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七鎮

山七鎮

安徽省舒城縣山七鎮位於大別山余脈,東接高峰鄉,西依曉天鎮,遙望萬佛山,北至五顯鎮,濱臨萬佛湖,南連河棚鎮,轄區總面積13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936畝,山場面積57355畝。轄16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35362人。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山七鎮東接高峰鄉(原:五橋鄉),西依曉天鎮,北至五顯鎮,濱臨萬佛湖,南連燕春村。下轄謝塝村、梅方村、小河村、大河沿村、龐畈村、燕春村、程河村、龍山村、山畈村、高山村、雙桂村、楊嶺村、俞河村、要元村、柯灣村、三石村。

山七鎮地圖 山七鎮地圖

屬淺山區,平均海拔310米,境內有“一山三寨三尖”,即望母山、火龍寨、三尖寨、桃園寨、柴頭尖、七寶尖、蜈蚣尖,最高峰望母山海拔544米,最低處雙桂村碎石灘,海拔71米。氣候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風顯著。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以上,無霜期272天。境內淡水資源豐富,有二條主要河流。一是曉天河,源出岳西縣主簿園南界嶺頭;二是山七河,源出本縣洪廟鄉。兩河於本鎮的大河沿處匯合後,至本鎮雙桂村的碎石灘流入萬佛湖。

境內毛竹、油茶、板栗、柿等經濟林面積大,林果產量高,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鴨、野雞、野豬、黃羊等,主要分布在要元、燕春、柯灣、高山等村境內。境內的非金屬礦有黃砂、螢石礦、地熱等,其中黃砂儲量達百萬方以上。

境內的旅遊資源主要有山七河邊的楊柳灣,要元村的電站、仙人洞、三石寺的扁尖頭,梅方村的望母山,街道的關帝廟、溫泉。

溫泉

位於集鎮區內,萬佛旅遊線——舒岳路邊的湯池畈中,水量豐沛,日流量300噸;水溫偏低,天然出水水溫為39.2攝氏度;水清澈透明,富含多種礦物質。

山七鎮位置圖 山七鎮位置圖

砂石

該礦地處山七鎮高山村境內,曉天河、山七河穿境而過,帶來了豐富的砂石資源,經省地礦研究所測定,SiO2含量高,雜質含量低,套用範圍廣,是特種玻璃、高級器皿、耐火製品、鐵合金及工業矽的重要原料,該礦儲量豐富,僅兩河交匯處附近的儲量就超過2億噸,質優價廉,是采之不絕的一個財富。

蘭花

境內蘭花以春蘭和惠蘭為主,每天春節過後至採茶結束,春蘭和惠蘭漫山遍野相繼盛開,到處瀰漫蘭草的高雅清香,因茶葉吸收了蘭花的香氣,小蘭花名茶由此得名。

七寶百合

該產品主要分布於山七鎮境內的七寶山下而得名。種植總面積70畝,畝產在800~1000千克,其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藥用,故又稱其為藥合。且很少施肥,無污染。

七寶百合營養豐富,內含蛋白質、澱粉、糖、果膠、維生素B及鈣、磷、鐵等多種成份。入藥性微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理氣健胃、利濕消積、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之功效,對醫治肺絡疾病和保健抗衰老有特別功效。

經濟發展

山七鎮風景 山七鎮風景

30年的改革開放,山七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山鄉勃發生機,成為舒城西南山區重鎮。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效益顯著,已初成規模;鄉鎮企業和個私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毗鄰鄉鎮人流、物流集散中心;小集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空前;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文化古蹟處處,民間傳說多多。明顯的區位優勢,使山七鎮自古以來商貿繁榮。特別是幾年來,山七鎮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致力築巢引鳳,已初步形成了貿工農齊發展的經濟格局。據統計,199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7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900萬元,農業總產值1630萬元,財政收入1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19萬元。全鎮初步建成25000畝用材林基地,20000畝板栗基地,3800畝茶葉基地,5000畝毛竹基地,2000畝油茶基地,200畝優質獼猴桃科技示範園。全鎮現有企業176家,其中集體23家,個私153家,已形成造紙、建築建材、制茶、棉織、服裝、糧油加工、竹製工藝、木材加工、食品製造、食用菌培植、機械采砂、車輛運輸、特種養殖等13大行業系列。

人口民族

山七鎮總人口26842人,6759戶,其中:農業人口25895人,占總人口的96.5%,集鎮人口約5000人,占總人口的18.6%。民族為漢族。山七鎮轄14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

特色產業

豆製品製造業

山七鎮乾子 山七鎮乾子

全鎮從事豆製品製造業40多家,產品有白乾、臭乾、清水豆腐、千張、豆皮、豆皮棍等。特殊的工藝、特殊的水質,使山七的豆製品有別於其他地方的同類產品。因此暢銷周邊鄉鎮,遠近聞名。山七河豆腐具有五百年的製作歷史,製作過程中,運用傳統的獨特工藝,採用得天獨厚的優良礦泉水,精挑細選原材料,生產出來的豆腐、臭豆腐、千張系列豆製品,均具有其獨特之處,聞名遐邇。

豆腐(乾子)。白而嫩,細膩可口;纖維性強,不易破裂;托在手中,閃閃欲斷但不裂,烹製過程不易破碎。燒、炒、煎、炸、鹵均是一道好菜。

臭豆腐。春末秋初之間,將豆腐與黑芝麻粉、蛋清、胡椒等多種配料,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一起,利用特殊手工藝,經過一定時間的發酵,使其表面變成鴨蛋綠色。即可撈出食用。它生臭熟香,經過烹飪加工後,澆上香油,其味鮮美至極。

竹製工藝業

利用野生小竹編制工藝竹籃,年產值近20萬元。

竹製品 竹製品

利用豐富的毛竹資源,機械加工製造竹涼蓆(麻將蓆)。產品遠銷本省各地。

木材加工業

以個私企業為龍頭的木材加工業,目 前,已擴展到省內40多個縣(市)和江浙沿海一帶市場,年淨收入達200多萬元。

農特產品

山七鎮特產板栗 山七鎮特產板栗

板栗:分布於全鎮14個村,年產64噸,產品質優價廉。茶葉:分布於全鎮14個村,年產67噸,產品以手工製作的蘭花茶為主,尤以高山、山畈兩村的蘭花茶最好,色、香、味均屬上乘。

茶油:屬無污染木本油料,主要產於梅沖、山畈、牌坊三村,年產油茶籽56.5噸,年產優質茶油7噸。

豆腐:由於水質優良,工藝精,生產出來的豆腐,細膩滑嫩。聞名縣內外的楊柳灣豆腐有100多年歷史。

城鎮建設

山七鎮鳥瞰圖 山七鎮鳥瞰圖

近幾 年,山七鎮的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除原有的一條老街外,三條新主街呈輻射狀伸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新建歐式風格的步行商貿街,貫通東、北、兩條主街,構成鎮區循環通道;鎮區內近1500戶居民,新建住房、廠房2000餘間,占地面積5000m2,70%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樓房,區內路面全部硬化,排水等配套措施齊全;建成日供水300噸的自來水廠;開通1500門程控電話;做到組組通電話,用戶量占總數的20%,建成地面衛星接收差轉台和甲級調頻廣播網;新建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一處,內建商業店鋪40多家,交易大棚1000多平方米,新建4200平方米公用停車場一處。

山七鎮的集鎮長遠建設規劃,經政府的充分考證和運籌,制訂了科學的發展方向和高標準的宏偉藍圖,聘請省建築設計院評審設計。

對外交通

對外交通圖 對外交通圖

山七鎮主要是公路交通,105國道經過本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是舒城西南山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站。鎮內通車裡程達150公里,擁有各種機動車280 多輛;開闢了山七至蘇、滬、杭、京及深圳等長途客運專線,年客運量達30多萬人次。

文化狀況

山七鎮中心學校 山七鎮中心學校

山七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5所,幼稚園1所,在校生為4400人,教職工208人;1999年又投資近120萬元,建起兩所教學樓。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12個,有效解決了山區人民缺醫少藥問題。鎮計生服務所1處,村服務室15處;正規化書店3處,娛樂場所2處。極大豐富了民眾的業餘生活,促進了全鎮兩個文明發展。

旅遊資源

飛來石 飛來石

望母山,安徽省舒城縣有座山名為望母山,位於舒城縣山七鎮梅方村與曉天鎮大河村之間,為大別山支脈,海拔544米。雖無黃山之幽華山之險,到也自成一體,不乏小巧精緻之美。安徽省舒城縣曉天鎮大河村與山七鎮梅方村之間,有座山名“望母山”,為大別山支脈,海拔544米。雖無黃山之幽華山之險,到也自成一體,不乏小巧精緻之美。據民間相傳,自唐至清山中小景頗為壯觀。有魏徵塔、將軍墳、飛來石、雙峰石、煉丹池、萬年井、煙雲洞、觀音洞、普靈庵、園國庵等景點。

飛來石 飛來石

據民間相傳,唐、宋、明、清、山中小景,頗為壯觀。如魏徵塔、將軍墳、飛來石、雙峰石、煉丹池、萬年井、煙雲洞、觀音洞、普靈庵、園國庵等。傳說“小唐王游地府”就跟王母山大有淵緣。唐太宗李世民,一日午休,赴陰司。眾小鬼向其索銀,李當時無銀付。適逢一老母自稱家住小夭王母山願借銀予李,李借銀付眾鬼,抬回陽間。於是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王派魏徵、尉遲敬德來小夭王母山還債,探知王母已西遊,遂在此山建“王母娘娘”廟,當時香火旺盛,聞名遐邇。

魏徵塔,在山之東。初建時宏偉壯觀。清末,塔內一株栗樹,漲開塔體,塔毀。塔下有冢,相傳為魏徵墓。魏於貞觀17年(公元643年)病逝。他輔佐李時,秉性忠直,疾惡如仇,死後恐仇家掘其墓。在出殯時,數口棺材出門,一口便運至他曾到過的小夭王母山安葬。文革期間,有好事者,掘其墓,得一碑。碑身長1米,寬0.6米,厚0.12米,碑文共15 行半。每行35字。因年久,字跡不清,唯下款依稀可辨者為:“夭順癸未歲冬重修魏徵塔”等字樣。

將軍墳,在山之西。明永樂年間。西域叛亂,皇上出榜招賢,住大河班畈村班氏二世祖班開基揭兵領書,平定西域。後又領兵平匈奴,永樂大喜,封班為護國將軍。班謝世後,葬於此。

望母山 望母山

其他,如飛來石、雙峰石、煉丹池、萬年井、煙雲洞等景觀,均有趣說,在此不一一贅述。

孝文化鎮

山七鎮鳥瞰圖 山七鎮鳥瞰圖

望母山地處大別山東部淺山區,山容山貌獨具一格,文化底蘊豐厚,是孝子楊三救母望母傳說的載體。望母山古地名叫王姥山,其文化淵源久遠。宋人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一書中,就有“廬州舒城縣西南有王姥山”的記述。民間傳奇《小唐王游地府》與此有關。傳說,小唐王李世民一日午休,赴陰司途中,眾小鬼向他索銀,糾纏不休。適逢一老嫗自稱王母,家住廬州舒城王姥山中,願借銀付小鬼,為其解圍。李世民十分感激,貞觀年間派魏徵、尉遲敬德來廬州舒城王姥山還債,探知王母已西歸,乃敇建王母廟,歲時奉祭,王姥山遂稱王母山(見《舒城勝攬》)。

文物古蹟

山七老街 山七老街

龍華庵:建於1801年,位於山七鎮俞河村麻沖村民組,原此庵四面環山,座北向南依山而建,由5間前殿、5間後殿、東西廂房、四合院、妮姑居住的兩層木樓和6間招待客人居住、吃飯用的瓦房構成,占地約1000平方米。庵內有妮姑3人,其中叫寬和的妮姑於1991年在俞河村病故。庵毀於1966年破“四舊”運動中。

山七名人

方向明,1944年生,1969年7月參加工作,1971年9月入黨;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安徽省辦公廳信訪處辦事員、巡視員,安徽省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池州地區行署副專員。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

汪建國:1954年生,1975年10月參加工作,同年同月入黨;1984年12月畢業於安徽大學。歷任安徽省科委副主任科員、安徽省鄉鎮企業局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安徽省地稅局副局長。

汪臨發:1940年生,1960年7月參加工作,1966年8月入黨。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參謀、幹事、科長,解放軍政治學院正團職教員,國家交通部調研員、調研室副主任、助理巡視員;編審有《交通行政管理》等10餘部著作。汪愛平:1951年生,1969年12月參加工作,1971年4月入黨。歷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處長、副秘書長。

汪群從:1943年生,幼年隨父母去台灣,196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學系,獲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該大學副研究員,台灣大學造船工程研究所所長,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客座教授。著有《船用流體力學》一書。

施得良:1946年生,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5月入黨。1969年9月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鐵道系。歷任鐵三局局長辦公室科長、工程師,鐵一局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國鐵路工程發包公司經理助理、副經理,西康、神延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鐵道部工程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程立國:1966年生,1989年4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歷任江蘇省農行信息電腦處副處長,南京市農行信息電腦處處長。

謝祥云:1964年生。1985年參加工作,1984年5月入黨。1995年獲蘭州大學數學系博士學位。歷任廣東五邑大學數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五邑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世界三大數學評論之一的《德國數學評摘》特邀評論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模糊代數和序末群理論。

劉和樹:1942年生,1963年入伍,1964年入黨,歷任廣州軍區政治部連長、營長、團長、後勤部處長等職。現任廣州市金鑫物業公司總裁。

六安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