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病人免疫力會嚴重下降,生活質量很差。生物治療是套用生物技術,通過調節腫瘤患者機體的免疫防禦機制(如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細胞因子)或給予針對腫瘤細胞的物質(如單克隆抗體),從而能有效的清除病人體內殘存的腫瘤細胞,防止癌症復發轉移,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腫瘤綜合治療方案中,腫瘤生物治療成為最終提高腫瘤治癒率和有效率的一個非常關鍵措施。
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發展起來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是21世紀最具前景的腫瘤治療技術,代表著腫瘤治療新的方向。
生物治療的優勢:
1.是一種個體化治療。
2.特異性強,選擇性清除腫瘤細胞而極少損傷正常細胞。
3.無明顯毒副作用。
4.可以調節人體抗腫瘤免疫力。
5.生物治療在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後體內殘留腫瘤細胞最少時更能顯現其重要的治療優勢。
生物治療的適應症:
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位腫瘤病人都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得益處。早期腫瘤病人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尚未受到腫瘤的嚴重影響,對免疫治療的應答較好,療效相對也會更好。它用於以下情況效果同樣良好:
1.手術後患者,可防止腫瘤轉移、復發。
2.放療、化療後患者的綜合治療。
3.無法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的中晚期患者。
4.癌性胸、腹腔積液患者。
5.骨髓移植後或化療緩解後的白血病患者。

醫院專家

山西省腫瘤醫院專家山西省腫瘤醫院專家

梁曉波
所屬科室:肛腸科
梁小波,男,中共黨員.1958年8月出生,1979年畢業於山西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從1979年起在山西省腫瘤醫院工作至今,現任山西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山西省腫瘤醫院肛腸腫瘤研究所所長,山西省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MAX基金會GIPAP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信息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學組委員
第三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國第一屆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山西省醫學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西省醫學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肛腸學組組長
山西省紅十字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山西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
山西省抗癌協會常委理事
山西省抗癌協會腹部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山西省抗癌協會乳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科研工作
會陰部模擬人工肛門在低位直腸癌手術中的套用
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抗癌基因P53在腫瘤臨床上的套用研究
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套用科研三等獎
大腸癌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
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直腸癌臨床病理分子生物學標誌物多因素研究與個體患者結局預測
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李佩珍梁小波楊艷芳韓曉立李青鄭金平
保留植物神經的直腸癌擴大根治術
一九九二年度山西省醫藥衛生引進新技術二等獎
榮譽稱號
山西省直十大傑出青年
山西省青年崗位能手
山西省勞動模範
在抗擊非典工作中榮立二等功
第三屆山西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雜誌工作:
《腫瘤研究與臨床》雜誌總編輯
《淋巴瘤白血病》副總編輯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第三屆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
《中國腫瘤》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
《腫瘤學雜誌》編輯,
《國際腫瘤學雜誌》編委
《大腸肛門病外科》雜誌編委
碩士生培養情況:
從2003年以來共培養出碩士生11名,還有在讀碩士生3名。
主要研究領域:
結直腸腫瘤、胃腸道間質腫瘤、乳腺腫瘤。
參加制定衛生部大腸癌診治規範,多次參加制定中國結直腸癌治療標準的討論與修訂。
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次在全國性學術大會上擔任大會主席,主持人和作專題發言。

王生虎
所屬科室:骨科
王生虎,1978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醫療專業,本科,主任醫師,現任山西省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生虎畢業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5、517醫院從事外科專業30餘年,歷任軍醫、科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多年來在野戰外科、骨科、普外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業務上頗有建樹,在全軍享有一定知名度。八十年代初開展的“胸腰椎跳躍性結核手術”和“大劑量安定治療重症破傷風”等技術分別獲國防科工委授予的部委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五等獎2項;1989年開展的“腰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手術”和“代血管蒂腓骨移植替代脛骨手術”分別被國防科工委授予一等獎和二等獎;1995年“脊柱結核植骨術式改進”論文被國防科工委首屆科技學術交流大會授予三等獎;1996年開展的“搶救四氧化二氮中毒”獲全軍四等獎;1997年開展的“正步訓練致恥骨下支應力性骨折”獲全軍三等獎。1996年榮膺國家衛生部和總後衛生部聯合授予的“全國邊遠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並多次受到記功表彰。
張巧花
所屬科室:血液內科
張巧花,女,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華醫學會山西腫瘤血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抗癌協會委員,全國腫瘤期刊審稿人。從事血液腫瘤臨床工作二十五年,勤業敬業、勇於開拓、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理論知識,尤其是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的研究及治療達國內領先水平,是全國“淋巴瘤協作組”的主要成中之一。在血漿轉換治療多發性骨髓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86年承擔了華北地區首例“自體骨髓移植治晚期淋巴瘤”,獲昨成功,經專家評審牽連際先進水平。1994年主持在山西省首次開展使淋巴的治癒率從16%提高到78%,目前,已將該技術套用到肺癌、乳癌等其它實體瘤的治療中,使這些疾病的治癒率得到明顯的提高。近年來又通過“化療+生物治療”的模式,改善了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癒率和生存質量。此外,她還主持了“血液腫瘤超微結構的研究”“臍血移植治療血液腫瘤”等多項課題,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一項,並在《中華內科雜誌》等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30餘篇。九十年代初被任命為科主任,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努力,帶領血液內科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科成為院所重點科室,被全國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山西省共青團授予“青年文明號”稱號,並參加了山西省重點學科的評審,被評為衛生廳醫德醫風建設先進科室,連年被評為院所“先進集體、文明科室”。

醫院科研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省腫瘤醫院成功運用內鏡新技術診斷肺癌。
從20世紀中葉開始,肺癌的發病率與病死率在全世界範圍內迅速增長,目前肺癌已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肺癌早期診斷率低,惡性程度高,預後較差,如何能夠早期診斷、明確分期並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及預後判斷一直是我們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出現的超聲內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螢光支氣管鏡(AFI)及內科胸腔鏡這幾項內鏡新技術在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縱隔淋巴結分期中的套用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螢光支氣管鏡檢查(AFB)是利用細胞自發螢光結合電腦圖像分析技術開發的一種內鏡,可顯著提高氣道黏膜早期癌變的診斷率和改善定位,是對傳統內鏡檢查的技術突破。在自發螢光支氣管鏡下,正常組織顯示綠色螢光圖像,因腫瘤性病變造成黏膜肥厚而造成螢光減弱則顯示深紅色螢光,其對異常病變的探查直徑最小可至1mm,敏感性遠遠高於傳統的白光內鏡。

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是近年來出現的微創新技術,有關其在肺癌診斷和縱隔淋巴結分期中的套用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EBUS-TBNA是一種在支氣管鏡前端安裝超聲探頭的設備,結合專用的吸引活檢針,可在實時超聲引導下行支氣管針吸活檢,搭載的電子凸陣掃描的彩色能量都卜勒,可幫助確定淋巴結和血管,提高穿刺陽性率,避免出血。其優勢有

(1)提高孤立肺結節活檢的陽性率;

(2)提高普通TBNA對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活檢的陽性率;

(3)提高早期支氣管內腫瘤(原位癌)的檢出率,並可進行局部治療。

內科胸腔鏡(medicalthoracoscopy)是一項有創性操作技術,主要用於經無創方法不能確診的胸腔積液患者的診治。內科胸腔鏡能在直視下觀察胸腔的變化並可進行胸膜各層活檢,對於肺胸膜疾病的診斷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內科胸腔鏡作為一項呼吸科醫師可操作的安全、有效的微創診療技術,在胸腔積液和氣胸等胸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套用價值。內科胸腔鏡的價值在於:

①可以明確或排除惡性或結核性積液,準確率幾乎達100%;

②有助於明確胸膜疾病的病因、對惡性積液進行預後判斷以及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③對膿胸和自發性氣胸的治療亦有很大的意義;

④通過內科胸腔鏡向胸腔內吹入滑石粉可治療惡性積液和復發性良性積液(如乳糜胸)。

新技術的套用使內鏡檢查範圍從支氣管擴展到肺實質、縱隔結構,可用於肺癌的精確分期,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術,同時還可對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皮、軟骨、微血管等結構進行實時觀察,輔以螢光還可以對良、惡性疾病進行判斷。多種新技術的聯合套用,發揮各自的長處是今後肺癌診斷技術的發展的方向。山西省腫瘤醫院是省內唯一一家能開展這幾項新技術的醫院,自開展以來臨床效果滿意,診斷陽性率高,所有患者無任何相關併發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腫瘤微創手術——省腫瘤醫院開展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早癌切除術
山西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梁小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白文啟與內鏡室張銘主任等三專家,套用腹腔鏡和結腸鏡雙鏡聯合為一47歲男性患者施行了結腸早癌並多發肝囊腫鏡下切除術,取得圓滿成功。至此,該院梁小波、白文啟、張銘等專家開展雙鏡聯合切術已達100餘例,這不僅志著他們對雙鏡聯合技術的掌握和套用在全國已經達到前沿水平,同時也標誌著山西省腫瘤醫院在現代化微創手術技術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國內開展雙鏡聯合手術的醫院,最多例數隻162例,這表明山西省腫瘤醫院的此項技術全國處在絕對一流水平。

微創手術,是指通過腹腔鏡、胸腔鏡等內窺鏡在人體內施行手術的一種新技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微創手術的這些優點都是每個需要手術的病人的夢想。山西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梁小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白文啟、內鏡室張銘等專家聯合開展的雙鏡聯合微創手術,就使許多想接受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微創手術的患者的夢想成為了現實。一位年齡47歲的男性患者張某,因結腸鏡發現結、直腸腺瘤並肝囊腫,入住山西省腫瘤醫院肛腸科求治。該患者屬超力體型,既往有高血壓史。副院長梁小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白文啟與內鏡室主任張銘經過術前充分準備,於年前12月22日運用雙鏡聯合的方法和TEM----徑直腸鏡下腫物切除術的方法,對該患者施行了鏡下結腸肝曲息肉及直腸息肉的切除,同時施行了鏡下肝囊腫開窗術。其中結腸肝曲息肉2.0×2.0×1.5cm行雙腔鏡聯合切除;直腸息肉4.0×4.0×2.5cm帶蒂,行TEM進行腫瘤完整切除;同時還套用腹腔鏡施行肝囊腫開窗術,共開窗的10枚囊腫遍布肝臟,最大約15×15×12cm。此例雙鏡聯合併TEM整個手術,歷時約80分鐘,術中出血量僅10ml,術中及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第二天患者即自行下床活動,手術非常成功。據專家介紹,像這樣的患者如果施行傳統術式,需要在患者的恥骨聯合處至胸劍突下切開一個長長的切口,切口至少需要40cm,這就等於在整個腹部要切開一個大口子;傳統肝囊腫手術腹部切口也需要至少25cm的刀口,且不易暴露手術組織。而雙腔鏡微創手術,只需要在患者腹部切3個直徑為10mm和1個直徑為5mm的戳口。施行微創術,患者術後當天就有排氣和腸蠕動等生理現象,而施行傳統術式,患者常常在3到5天才會有排氣和腸蠕動。套用現代微創技術,將傳統術式的“大手術”變成實際意義上的中、小手術,其手術風險小,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都是傳統手術無法比擬的。

微創外科的出現及在醫學領域的廣泛套用是最近十幾年的事。1987年法國醫生Mouret偶然完成第一例LC(腹腔鏡囊腫切除術)並沒有想到它標誌著新的醫學裡程碑的誕生。微創概念的形成是因為整個醫學模式的進步,是在“整體”治療觀帶動下產生的。微創手術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會、生理(疼痛)、精神風貌、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康復,最大程度體貼病人,減輕病人的痛苦,是最人性化的一項醫學技術。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拿最成熟已經成為“金標準”的LC來舉例:LC手術切口約10mm,不切斷肌肉,腹式呼吸恢復早,美觀,術後腹部運動與感覺幾乎無影響,肺部併發症遠低於經腹膽囊切除術。同時手術時間短,平均約30-60分鐘,腸蠕動恢復快,早進食,基本不用止痛藥。平均住院1—3天,有的甚至術後當晚便可回家歡聚。而套用雙鏡聯合切除術的技術,更使微創外科技術上了一個嶄新的平台。

副院長梁小波教授、副主任醫師白文啟介紹說,開展雙腔鏡聯合手術技術,不僅在硬體上需要腹腔鏡、結腸鏡及TEM等設備;而且要求醫師具備先進的醫學理念,並能夠熟練掌握鏡下操作技術;更需要肛腸科醫師與內鏡室醫師的共同配合和協作。雖然腹腔鏡和結腸鏡都可以單獨開展微創手術,但是在某些手術中依然存在著局限性。如果單純套用腹腔鏡切除,在手術過程中往往不易找到微小病灶,而且由於腸道呈癟狀,鏡下切除時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如果單純套用結腸鏡切除,容易出現穿孔、遲發穿孔或邊緣切不乾淨。而如果是雙鏡聯合技術,就可以彌補上述缺陷。在雙鏡聯合手術中,先通過結腸鏡找到腫瘤,根據腫瘤的大小不同決定手術切除方案。在腹腔鏡監視保護下行結腸鏡切除,可以完全避免穿孔和遲發穿孔的現象;而在結腸鏡監視下行腹腔鏡切除術,結腸鏡給腸道充氣後,不僅定位準確,且能通過結腸鏡嚴密觀察吻合口是否有出血及吻合口嚴密程度。因此,雙鏡聯合微創技術的開展,在醫學技術上不僅提升了一個平台,而且對於患者來說,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和質量保障,是受術者很得實惠的現代醫學技術。

山西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