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性脂膜炎是由於寒冷刺激局部皮下脂肪組織而引起的限局性脂肪損傷,發生皮下脂膜炎。寒冷性脂膜炎主要為皮下結節或斑塊,表面溫度降低,顏色為青紅色或青紫色,質地較硬,有觸痛。

基本信息

概述

寒冷性脂膜炎是指位於人體皮下組織脂肪層中的脂膜,在氣候寒冷時受到冷刺激,引起脂肪層的血管收縮,使脂肪組織細胞缺血受損,發生變性、壞死而造成脂膜的炎症。 患者主要表現為大腿外側或臀部等處皮膚發紅,出現紅色斑塊,觸摸較硬,遇到寒冷局部疼痛,遇熱則奇癢無比,患者非常難受,嚴重者可引起潰破。

症狀

寒冷性脂膜炎寒冷性脂膜炎

本病主要見於嬰幼兒,偶見於兒童及年輕女性,發生於寒冷季節多在受冷1~3天后發病。

寒冷性脂膜炎主要症狀為境界清楚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表面溫度降低,顏色為青紅色或青紫色,質地較硬,觸之質地較硬。可伴有輕度的癢感和疼痛感,嚴重者可出現潰破。

主要發生在面頰部,在大腿外側,臀部,下腹等處也可發病,亦有報導冬季在冷水中游泳後發生於陰囊者。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不明確。

1、有人認為可能與嬰幼兒皮下組織中的脂肪酸水合程度較成年人高,更容易固化有關,但此學說不能解釋成年發病者。亦有人認為這是機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一種遲髮型變態反應。

2、在組織受冷後即刻,真皮和皮下組織交界處血管周圍有淋巴樣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在受冷後大約第3天,組織反應達到高峰,皮下組織中某些脂肪細胞破裂並相互融合,形成囊性結構。在脂肪細胞及囊性結構周圍有顯著的炎性浸潤,除淋巴樣細胞組織細胞外尚有少數嗜中性白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診斷

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特點結合組織病理可以診斷。

治療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發病後如馬上祛除寒冷因素,結節多於2周內逐漸軟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跡。

Aroni(1998)報導過1例成年女性患者用四環素治療有顯著療效,且有預防復發的作用,但14歲以下的患者禁用。(此處待考證)

預防

年輕女性成寒冷性脂膜炎主要患者人群年輕女性成寒冷性脂膜炎重要患者人群

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這對於嬰幼兒尤其重要。

冬天,年輕女性流行“打底褲”配雪地靴。但其實“打底褲”很薄,並不能抵禦嚴寒;而且緊緊包裹腿部,會影響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血液血流變緩。愛美女性冬季尤其需要保暖,不能為了美吃得少,穿得也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