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鴻賓

關鴻賓

關鴻賓,京劇丑角、上海戲劇學校教師。本姓奎,旗人。三十多歲離開舞台,致力於教學工作。在上海戲劇學校任教,親授學生有顧正秋、張正芬、關正明、孫正陽、王正屏、周正榮等。長子關正良。逝世於1963年3月,農曆癸卯年。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39年11月,農曆己卯年:上海戲劇學校登報招生

上海戲劇學校登報招生。招考十歲至十四歲的男生四十名,女生二十名。學生除學藝外,還能受到中學文化教育,學習期限六年。六、七百餘人報考。

考試項目很簡單,由關鴻賓主考,先觀看了學生的外型和健康情況,然後叫她們咿咿呀呀的試嗓子、觀察口型,有的孩子會唱幾句的,就試唱一段,然後,老師領著學生念幾句話白,就這樣算是考試完畢,等候發榜揭曉了。

顧小秋報考。

1941年,農曆辛巳年:《古中國之歌》影片開拍

導演費穆應黃信民之邀為民華電影公司導演了一部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此據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改編,關鴻賓當助理導演。約請上海戲劇學校的同學前去拍攝。

序幕《水淹七軍》、《朱仙鎮》由上海戲劇學校老師瑞德寶、梁連柱等演出。

正篇全本《王寶釧》(包括“彩樓”、“擊掌”、“別窯”、“回窯”四折),由上海戲劇學校同學演出:顧正秋飾王寶釧、關正明飾薛平貴、陳正岩飾王允、周正雯飾代戰公主、朱正琴飾王夫人。

因為費穆在影片中加入很多實景,加之錄影和錄音技術有待進步,《古中國之歌》的成績不甚理想。但擴大了上海戲劇學校的影響,顧正秋聲名益著。

1943年,農曆癸未年,秋: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

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一個月。演出於新中央大舞台。

主要作品

演出節目

《新玉堂春》(顧正秋飾蘇三,張正芳飾鴇兒,關正明飾藍袍)

《四郎探母》

《金石盟》(張正芳飾潘巧雲,景正飛飾時遷,顧正秋飾扈三娘,劉正忠演林沖)

《紅鬃烈馬》

《潯陽樓》

《賀後罵殿》

經關鴻賓安排,有兩次安排一到十的十齣戲:

《一匹布》、《二美奪夫》、《三岔口》、《四郎探母》(只演《坐宮》一場)、《五台山》、《六月雪》、《七子八婿》(《打金枝》中異常)、《八珍湯》、《九花洞》、《十美跑車》。號稱“十全十美”,演出約四、五個小時。

1948年10月30日,農曆戊子年九月廿八日:顧正秋劇團赴台灣

顧正秋劇團赴台灣。

隨行人員

演員:顧正秋、胡少安、李金棠、張正芬、於玉蘭、儲金鵬、高德松、周金福、於金驊。

樂隊:王克圖、吳三泉、張永和、侯佑宗、周慶麟。

戲劇總管關鴻賓、總務兼跑腿高智唐、管茶水的左清洲、顧正秋的姨妹錢運華、二阿姨及張正芬的阿姨。

除李金棠、儲金鵬未帶家眷,其他團員都攜眷同行。

1955年2月6日,農曆乙未年正月十四日:1955年2月6日吉祥戲院演出

本 日吉祥戲院演出京劇,由河北京劇團演出。

演出劇目

日場

《三打祝家莊》(閻俊英,孟幼冬,李斌華,崔樹愷,何郡英,張榮興,陳茂春,郭景春,鄒鳴述,李硯秋,齊蘭秋,關鴻賓)

夜場

《獵虎記》(孟幼冬,李斌華,李硯秋,郭景春,鄒鳴述,陳茂春,關鴻賓,何郡英)

1955年2月7日,農曆乙未年正月十五日:1955年2月7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 日中和戲院夜場演出京劇,由河北京劇團演出。

演出劇目

走近京劇丑角演員

丑角是京劇的主要行當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稱小花臉或三花瞼,武丑又稱開口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