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鞮

履鞮

勃鞮(生卒年不詳),又名寺人披、履鞮,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宦官(寺人)。曾兩次追殺重耳(晉文公),晉文公回國即位後,為了將功折罪,又告訴晉文公呂省、郤芮謀反之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勃鞮,又名寺人披、履鞮,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宦官(寺人)。

人物生平

前656年,因驪姬之亂,晉獻公派勃鞮到蒲城謀殺公子重耳,兩天的期限,勃鞮一天就到了。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離開了北狄。

前636年,晉文公重耳即位後,勃鞮見晉文公,晉文公開始不能原諒勃鞮,勃鞮以齊桓公和管仲之事說服了晉文公。他告訴了晉文公呂省、郤芮謀反之事。

前635年,晉國收降原國,勃鞮向晉文公推薦趙衰作為原地的地方官。

中國歷代知名宦官

宦官是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