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筆

宋筆是因為蘇東坡而得名的。

產地

宋筆宋筆

中國四川樂山。

工藝

宋筆製作工藝宋筆製作工藝

宋筆是在繼承宋代抓筆生產優良技術的基礎上,在製作和配料上加以發展而成的。它既保留了宋代抓筆的特長,又增加了新的特色。宋筆中不僅有一般制筆所用的健毫和柔毫,還含有峨眉山區特產的一種強豪。

在制筆時,採用特定工藝,使這種強毫與健毫、柔毫配合得體,剛柔相濟,使宋筆筆鋒尖齊、腰力強,彈性好,書畫時剛勁有力,收鋒好,不散不亂,蓄黑適度,無論中鋒行筆,側鋒取勢,點、擦、皺、染無一不佳。

品種

根據所用鍵毫、柔毫、強毫量多少,宋筆分軟、中硬三型。軟性宋筆,以柔毫為主,配以適量強毫和健毫,主要用於書法,也可作畫,書畫的線條,淋漓酣暢,蔥蘢蓬勃。中型宋筆,以健毫為主,配以適量強毫、柔毫製成,書寫、作畫、張條往往榮中見枯,枯中見榮,蒼老古樸。硬性宋筆,以強毫為主,配以適量健毫,柔毫製成,蓄墨較少,書畫時易出現枯筆,主要用於作畫,所畫山石、老樹皆有特色。

特點

採用峨眉山數種珍貴獸毛,用傳統的手工工藝,特別的製作方法精製而成,筆毛剛柔相濟,筆鋒尖,腰力好,彈性強,圓直挺拔,書寫時剛勁有力,收鋒好,不散不亂,蓄墨適度。

歷史文化

宋筆宋筆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宣筆湖筆外,四川樂山市的“宋筆”值得一提。樂山,古稱“嘉州”,相傳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遊覽嘉州凌雲山。當時此處新建一亭,寺僧便拿出當地製作的一支大抓筆,請蘇東坡題亭名。蘇東坡飽蘸濃墨,欣然題了“清音亭”三字,眾人拍手叫絕。蘇東坡等道,不是我的字寫得好,而是這支筆好。不久,北宋另一位大書法家、詩人黃庭堅也來到嘉州遊覽,也用大抓筆寫下了“方響洞”三字。蘇、黃都是大名家,在此題字以後,時人競相效其書藝,皆習慣於沿用二公所選用之筆來寫字作畫。後人把嘉州的毛筆冠以“宋筆”。把原樂山名筆“妙筆換群鵝”更名為“中國宋筆”。清光緒年間,樂山宋筆以“王永泰筆莊”製作的最有名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樂山宋筆以“清雲閣”、“炳門堂”、“一言堂”三家筆莊製作的最正宗。其後,成都重慶等地民間制筆藝人匯集樂山,成立了“毛筆社”。毛筆社繼承了“王永泰筆莊”的制筆技術,吸收了川內各地制筆技術之精華,精心研製,反覆試驗,推陳出新,研製了新一代樂山宋筆。此後,毛筆社更名為樂山毛筆廠,生產的樂山宋筆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遠銷香港日本美國加拿大。為了保護國家專利,樂山宋筆的生產工藝被列入“輕工系統第一批科學技術保密項目”。

千年“宋筆”傳到今,著名畫家徐悲鴻1937年題下了“嘉州產名筆,工藝甲西南”的贊語。國內書畫名家用樂山宋筆題詞作畫,對該筆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宋筆不僅暢銷國內市場,而且遠銷東西亞各國及香港、台灣等地。

現狀

樂山市中心城區叮咚街7號,是這座城市中略顯破舊的老房子,它的二樓有一個簡陋的手工作坊。樂山目前唯一能全套製作宋筆的老藝人朱華業,就在這裡忙碌著——宋筆又叫“大抓筆”,是一種工藝獨特的毛筆,被徐悲鴻贊為“工藝甲西南”。到今天只有朱和同伴4個人還在堅持製作。

簡陋作坊難尋幾世輝煌

“以前毛筆廠的車間很大,現在就只能將就了。”朱華業指著泡在水盆里的一些動物毛以及桌上堆放整齊的毛筆頭說。毛筆廠一般有兩個車間,即“水盆”車間和“乾作”車間,從原材料的梳洗到製作成半成品、成品,都在這兩個車間操作。

在這個只有兩間房子的作坊內,一間進行製作,另一間則儲存成品。陰暗的光線中,儲存室到處懸掛著用線穿起來的毛筆頭。這個鬧市中的安靜作坊,已很難讓人聯想到宋筆昔日的輝煌。

史料載,蘇東坡曾遊覽嘉州凌雲山。當時那裡新建一亭,蘇東坡飽蘸濃墨,欣然題了“清音亭”3字,眾人拍手叫絕。蘇東坡道,不是我的字寫得好,而是這支筆好。不久,黃庭堅也來到嘉州遊覽,也用大抓筆寫下“方響洞”3字。此後,時人競效,嘉州宋筆由此聞名。

清鹹豐時期樂山大大小小制筆作坊已達十餘家,朱華業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成為鼎盛時期,每年生產數十萬支。”

造筆人都沒有好看的手

製作毛筆是一個艱苦活。傳統毛筆製作一般有兼、齊、頓、掌、清、膠、刻等10道程式,4人里只有朱華業擅長全套工藝,胡小平、胡小琴、張紀衡3人則各自分工。

胡小平的工作屬於“水盆車間”環節。清理動物毛,除了使用各種工具,手長時間都泡在水裡。他伸出一雙手給記者看,上面布滿一道道冰裂的口子,“製作毛筆的人,都沒有一雙好看的手。”

胡小平、胡小琴兄妹倆一個負責把原材料製作成半成品,另一個則把半成品做成成品。張紀衡在業界有“神刀”之稱,他負責在筆桿上刻寫題款或詩句。

“不流3盆血水,休想把毛筆做好。”朱華業說,過去,一個毛筆學徒先要跟著師傅學4年,然後還要幫師傅一年,才能出師。

因為苦,如今沒有人願意來鑽研這門技藝。

不缺市場缺經營

隨著企業改制,到上個世紀90年代,樂山毛筆廠名存實亡,當初的制筆工人如今只剩4人在堅守。

“我們不缺市場,缺的是市場化的經營。”在朱華業看來,宋筆並不是不可能重新獲得市場,而是受人手不足和缺乏宣傳等原因的制約。在這個簡易的作坊內,不時有人來買筆。目前,樂山本地書畫家每年都要定製500支宋筆。此外,他們的產品還銷往深圳、上海等地。前不久,遠在美國的書畫人士也向他們下了訂單。

2008年宋筆被納入樂山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曾與‘湖筆’、‘宣筆’齊名,如果沒有傳承人,拓寬市場,將是我們一輩子的遺憾,也將是我們的文化中不可彌補的損失。”快60歲的朱華業說,他們時常都在希望,能夠有一些懂經營、愛制筆的繼承人,能夠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重現昨日盛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