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照

對日照

對日照(Gegenschein德語意為反光)是由於太陽系中的細小塵埃顆粒反射太陽光,在夜空中黃道上與太陽正背的方向出現的微弱光斑。它表現為微弱的卵形光斑,約有幾度寬,10-15°長,沿著黃道帶的方向。它非常暗淡,如果夜晚有月光或靠近銀河,就觀察不到了。反日點 [天球上黃道帶內與太陽黃經相距180°的一點] 附近一個非常暗淡的瀰漫狀亮斑,它通過黃道帶與黃道光的光錐相連。

基本信息

對日照對日照

中文名稱:對日照

英文名稱:counterglow;Gegenschein(德)

定義:夜空中與太陽相反方向處的一個瀰漫橢圓形暗弱的亮區。只有在無月晴夜和無光污染處才能看到。

套用學科:天文學(一級學科);太陽系(二級學科)

簡述

對日照對日照

對日照是日光經由塵埃粒子的反向散射所造成的。這些大小只有幾毫米的塵埃粒子是由小行星所分裂出來的碎片,並沿著黃道面運行。

對日照是反日點[天球上黃道帶內與太陽黃經相距180°的一點]附近一個非常暗淡的瀰漫狀亮斑,它通過黃道帶黃道光的光錐相連。對日照大致呈卵形,範圍約20°×10°,長徑幾乎達到月球角直徑的40倍左右,亮度極大的位置在反日點稍偏西幾度的地方。對日照十分暗弱,因此直到1856年[鹹豐6年]才由丹麥天文學家勃羅森寫下第一條記錄:“對日照最亮的部分恰與太陽的位置相反,所以對亮度最大位置的估計與反日點往往符合到1°以內。”最微弱的照明光亮都足以將對日照淹沒,所以只有遠離城市,在無月的晴夜,使眼睛充分適應黑暗環境後,才有希望看到對日照。最有利的觀測時間是3月和9月;冬夏兩季則很難觀測到,因為這時它恰好與銀河交迭在一起。

形狀觀測

對日照大致呈卵形,範圍約20°×10°,長徑幾乎達到月球角直徑的40倍左右,亮度極大的位置在反日點稍偏西幾度的地方。對日照十分暗弱,因此直到1856年才由丹麥天文學家勃羅森寫下第一條記錄:“對日照最亮的部分恰與太陽的位置相反,所以對亮度最大位置的估計與反日點往往符合到1°以內。”最微弱的照明光亮都足以將對日照淹沒,所以只有遠離城市,在無月的晴夜,使眼睛充分適應黑暗環境後,才有希望看到對日照。最有利的觀測時間是3月和9月;冬夏兩季則很難觀測到,因為這時它恰好與銀河交迭在一起。

對日照是出現在雙魚座之中。對日照與黃道光的不同是在於它的散射角度比較高。白天時,若是你在飛機中看到西邊的雲層受到來自東邊的陽光照射,使得雲層產生光暈,那就是一種與對日照相類似的現象 。

起因

對日照對日照

對日照的起因尚無定論。較為流行的理論有4種:

黃道光假說:將對日照看作黃道光的一部分,其亮度增大是因為該方向上粒子的散射函式有一極大值[後向散射]。目前傾向於這種觀點的人較多;

吉爾當-莫爾頓假說:認為離地球0.01天文單位處、在反日方向上的平動點周圍,有一個行星際塵埃集中區,它們對太陽光的散射形成對日照;

塵尾假說:認為在太陽風和輻射壓力作用下,地球產生一個塵埃雲尾,它指向偏離反日點的某一方向,在這個方向上的散射強度可以充分增大,從而產生對日照。

氣尾假說:認為地球有一“氣尾”,對日照的形成與氣尾中被激發原子和分子的發射有關。

雖然說法不一,但是從對日照光譜中沒有發射線,而且與太陽光譜很相似[僅僅稍微偏紅]這一點來看,似乎肯定了它只不過是反射太陽光的行星際物質而已。

詞條標籤

自然現象,自然學科,科技,天文現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