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野山楂

基本信息

山楂─野山楂

正文

中文名

山楂─野山楂

類 別

果實類

英文名

NipponHawthorn Fruit

別 名

南山楂、小葉山楂、紅果子。

來 源

為薔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 的果實。

采 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置沸水中略燙後乾燥或直接乾燥。

性 味

同山楂。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枝密生,有細刺,幼枝有柔毛。葉倒卵形,長2~6cm,寬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狹楔形下延至柄,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傘房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梨果球形或梨形,紅色或黃色,直徑約1~2cm,宿萼較大,反折。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地

生於向陽山坡或山地灌木叢中,主產江蘇、浙江、雲南、四川。

化學成份

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 crataegolic acid)、齊菊果酸、槲皮素、金絲桃甙(hyper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等。

山楂─野山楂山楂─野山楂

功能主治

同山楂。

附註

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並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梗或已脫落。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