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春華

寇春華

寇春華(1936~ ),男,。現為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曾用名步連升。北京人。1993年參與春晚戲曲小品:《群醜爭春》。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信息

藝術經歷

195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在校受業於高富遠、王盛如、汪榮漢諸師,並得蕭長華親授,1959年畢業。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四團任演員,後拜孫盛武為師。1960年,在藝術片《楊門女將》中飾王輝一角。

藝術交流

曾多次隨中國藝術團赴日本、美國、港澳等地訪問演出。在《春草闖堂》一劇中扮演胡知府,集中了文武丑各種表演技巧,演得極有特色。

人物榮譽

1986年在首都“振興杯”電視大獎賽中獲京劇十優稱號。

2017年12月28日,寇春華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評審意見

寇春華在醜行中,戲路非常寬廣,他扮演的人物涉及到方巾、袍帶、彩旦各色醜行角色。由於他藝術水平高,與他人合作相容性強,長期與京劇界其他名家共事,得到很高的評價。寇春華在京劇醜行的表演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寇春華師承譜系清楚,傳授弟子眾多,其中優秀者已成為劇院的藝術骨幹。根據寇春華的藝術貢獻和傳承成績,經過評審組評審,該申報人寇春華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藝術特色

審頭刺湯劇照 審頭刺湯劇照

他嗓音清亮、口齒清晰,方巾、袍帶、婆子各工均能。表演規矩、不貧不俗。

代表劇目

常演劇目有《秋江》、《連升店》、《辛安驛》、《群英會》、《春草闖堂》、《審頭刺湯》及新戲《楊門女將》、《紅燈照》等。

活動年表

1987年10月,農曆丁卯年:京劇崑曲丑角晚會舉辦

寇春華 寇春華

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北京電台、北京電視台、北京音像公司、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戰友京劇團等單位聯合舉辦京劇崑曲丑角晚會。演出《小上墳》、《九龍杯》、《打城隍》、《借靴》、《相梁刺梁》、《荷珠配》等,演員有寇春華、張春華、欒祖遜、馮玉增、韓建成、郭元祥、洪雪飛、秦雪玲、劉琪等。

1993年5月12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一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楊門女將》(楊秋玲飾穆桂英,馮志孝飾寇準,寇春華飾王輝,劉琪飾楊文廣,劉學欽飾採藥老人,孫少東飾張彪,陳真治飾孟懷遠,司騂飾楊洪,王晶華飾佘太君,孫岳飾宋王,林燕飾楊七娘,李嘉林飾王文,王望蜀飾柴郡主,孫元意飾焦廷貴,張宏逵飾王翔)

1993年5月13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二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二場,原班人馬再次赴台演出。

演出劇目

《春草闖堂》(劉長瑜飾春草,耿巧雲飾李伴月,江其虎飾薛玫庭,司騂飾王守備,寇春華飾胡進,劉學欽飾李仲欽,杜福珍飾楊夫人,呂崑山飾吳獨)

1993年5月15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四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四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四場。

演出劇目

《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袁世海飾曹操,馮志孝飾孔明,孫岳飾魯肅,江其虎飾周瑜,袁小海飾關羽,寇春華飾蔣乾,陳真治飾黃蓋,高牧坤飾趙雲)

1993年5月16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五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五場。

演出劇目

《八仙過海》(林燕飾金魚仙子,俞大陸飾呂洞賓,孫少東飾李鐵拐)

《桃花村》(劉長瑜飾春蘭,李嘉林飾魯智深,劉學欽飾卞璣,耿巧雲飾劉玉燕,張宏逵飾周通,王寶利飾劉德明,杜福珍飾劉夫人,寇春華飾劉蔡,脫志國飾李忠,司騂飾袁有份,呂崑山飾大頭目)

1993年5月20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九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七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七場。

演出劇目

《天女散花》(刁麗飾天女)

《牛皋下書·挑滑車》(高牧坤飾高寵,袁國林飾牛皋,胡學禮飾兀朮)

《淮河營》(馮志孝飾蒯徹,陳真治飾劉長,趙永敦飾李左車,寇春華飾欒布)

1993年5月21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八場

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八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盪)(馮志孝飾前喬玄、後魯肅,杜近芳飾孫尚香,于魁智、孫岳分飾劉備,袁世海飾張飛,王晶華飾吳國太,陳真治飾孫權,俞大陸飾趙雲,於萬增飾周瑜,寇春華飾喬福)

1993年5月24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四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十場。

演出劇目

《李慧娘》(鬼怨)(陳淑芳飾李慧娘,趙永敦飾判官,曹晨飾廖瑩忠,馬建華,趙志強,脫志國,張志書,俞雷)

《辛安驛》(劉長瑜飾周鳳英,寇春華飾李氏,耿巧雲飾趙雁蓉,金佩芳飾趙美容,孫元意飾楊勝)

1993年5月25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一場

中國京劇院在台北市立社教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一場。

演出劇目

《楊門女將》

1993年5月27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七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三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三場。

演出劇目

《三岔口》(高牧坤飾任堂惠,孫少東飾劉立華,胡學禮飾焦贊,金文蓓飾劉妻)

《鳳還巢》(杜近芳飾程雪娥,於萬增飾穆居易,寇春華飾朱煥然,劉學欽飾洪功,司騂飾程雪雁,李岩飾程浦,杜福珍飾程夫人)

1993年5月28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八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四場

此為赴台演出第十四場。

演出劇目

《春草闖堂》(

1993年5月29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九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五場

在台北市社教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五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

1994年4月29日,農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開台祝賀演出舉行

上海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開台祝賀演出於4月29日至5月5日舉行。上海的尚長榮、李炳淑、汪正華、王正屏、夏慧華、艾世菊、蔡正仁、方小亞、王夢雲、奚中路、史敏、李軍,來自京津等地的梅葆玖、譚元壽、馬長禮、李世濟、孫毓敏、楊春霞、葉少蘭、劉長瑜、張春華、趙麟童、王晶華、李慶春、梅葆玥、李長春、董文華、寇春華、王立軍和香港票友金如新、錢江、李尤婉雲、李和聲、謝許萍蘇等參加演出。

1999年10月2日,農曆己卯年八月廿三日,19時30分: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第一天

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鳳還巢》(李勝素,張晶,楊春霞,李宏圖,宋小川,呂崑山,寇春華,王寶利,甄建華,陳真治,于軍,金文蓓,黃占生)

1999年10月3日,農曆己卯年八月廿四日,19時30分: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第二天

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鳳還巢》(李勝素,張晶,楊春霞,李宏圖,宋小川,呂崑山,寇春華,王寶利,甄建華,陳真治,于軍,金文蓓,黃占生)

2002年10月,農曆壬午年:中國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成立

中國京劇院成立藝術指導委員會,聘請劇院知名藝術家袁世海、劉長瑜、劉秀榮、杜近芳、李世濟、李維康和知名專家呂瑞明、蘇移、賡金群等14人為藝術委員會顧問,聘請王晶華、馮志孝、孫元意、寇春華、楊春霞、吳鈺璋、鄒憶青、李光、李學忠等22人為委員,劉長瑜任藝委會主任,高牧坤為副主任。

藝委會是對劇院藝術創作、藝術生產、日常演出、人才培訓等工作進行指導、諮詢、參謀和監督的機構。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推陳出新”的方針,藝委會對劇院制定的藝術創作規劃及確定重點劇目提出指導性和建設性意見;參與新創劇目、重點劇目的選擇、研究、論證工作;指導劇院排演工作,特別是重點劇目的創作、修改、加工和提高;協助制定劇院藝術人才培養規劃,並充分利用劇院老藝術家多的優勢,承擔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向全國甚至海外京劇院團開辦進修班;對劇院舉辦的“演出季”以及其他日常演出進行質量監督和評議等。

2003年1月1日,農曆壬午年十一月廿九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3年1月1日演出

長安大戲院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王立軍,譚孝曾,譚元壽,張克,張學津,寇春華,袁慧琴,陳俊傑,李世濟,趙秀君,張萍,葉少蘭,朱強,楊赤,甄建華)

2003年1月3日,農曆壬午年十二月初一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3年1月3日演出

長安大戲院由北京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于魁智,楊少彭,杜鎮傑,張學津,李勝素,李維康,馬小曼,趙葆秀,李宏圖,寇春華,鄭岩)

2006年9月29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紀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

紀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的演員有李慧芳、劉長瑜、馮志孝、王晶華、寇春華、于魁智、張建國、張火丁、李勝素、鄧敏、刁麗、李岩、於萬增、耿巧雲、江其虎、袁慧琴、呂崑山、黃炳強、李紅梅、魏積軍、畢楊、郭瑤瑤、張蘭、徐孟珂、陳淑芳等。

演出唱段(不完全統計)

《蝴蝶杯》(李慧芳)

《調寇審潘》(馮志孝)

《佘太君抗婚》(王晶華)

《九江口》(陳真治)

《滿江紅》(于魁智,李勝素)

《白毛女》(張建國,陳淑芳)

《楊門女將》(鄧敏)

《蝶戀花》(刁麗)

《初出茅廬》(於萬增)

《春草闖堂》(耿巧雲)

2006年11月24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四日:2006年11月2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由中國京劇院張火丁工作室演出。

演出劇目

《武文華》(張火千)

《鴛鴦冢》(張火丁,宋小川,李崇善,寇春華)

2006年11月25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2006年11月25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由中國京劇院張火丁工作室演出。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張火丁,金喜全,熊明霞,鄧敏,宋小川,寇春華)

2007年3月16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廿七日,19時15分:中國京劇院張火丁戲劇工作室2007年蒞滬演出第一天

中國京劇院張火丁戲劇工作室蒞滬演出第一天,演於逸夫舞台,由中國京劇院三團助演。

演出劇目

《鎖麟囊》(張火丁,黃文俊,宋小川,唐禾香,寇春華(特邀),金立水,呂崑山,于軍)

2007年3月17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廿八日,19時15分:中國京劇院張火丁戲劇工作室2007年蒞滬演出第二天

中國京劇院張火丁戲劇工作室蒞滬演出第二天,演於逸夫舞台,由中國京劇院三團助演。

演出劇目

《白水灘》(張火千,楊俊峰)

《鴛鴦冢》(張火丁,宋小川,黃文俊,唐禾香,寇春華(特邀),于軍,呂崑山)

2008年2月12日,農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時30分: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雪災賑災義演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共同主辦,眾多京劇名家參與的專場賑災義演活動,在梅蘭芳大劇院隆重舉行。此次演出所得的款項全部捐贈給災區人民。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們以自己的熱情和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獻上一份愛心。

參加演出的演員有王金璐、李慧芳、景榮慶、梅葆玖、葉少蘭、馮志孝、孫毓敏、劉長瑜、楊春霞、趙葆秀、寇春華、李維康、耿其昌、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張建國、陳淑芳、江其虎、袁慧琴、趙永偉、呂崑山、宋小川、黃炳強、魏積軍、呂慧敏、畢楊、徐孟珂、馬翔飛等,演出《定軍山》、《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紅燈記》、《杜鵑山》、《牛皋下書》、《霍小玉》、《宇宙鋒》、《胭脂寶褶》、《八蜡廟》、《法門寺》、《三岔口》等選段。

為了籌集更多的賑災善款,在演出過程中主辦方還舉行義捐、拍賣等活動。

走近京劇丑角演員

丑角是京劇的主要行當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稱小花臉或三花瞼,武丑又稱開口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