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埃鈉

山埃鈉

氰化鈉[山埃鈉](sodium cyanide, NaCN)為白色結晶粉末,在潮濕空氣中,會因吸收空氣中的水及二氧化碳而散發出苦杏仁味的氰化氫氣體。易溶於水,水溶液為強鹼性。常用於冶鍊金銀等貴金屬的溶劑。有劇毒對環境污染嚴重。故使用時應加強防範。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61001
CAS號 143-33-9
中文名稱 氰化鈉
英文名稱 sondium cyanide
別 名 山奈鈉;山奈;山埃鈉
分子式 NaCN 外觀與性狀 白色或灰色粉末狀結晶,有微弱的氰化氫氣味
分子量 49.02 蒸汽壓 0.13kPa(817℃)
熔點 563.7℃沸點:1496℃ 溶解性 溶於水,微溶於液乙醇乙醚
密度 相對密度(水=1)1.6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13(無機劇毒品) 主要用途 用於提鍊金、銀等貴重金屬和淬火,並用於塑膠、農藥、醫藥、染料等有機合成業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黏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黏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鬆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少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徵、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經口);4300μg/kg(大鼠腹腔)
生殖毒性:倉鼠植入低中毒劑量(TDL0):5999mg/kg(孕6~9天),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發育異常及心血管(循環)系統發育異常。
污染來源: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其污染事故常發生於電鍍、鍊金、熱處理、煤氣、焦化、製革、有機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農藥等的生產過程中。
代謝和降解:游離氰基在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巰基丙酮酸轉硫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硫起加成反應,轉變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然後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體外。
游離氰基還可與體內含鈷的化合物如羥鈷胺(維生素B12)結合形成無毒的氰鈷化合物。因此臨床上有用羥鈷胺或依地酸二鈷搶救CN-急性中毒的報告。
人體對CN-有較強的解毒機能,氰化物是非蓄積性毒物。當不致產生中毒劑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進入機體後,可被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體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鹽與氨。地面水中帶存在著能夠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將氰經生物氧化用途轉化為碳酸鹽與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淨過程相當迅速,但水體中氰化物的自淨過程還要受水溫,水的曝氣程度(攪動)、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響。
土壤對氰化物出有很強的淨化能力。進入寺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氣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於土壤中並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轉化為碳酸鹽、氨和甲酸鹽。當氰化物持續污染時,土壤微生物經馴化、毓可產生相適應的微生物群,對氰的淨化起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濃度含氰工業廢水長期進行污水灌溉的地區,土壤中的氰含量幾乎沒有積累。
殘留與蓄積: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強的淨化作用,因此,一般來說外源氰不易在環境和機體中積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事故排放、高濃度持續污染),氰的污染量超過環境的淨化能力時,才能在環境中殘留、蓄積,從而構成對人和生物的潛在危害。
遷移轉化:氰化物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動植物體內都含有一些氰類物質,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當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後釋放出洲離的氰化氫,在一些普通糧食、蔬菜中,也可檢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其含量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土壤腐植質。腐植質是一類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與其中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
由於氰化氫及易揮發,多數氰化物易溶於水,因此排入自然環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氣)淋溶稀釋、擴散,遷移能力強。氰化氫和簡單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氰化氫易逸入空氣中;或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鹽與氨。簡單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氫。水中如含無機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於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過程。
HCN是有苦杏仁味的氣味,極易擴散,易溶於水而成氫氰酸;氰化物一般為無色晶體,在空氣中易潮解並有HCN的微弱臭味,能使水產生杏仁臭。氰化物中毒的症狀為:輕者有黏膜刺激,唇舌麻木頭痛、眩暈、下肢無力、胸部有壓迫感、噁心、嘔吐、血壓上升、心悸、氣喘等。重者呼吸不規則,逐漸昏迷、痙攣、大小便失禁、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
危險特性:不燃。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潮濕空氣或二氧化碳中即緩慢發出微量氰化氫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氰化氫、氧化氮。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試紙法;速測管法;化學試劑測試組法;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氣體速測管(氰化物)(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4.實驗室監測方法
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水質)(氰化物
5.環境標準
中國(TJ36-79)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3mg/m3(HCN)【皮】
中國(GB5749-85)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0.05mg/L(氰化物)
中國(GB5048-9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水作,旱作,蔬菜:0.5mg/L(氰化物)
中國(GB/T14848-93) 地下水質量標準(氰化物,mg/L ) I類 II類 III類 IV類 V類
0.001 0.01 0.05 0.1 >0.1
中國(GB11607-98) 漁業水質標準 0.005mg/L(氰化物)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總氰化物,mg/L) I類 II類 III類 IV類 V類
0.005 0.05(漁0.005) 0.2(漁0.005) 0.2 0.2
中國(GB3097-1997) 海水水質標準(氰化物,mg/L) 第一類0.005;第二類0.005;第三類0.10;第四類0.20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總氰化物 ) 一級0.5mg/L
二級0.5mg/L
三級1.0mg/L
中國(GB5058-1996) 固體廢棄物浸出毒性鑑別標準值 1.0mg/L(氰化物)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措施
對泄漏物處理必須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掃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過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時,確認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污染區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時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放入廢水系統統一處理。對HCN則應將氣體送至通風櫥或將氣體導入碳酸鈉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做統一處理。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發生火災時應儘量搶救商品,防止包裝破損,引起環境污染。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滅火劑:乾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酸鹼滅火劑滅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