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學院

山西醫學院是山西省的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醫學教育中心,是一所與國際接軌的新型醫學院校;是一所培養醫學專業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

山西醫學院山西省的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醫學教育中心,其前身是山西醫學專修學院。山西醫學院經山西省教育廳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是一所與國際接軌的新型醫學院校;是一所培養醫學專業技術人才普通高等院校
中文名: 山西醫學院
外文名: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簡稱: 山西醫學院
校訓: 醫理博精 德能高邃
創辦時間: 1921年
類別: 獨立學院
學校類型: 醫藥
主管部門: 山西省教育廳
所屬地區: 中國 山西
主要院系: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法醫學、生理學、預防醫學等
碩士點: 58個
博士點: 7個

學院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18個國家和地區招生,自獨立建院以來,已為社會培養了上萬名高級醫學人才,他們紮根山西,服務基層,為山西醫療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學院設定:

學校現設基礎醫學院、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兒科學院、第五臨床學院、中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管理學院、藥學院、口腔醫學院和護理學院等11個學院和7個系(部)及1所衛生學校,以醫學為主,醫、理、工、管、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

合作交流

學校十分重視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後與美、英、加、日、法、德、澳、荷蘭等國家及香港地區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係。近年來與法國波爾多大學醫學院、斯特拉斯堡大學醫學院、土魯斯三大醫學院和西布赫塔尼大學普瑞斯特醫學院在臨床醫學教育和醫療技術方面有密切的學術交流,

聯合培養七年制臨床醫學人才;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亨伯學院等院校開展護理教育交流與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本科和專科等不同層次的護理專業人才;與英國UCL皇家自由醫學院與有密切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特別是在脂質研究領域有深度合作,雙方定期互派人員交流。
本院將以黨的政策為指導,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為目標,一如既往的貫徹“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方針,奉行千秋大業,育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提高辦學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獻出我們的誠心與愛心。

學院歷程

山西醫學院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新建南路10號。院本部占地17.5公頃,距院本部10公里的太原南郊小馬村有學院土地21.5公頃。建築面積13.8萬平方米。交通十分方便。
山西醫學院是山西省屬高等醫學院校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多學科大本院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8月建立的山西醫學傳習所,迄今經歷了71個春秋。數十年來,多次更名易地,1 953年改稱山西醫學院,為國家培養了高級醫衛人才萬餘人。
1921年8月,山西醫學傳習所改名山西醫學專門學校,1928年又改名山西醫學專科學校。“九·一八事變”後,部分師生參加了全省抗日救亡活動,並為備案問題繼續請願,被當局關閉了學校。
1932年1月復校,改山西醫學專科學校為私立山西川至醫學專科學校。此後,又更名為山西民族革命大學醫學院和山西川至醫學院,1938年7月,又恢復了私立山西川至醫學專科學校校名。其間,校址曾先後遷至陝西三原縣宜川縣城。
1940年3月,私立山西川至醫學專科學校奉命併入山西大學,稱為山西大學醫學專修科,並附設門診部,校址在三原縣魯橋鎮。10月,又遷往宜川秋林鎮虎嘯溝。日本投降後,在遷校中因鐵路中斷,又折返陝西韓城縣上課。1946年3月,遷至太原市侯家巷原山西大學校址。當年8月,升格為山西大學醫學院。1948年7月,山大師生遷至北平。1949年4月,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留守在太原的山西大學附屬醫院。5月,在北平的師生返回太原。
1949年7月,太原軍管會決定將1945年光復後,由閻錫山將日偽1942年建立的桐旭醫學專科改名的山西省立川至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山西大學醫學院。同年8月,又將1943年閻錫山建立的山西省高級助產職業學校和1948年成立的晉冀魯豫邊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學專科學校合併到山西大學醫學院。院址移在精營東二道原山西省立川至醫學專科學校(現第二附屬醫院院址)。
1950年8月,省衛生廳決定撤銷省立醫院建制,併入山西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又將兩個院的婦產科和兒科抽出,在原省立醫院院址——現省兒童醫院院址組建了山西省婦幼保健院,成為教學醫院。
1950年9月,本科學制改為5年。1951年3月,組建了公共衛生學科。1952年舉辦了3年制醫療專修科和公共衛生專修科。
從並校至1952年,學院逐步建立了教學研究室,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方針,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1953年9月,在院系的調整中,山西大學醫學院獨立建院,改為現名。
1955年高教部和衛生部決定將江蘇醫學院、山東醫學院、浙江醫學院的衛生系部分師生併入山西醫學院。山西醫學院衛生系正式成立,成為全國保留衛生系的6所院校之一。
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1956年在現在的新建南路建立了新院址。1957年又在現在的解放南路建成了第一附屬醫院,設500張床位。原附屬醫院改為第二附屬醫院。1957年底基礎醫學部成立,醫學系、衛生系也分別獨立組織教學。到1960年全院設基礎醫學部、醫療預防系、衛生系、兒科系、放射醫學系、藥學系、生物物理專業、生物化學專業等教學單位,同時還開辦了業餘醫學專科學校,招收了3年制學生。
1961年至1962年,除保留基礎醫學部、醫學系和衛生系外,其它系科停辦。業餘醫學專科學校學制也延長為5年。
1978年2月,恢復聯考,招收5年制大學生,設醫學、衛生兩個專業。1979年兒科專業恢復招生。1980年建立法醫專業,與山西省公安廳聯合辦學。1983年同煤炭部簽訂協定,聯合辦學,培養衛生專業人才。1987年建立口腔醫學專業。全院現設有6個系,5個研究所,3箇中心和培養具有大專學歷的1個專業,1個部,31個碩士生專業,1個博士生專業,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待批);還有幹部專修班,專業證書班及電大、夜大、函大班等,初步形成了多學科,多層次,多種辦學形式的教育體系。
1989—1990學年度,在校生3137人,其中本科生2346人,專科生375人,函授和夜大生2 06人,博士和碩士生160人。
據1990年8月統計,院本部共有教職工1527人,有專職教師692人,其中有教授60人,副教授376人,博士生指導教師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2人。
近年來,山西醫學院加強了學科建設,預防醫學系被省教委確定為重點系,生理學科為重點學科。

學院成就

山西醫學院教學、科研、醫療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全院有84個實驗室,並建有中心實驗室,該室集中了全院的高、精、尖儀器,統管共用。還設有外語培訓中心,建有現代化的語音室。為了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兩所附屬醫院有床位1300餘張,有24個教學醫院和教學基地,還建有設備先進的電化教學中心及現代化的實驗動物中心,同時,還附設有醫療儀器廠、製藥廠、藥圃等。
院圖書館藏書35萬餘冊。中文期刊714種,外文期刊720種,並和國內661個單位建立了內部圖書資料交換關係,能開展國際在線上文獻檢索。專科專業設定:醫學影像學、高級護理學。本科專業設定: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兒科醫學、口腔醫學、法醫學、藥學。國家重點學科、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與專業:生理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寄生蟲學、內科學、兒科學、神精病學、傳染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影響醫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藥物分析學、藥理學、病理學、法醫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授予博士學位的學科和指導老師:生理學喬健天(教授)、趙榮瑞(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