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肢蹲葬

屈肢蹲葬是廣西母系氏族公社流行的一種喪葬習俗。

簡介

屈肢蹲葬是廣西母系氏族公社流行的一種喪葬習俗。廣東連山的瑤族、四川木里的普米族、雲南永寧的納西族,廣西天峨和隆林的壯族,1949年之前都流行過類似的屈肢蹲葬葬俗。各民族的做法大同小異,解釋其意義基本相同。如雲南納西族將死者放在火塘邊,用麻布帶子捆成坐式,腳尖併攏,下肢屈折,兩臂交於胸前,隨後把屍體包紮送別地穴給親友弔唁。據他們解釋: 這是由於人們認為人活時要坐著,死是一種不醒的長眠,肉體雖消失,靈魂還存在,也應該坐著。廣西天峨、隆林的壯族是把死者綁在坐椅上,供奉於堂屋中,出葬時連同坐椅一併抬至葬地,然後解掉坐椅,將死者安葬於墓穴里①。....... 廣西位於我國南方,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森林茂密,雜草叢生,自古就有“瘴鄉”之稱。史書載有“土氣多瘴癘,山有毒草及沙蟲、腹蛇”,人們“坐皆蹲踞”②,以避免身體與地面的直接接觸而受潮氣的侵蝕和各種蟲、蛇的傷害,天長日久,“坐皆蹲踞”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習慣。至今,廣西許多鄉村依然保留著這種習慣。在“靈魂不滅”的宗教觀念影響下,人們把這種保身憩息姿勢用來安葬死者是很自然的。.......古人以為,人死是一種不醒的長眠,就按其生前的休息姿勢去安葬,使死者得到安息。大量的民俗資料也反映了這一點。人們認為生前日常休息是蹲坐姿勢,死後也應讓他象生前那樣的蹲坐著。我國南方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種屈肢蹲葬的習俗,明顯地與當時人們日常“坐皆蹲踞”的習慣有關,同時這一習慣又與自然環境和靈魂不滅的宗教信仰有關。(摘自黃現璠《壯族通史》)

參考

注①參見《廣西天峨和隆林各族自治縣的壯族社會歷吏調查報告》油印本。
②《舊唐書,南蠻,西南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