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就是排序第一的附屬醫院,附屬醫院一般是指醫學類大專院校的附屬教學醫院,這樣的醫院一般受當地衛生和教育部門雙重管理,大多數醫生還擔負著教學任務。

基本信息

簡介

“第一附屬醫院”就是排序第一的附屬醫院,附屬醫院一般是指醫學類大專院校的附屬教學醫院,這樣的醫院一般受當地衛生和教育部門雙重管理,大多數醫生還擔負著教學任務。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江西省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病種最多、手術室最多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省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2008年門診量突破110萬大關,出院病人近6萬人次。醫院設有編制床位1600張,占地面積近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有臨床、醫技科室46個,博士點9個,碩士點28個。
醫院醫療技術雄厚,被衛生部批准為江西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兩家指定醫院之一,被衛生部批准為江西開展試管嬰兒技術的兩家指定醫院之一,被中華骨髓庫指定為江西唯一一家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定點醫院。
醫院人才濟濟,科研和學科建設省內領先。率先在江西實現全省醫學界國家“863”計畫主持項目零的突破,是江西唯一榮獲三項國家發明獎的醫院。擁有江西省20名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中的12名。消化科、泌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呼吸內科被評為全國內鏡醫師診療培訓基地。擁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中華疼痛學會第六臨床中心、江西省燒傷中心、江西省消化系疾病診療中心、江西省小兒聽力篩查與診斷中心、江西省影像專業質控中心、江西省高血壓病研究所、江西省高校高重中之重重點學科。
醫院信息化建設步伐近年大為加快,在省內率先建立了電子病歷和醫生工作站系統、手術和麻醉信息管理系統,與國家疾控中心信息系統成功對接,成為全國實現傳染病和死亡病例網路直報的三家試點醫院之一。
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64層CT、3.0T磁共振、直線加速器、高檔螺鏇CT、GE四維彩超、VIVID7全息彩超、數字胃腸機、CR、DR等高精尖設備。
醫院以“德高術精,福澤人民”為院訓,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工作先進單位,湧現了“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省勞模等一批先進個人。
醫院通過精湛的醫療技術、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合理的檢查收費吸引了省內外廣大患者。如今,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水平正跨上新的台階,以其強大的整體實力服務於廣大人民民眾。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幹部保健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始建於1941年,原為“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即雲大醫院),是昆明醫學院最早設定的附屬醫院。2000年掛牌為第一臨床醫學院。1993年1月被國家衛生部首批評定為 “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現有職工1995人,其中高級職稱約411名;博士生導師11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有碩士生導師132人,二級學科碩士點19個;從德國、法國、日本及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的86名博士學成歸來在醫院服務;有國家級和省級突出貢獻者18人;全國勞模2人,省部級勞模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1人;享受國務院和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27人。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5%。
醫院占地面積104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9.397億元,其中診療儀器、設備總價值達4.24億多元。
設有臨床、醫技科室51個:其中外科18個,內科21個,醫技科室12個。醫院實際開放床位1800張,年住院病人近5.7萬人次;年門診病人近170萬人次。
設有20個教研室,承擔著昆明醫學院8個專業39門課程的臨床教學和部分學生生產實習任務;建院以來,為全省乃至全國培養合格的高級醫學人才近4萬人。
擁有6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4個省級研究所,16個省級研究中心,1個省級研究室。擁有12個省級重點專科。昆明醫學院優先建設學科2個、重點建設學科1個。醫院重點發展學科6個、優勢發展學科15個。科研項目及科技成果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衛生系統榜首。近5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省級科研項目100餘項,廳級科研項目200餘項。外來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從1991年至今,我院先後共獲得雲南省科學技術獎250餘項;廳級科技成果獎120項。9個專業被認定為具有藥物臨床試驗資格,長期承擔多項新藥臨床研究和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研究。我院獲得雲南省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7個。
醫院重視人才培養,積極引進博士生,選拔培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重視跨世紀青年學科技術帶頭人培養。目前,已有20位醫教師成為國家級及省級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才。每年選派醫療技術及管理人員70餘人赴北美、西歐、亞太等地區留學,進行學術交流、科研合作、考察和培訓,並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醫院重點、優勢學科發展及項目開展。
醫院被國家衛生部定為國際緊急救援中心(SOS)網路醫院,承擔著全省危重病人的救治、部分高級幹部及外賓醫療保健和為境外人士提供緊急救援任務。在歷次搶險救災、支前、科技扶貧、援外等重大醫療服務中成績卓著,並多次受到上級嘉獎,被國家衛生部評為“中國援外醫療隊先進集體”。
醫院以病人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宗旨,以社會效益為準則,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醫院文化氛圍,提高廣大職工的素質,倡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積極培養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進入新世紀,我們將以占地544畝,編制床位2000張的呈貢新區醫院的建設為契機,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醫院發展全局,抓住機遇,堅持以改革求發展、以管理增效益、以質量創一流,全面實施科教興院、依法治院和樹名醫、創名科、建名院的發展戰略。努力實現醫院發展集團化、醫院管理科學化、醫療服務人性化、質量監控標準化、科研工作開放化、後勤服務社會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努力把醫院建設成為省內領先、全國先進、在周邊國家有一定影響的現代化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前身為上海東南醫學院附屬東南醫院,創辦於1926年。1949年回響黨和政府號召,隨校內遷至安徽懷遠縣,1952年再遷至合肥市。經過80多年的發展,醫院已成為國家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安徽省文明標兵單位,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醫院。
醫院目前占地面積224.9畝,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現有在職職工2100人,開放病床1890張,設臨床科室39個,醫技科室19個,臨床教研室19個。有皮膚性病學、老年醫學、內科學(含8個三級學科)、神經病學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1個臨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碩士學位點覆蓋所有的臨床科室。
醫院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家隊伍,其中博士生導師16人,副高職稱以上專家555人,中級職稱人員738人,博士和在讀博士120餘人,碩士270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114人,擔任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團體負責人60多人,有4人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被衛生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廳以上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骨幹教師107人,位居安徽省醫療機構第一。
醫院年門診量143餘萬人次,年住院病人6.9萬人次,年手術近2.5萬台次,年教學工作量約1.7萬學時,年接收實習生、進修醫生1000餘人。
醫院學科齊全,重點學科數在安徽省醫療機構中最多,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7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發展學科16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扶持學科2個,安徽省教育廳認定的重點學科3個,安徽省教育廳重點扶持學科1個,安醫大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戰略,學科技術水平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受國家衛生部委託建立第一個中國人腦庫,填補國內空白;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鹽裂皮膚免疫螢光技術診斷表皮下大皰病,國內領先。同種異體肝臟移植、自體幹細胞移植、異體幹細胞移植、異體腎臟移植、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心腦血管介入治療、胸腔和腹腔微創手術、輔助生殖技術、斷指再植和顯微外科等專業技術水平處國內先進水平。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大面積燒傷、微粒皮移植、顯微輸卵管復通手術、眼移角膜移植、人工晶體植入術和眼雷射治療、小兒腦癱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省內領先地位。
近四年,醫院承擔包括中國人銀屑病易感基因研究、大別山隔離人群遺傳資源調查等國家863計畫和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00餘項,其中2004、2005年、2006年、2007年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項;獲省部級以上獎項30餘項,其中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2005、2006連續兩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都填補了安徽省醫療行業獲國家級獎項的空白。國家發表論文2137篇,出版專著103部,主辦5種國內外公開發行雜誌:《肝膽外科雜誌》、《臨床骨科雜誌》、《臨床眼科雜誌》、《臨床護理雜誌》《臨床肺科雜誌》。醫院與美國、荷蘭、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於1989年由著名愛國人士李嘉誠先生捐巨資興建,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醫院。新院建院初期得到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技術支援,醫療業務水平快速提升。醫院先後榮獲衛生部“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救災防病先進集體”、“愛嬰醫院”、“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等。
醫院占地60畝,建築面積92363平方米,編制病床數1200張,擁有全國最大的寧養院、粵東地區最大的外科大樓、標準化建設了裝備和流程最先進的最大的手術室、最大的ICU和最大的血液淨化科。醫院名醫薈萃,人才濟濟,高級職稱392人,博士51人,碩士192人。醫院設備總值超過3億元,近期將引進國內首台動態500排寶石CT。
學科建設發展迅速
醫院設30個臨床科室,l2個醫技科室,11個教研室,心血管內科、風濕病科、神經外科、骨科、臨床與實驗血液科、普通外科、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專科保持了領先地位。心血管內科是廣東省“十一五”醫學重點專科,是廣東省唯一設在廣州市以外的省級醫學重點專科,同時為汕頭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和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分子影像實驗室系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系廣東省唯一設在廣州市以外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是全國醫學影像科唯一一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醫院設立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標誌著醫院藥理學研究及人才培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科教工作碩果纍纍
截至2009年8月,全院承擔各級課題80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6項、863課題l項、省部級課題147項,資助金額1807.33萬元。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勵91項,發表論文逾5500篇,其中SCI收錄文章97篇。廣東省重點專科心血管內科從2003至今獲得l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省部級科研基金。發表40篇SCI收錄論文。 醫院堅持“精品教育”,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2002年增設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配合汕大醫學院在國內率先推行“系統整合”新教學模式;2003年與汕頭大學一起通過國家“211工程”整體驗收;200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特色臨終關懷機構—寧養院
1998年11月,李嘉誠先生在汕大附一院設立了全國首家免費上門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鎮痛治療、心理輔導和護理指導的臨終關懷機構——寧養院。寧養院的成功運作推動了“李嘉誠基金會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畫”,汕大附一院探索出的寧養服務模式如今已被成功推廣至全國32家。
成功託管潮南民生醫院
2006年汕大附一院託管了汕頭潮南民生醫院,經過三年多的精心管理、苦心經營、高效運作,使該院取得跨越式的發展:開放病床數已發展到600張,汕大附一院人才與技術的注入,使汕頭潮南民生醫院異軍突起,經營規模已列汕頭市衛生系統第4位,2007年2月被中國醫院協會評為“全國誠信民營醫院”,2007年12月被健康報社評為“民眾滿意醫院”,並成為汕頭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汕頭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展望
自新院建立後的20年間,從一個只有340張病床10個病區,職工數不到500名的醫院,成長為今天擁有1200張病床,30個臨床學科,1400多名職工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並託管了一家具有600張床位的大型綜合性合資醫院,走過了璀璨輝煌的不凡歷程,實現了建設和發展的兩個跨越式“三級跳”:硬體建設從一期到三期的現代化進程“三級跳”;內涵建設從爭“三甲”創“百佳”到獲“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的綜合實力“三級跳”。面對未來,汕大附一院將繼續開拓創新,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更加驕人的成績、迎接光輝燦爛的未來。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56年,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開設床位2000餘張,年接待門診患者100餘萬人次。為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學位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有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8個,受教育部委託,每年承擔60餘名外國留學生的教學任務,是國內少數能培養外國本科和研究生留學生的教學單位之一。
醫院積極構建亞健康預防保健、醫療診治、康復醫學等學科體系,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和先進水平、特色鮮明的醫學學科。泌尿外科、腎移植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心內科、泌尿外科、腎移植科、婦科、腫瘤外科、內分泌科為省重點學科,影像醫學、普外科、肝膽外科、傳染科、神經外科、為省優勢學科,有5個衛生部臨床學科建設重點項目;有臨床研究室、實驗室30多個,心內科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陝西省分子心臟病學重點實驗室;有6個專業為國家臨床藥理研究基地;心血管疾病、腎臟移植、內分泌、麻醉、病理、護理、消毒供應等9個專業為陝西省醫院質量控制中心。
近5年來,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863高科技專題探索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6項,衛生部科研項目15項,國際合作項目6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1項,省攻關項目223項,獲資助經費600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成果近50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目前在省級醫學會有18位專家擔任學會的主委,全國學會擔任常委以上職務的專家有27人,委員以上任職80人次。
醫院的醫療技術發展迅猛,很多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綜合實力處於全國先進、西北領先水平。擁有磁共振、伽瑪刀、數字減影、CT、雙光子直線加速器、體部X刀、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心臟監護系統等現代化大型診療設備;建立了西北地區最大的重症監護中心(ICU)、消毒供應中心;擁有技術實力最強的心臟重症監護中心(CCU)、呼吸重症監控中心(RCU),為重危患者的醫療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腎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小腸移植、心臟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技術已成熟開展;各種內鏡、腔鏡、血管鏡等診療技術廣泛套用;微創外科、導管介入技術等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特別是在急、重、危、疑難病症的診治方面均形成了突出的優勢。
為方便患者就醫,醫院實行了無午休門診、無假日門診制度;門診檢查集中採血,臨床服務中心免費為患者送標本、取報告,護送重病患者;檢驗報告單發放時間縮短為2小時,CT、磁共振等報告單當日發放;院內開通了愛心服務車;醫療收費堅持公示制、查詢制、費用清單制,多處設立了電子觸控螢幕和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公示牌等。同時,還建立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機制,建立周邊省內外縣級以上規模的協作醫院50餘家,大力扶持基層醫療技術的進步。2006年醫院被陝西省衛生廳定為首批整體進入陝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省級醫療定點機構;2007年,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醫療單體建築,醫院8.3萬平米的住院綜合大樓投入使用,新的門診大樓已奠基興建,在事業的發展中,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醫環境。
“厚德、博愛、精醫、卓越”是醫院文化的積澱,“生命至上,患者第一、愛院敬業、求實創新”是一附院人的追求,在全院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年來,醫院獲得了各級組織給予的諸多榮譽,為衛生部全國“百佳醫院”、“救災防病先進集體”、為陝西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陝西省衛生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文明視窗單位示範點”;2004年護理工作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並順利通過複審;腎移植科、肝膽外科被團中央、衛生部授予永久性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
醫院確立了建設“學科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科教型醫院”的奮鬥目標,提出了“誠信、質量、科技、和諧”的戰略方針,注重科學管理和人才培養,積極探索醫療改革新模式,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健全計畫管理機制和問責制,實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充分發揮西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領頭羊的作用,目前已發展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的區域性醫療中心,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暨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56年,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畫中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建院54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祖國西北邊陲一片荒蕪的
戈壁上建設起了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管理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醫院始終牢記公立醫院的社會定位和責任,以“救死扶傷、服務百姓”為己任,以“文化建院、人才強院、依法治院、科教興院”為建院方針,始終秉持“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院訓,不斷增強醫院內涵建設,醫療水平日益提高,學科建設逐步完備,科研工作碩果纍纍,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制度日趨完善,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年增長。
醫院現有編制床位2100張,實際開放床位近3000張,臨床科室85個,臨床中心14個,醫技科室7 個,醫技中心3 個,教研室27個。醫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衛生部內鏡培訓基地6個,自治區臨床技能培訓中心1個、自治區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孵化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研究所9個,自治區質控中心8個。
醫院職工總數3793人,2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獲得國際南丁格爾獎,2人被授予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先後有7人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自治區有特殊貢獻專家10人,自治區教學名師2人。醫院曾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衛生部“醫院管理年”活動全國優秀單位、首批“全國院務公開示範點”、全國衛生系統抗非典先進集體、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及自治區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醫院擁有齊備的醫療檢測設備和多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精尖設備。院內實現全院聯網,門診實行就診一卡通,醫院辦公自動化已基本實現,臨床科室電子病歷工作已全面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