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標準

小吃標準

小吃標準,是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制定的地方名小吃製作標準。地方小吃(菜品)相關標準近年頻繁出台,如“揚州炒飯”、“魚香肉絲”都推出了地方標準,2016年5月,西安也發布了5種西安地方小吃統一標準。為特色小吃制定技術規範,地方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小吃製作水平良莠不齊、賣相千奇百怪,有的名不副實,甚至還砸了特色美食的招牌。但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支持百花齊放的小吃製作現狀。有沒有必要標準化是一回事,官方在現有的職責範圍內能不能這么做,是值得關注的另一回事。

各地規定

小吃標準小吃標準
2013年,湖南省質監局發布38項湘菜地方標準,湘菜被“標準化”到一份辣椒炒肉中辣椒與肉的比例,毛氏紅燒肉需要何種豬肉、切割大小為多少等等。

2015年10月22日,“揚州炒飯”新標準在首屆揚州炒飯全國邀請賽上正式出台並對外發布,按照新標準炒出的“揚州炒飯”在形態上要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明快、諧和;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香、潤、爽口;氣味上要具有炒飯特有的香味。

2015年10月23日,蘭州市也發布了蘭州拉麵的官方標準版,該標準具有強制性,不符合的都不算蘭州拉麵。

2015年10月25日,成都商報報導,四川省質監也制定出川菜標準,其中魚香肉絲要求切10厘米長。此外,部分川菜標準甚至已上升至國家級行業規範標準。無論是回鍋肉夫妻肺片等川菜的經典菜餚,還是豆豉、酸菜魚調料等調料技術要求,都能在不同的標準中找到依據。

2016年3月,鹹陽市宣布,將會對鍋盔牙子肉夾饃等4道鹹陽小吃也出台一套自己的規範標準。

2016年6月15日起,包括肉夾饃、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biangbiang面藍田蕎面餄餎在內的5種西安地方小吃將有統一的地方標準。西安市質監局共推出5種小吃的製作標準,分別是肉夾饃、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biangbiang面、藍田蕎面餄餎,官網發布的通知下面附有每一種小吃製作技術規程。發布的五項規程都從多方面詳細規定了對該小吃製作技術的要求,其中包括術語和定義、資質和原料要求、製作過程和工藝等,並附有多張圖片以示說明。繼揚州推出揚州炒飯官方標準版、蘭州發布蘭州拉麵的官方標準版之後,西安小吃也同樣走上標準化製作的路子。

具體標準

饅頭國標

小吃標準小吃標準
經國家標準委批准的《小麥粉饅頭》國家標準2008年1月起在全國實施,標準要求饅頭外觀形態完整,色澤正常,表面無皺縮、塌陷,無黃斑等缺陷,無異物。口感上要求無生感,不粘牙,不牙磣。但這只是推薦性標準。

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新標準規定了正宗揚州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等8種材質為配料,按特定的流程炒制而成。其中,揚州炒飯主料:秈米飯、鮮雞蛋3—4隻;揚州炒飯配料: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淨鮮筍、青豌豆。同時,新標準公布了製作方法。

蘭州拉麵

形態上,面彈地後可蹦兩米高,湯可醉人;食材上,49根麵條,56片香菜葉,32段小蒜苗,16片醬牛肉,9片牛蹄筋,2個滷蛋,2個丸子,1隻大蝦。該標準具有強制性,不符合的都不算蘭州拉麵。

肉夾饃

西安小吃標準規定肉夾饃中使用的白吉饃肉皮厚度不超過4mm,需要“取110克面劑用紡錘形擀麵杖擀製成直徑約11.5厘米、厚度2厘米的圓形饃坯”,同時,製作臘汁肉時,新鮮生豬肉前腿、後腿、肋條的比例是3∶4∶3,肥瘦比例是3.5∶6.5,臘汁肉成品質量應是“肉色澤紅潤、軟爛醇香”,出肉率是“每100公斤淨豬肉,可出55公斤臘汁肉”。

牛羊肉泡饃

小吃標準小吃標準
製作規程中,要求饃通過“掰、撕、掐、抖”最終形成“黃豆粒大小的碎粒”。同時,在成品上桌時,應同時有伴碟,包括“20克辣椒醬、50克糖蒜、5克香菜等佐食”,造型應體現“‘銀網罩蓋、雙魚浮頂’的特色,碗內無湯”,且“入口無湯汁”。

紅油雞片

選取“飼齡為1年左右的公雞肉”,才能保證“肉質軟嫩”,在端上桌時保持常溫,且“在菜品製作完成後1個小時內食用為宜”。

魚香肉絲

原材料是切成二粗絲的豬肉和青筍,而二粗絲的標準為長10厘米、寬0.3厘米、高0.3厘米。

大蒜燒鰱魚

預處理時需把鰱魚“在210度的熱油中炸至皮酥、色金黃”,把大蒜“在130度的熱油中炸至皮酥”。

翻譯標準

在西安公布的標準中,對這些西安小吃的英文名稱也進行了統一。如肉夾饃英語為“Rougamo”,牛肉泡饃英語為“PitaBreadSoawkedinbeefSoup”,羊肉泡饃英語為“PitaBreadSoawkedinlampSoup”,蕎面餄絡英語為“helebuckwheatnoodles”,葫蘆頭英語為“hulutou”,biangbiang面英語為“biangbiangnoodles”。

出台意義

小吃標準小吃標準
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地方政府,為地方小吃制定標準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就是讓地方小吃的加工製作更加規範化。從食材原料到加工工藝,從製作配方到製作流程,都提出嚴格的統一要求。以標準化的加工方式確保製作過程統一、規範、嚴謹,確保小吃味道純正,力圖將地方小吃打造成名副其實、貨真價實的地方名牌,成為當地的名片。可以說,地方小吃標準化製作,既保護了地方名牌,又發展了地方經濟,可謂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現實中,經常能聽到人們抱怨一些地方小吃“吃著不正宗,不是那個味道”,“一看就是糊弄人的”等議論。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加工者在製作過程中缺乏標準,各行其是,隨意製作。有的甚至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以至於地方小吃“百店百味、各成一類”,味道完全走了樣。這無形中使地方小吃的聲譽大打折扣,其結果是,消費者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不僅倒了消費者的胃口,也毀了地方小吃的品牌。長此以往,所謂的地方小吃就會失去原有的特色,最終將會失去顧客,最後就是自砸品牌、“自毀長城”。

曾幾何時,西安羊肉泡饃沙縣小吃、雲南過橋米線等等各地小吃名揚天下,成為舌尖上的美食,有的還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廣受中外食客的追捧。但是,近年來這些地方小吃遍及全國、泛濫成災,但真正原汁原味,能夠吸引回頭客的又有幾家。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麥當勞肯德基之所以風靡全球,在快餐業里獨占鰲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自己的製作標準。一塊雞肉炸幾分鐘,油溫控制在什麼溫度,滴幾滴芥末油等等細節都要具體量化,完全按照工藝標準加工食品。基於此,才保證了他們的產品幾乎在全球都能達到口味基本相同。

業內有個說法,“得標準者得天下”。要想做成品牌,標準工作不容小覷,為地方小吃制定標準未嘗不可。關鍵在於,制定的標準要科學合理、便於操作,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標準執行好。

官方點評

社會各界對這些地方標準卻頗有微辭。有人質疑,制定統一標準是否會抹殺廚師個性化的製作,導致食物“千篇一律、沒有新意”。還有人擔心,這些標準即使制定了,也難以操作,制定標準的意義不大。對此,官媒也對此持批評態度:

新華社:凡事過猶不及。美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魅力之一正在於不同烹飪者對製作手法、食材選擇、烹飪火候上的分寸拿捏,可以為食客提供不同的味覺體驗。於是便有了各具特色的老字號、名招牌。即使是同一款小吃,也有百花齊放的製作手法。在保持小吃特色風味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這些本應是掌握在廚師和市場手中的“自由裁量權”,政府部門卻要出面,制定細緻入微的標準,也難免引發是否“越俎代庖”的爭議。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不斷推動簡政放權。把該市場調節的堅決還給市場,是創建服務型政府、有效協調“兩隻手”關係的必然選擇。儘管地方質監局解釋稱,這僅僅是行業推薦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但涼皮的厚度、燒餅的半徑都要精確到毫米,政府部門確實有“越位”之嫌。畢竟,小吃好不好吃,歸根結底,是民眾的舌尖說了算,是市場說了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各級政府部門應把有限的監管力量,放在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問題上。在為企業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行業監督,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這才是“有形之手”最該發力之處。至於肉夾饃燒餅的直徑,就放手留給市場和廚師自主定吧。

檢察日報:質量監督局的法定職責有很多,關係到飲食方面,對應的是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和管理工作。落實這一職責的工作方法不同,標準化固然可以更便捷地履職,但這么做違背了政府功能的一條底線,即不能幹涉經營主體的合法自主經營行為。在地方小吃上,如果有食品安全問題,質檢局必須不遺餘力大刀闊斧地去監管,其他方面,不干涉就是保護,就是服務。而標準化小吃做法,過猶不及,質監局怕是已經越權了。

小吃原本就是適應民眾飲食口味,經過時空過濾保留下來的民間美味。之所以生命力強,就在於它順乎需求、不拘一格。小吃的名譽不是靠標準化贏取,而是靠長年累月的食品安全和品質保證積累出來的,這樣贏得的市場是長久的也是可靠的。政府發展地方經濟的角色,是守夜人,不是行為人,在發展思路上如果僅僅是搬規模化生產的商業操作法,那會人為扭曲自有經濟生命體的成長規律,也扼殺了它們原本寶貴的自我創新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