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仙[▪招靈遊戲]

筆仙[▪招靈遊戲]

筆仙是一種很古老的迷信遊戲,實際上是基於人體心理暗示的一種潛意識的不自覺行為。在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中,很容易傳開,其對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

基本信息

簡介

筆仙的來源是一種占卜遊戲,這個遊戲是叫做一種扶疑,它的淵源應該是在唐朝,這個遊戲據說最早是一個丁字形的一個木頭架子,在一個沙盤上,它的下垂部分可以兩個人一個人握著一端,然後在沙盤上會出現一些字跡,或者是一些所謂的話,認為這是神的啟示了。

筆仙名為筆仙,實則為鬼也。請筆仙,名義為招魂也,招魂者損陰德,死後受苦。筆仙通過筆來和一種我們姑且稱之為筆仙的生物交流。

起源

筆仙筆仙

“筆仙”、“筷仙”、“碟仙”等遊戲是中國最古老的巫術之一“扶乩”(乩音jī)的變種或簡化版。“扶乩”最早發端於對傳說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時間歷史記載說法不一。宋代人洪邁在其《夷堅三志》中認為是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逐漸出現,南朝的劉敬叔在其《異苑》中卻早有這方面的記載。

扶乩巫術的變化,表現在紫姑故事的變化、請神時間、場所和請神內容的變化諸方面,沈括的《夢溪筆談》曾有過記載。“扶乩”的最大變化在於文人和道士、巫師操縱以後,已經變成一種占卜遊戲。到了近代,已被會道門利用,成為幫會聚合會眾和收斂資財的手段。

扶乩一般指用一橫棍和一支筆,兩人手指頂著橫棍,下面有一沙盤,筆在沙盤裡畫出紋路後,主乩人就讀“天書”,耙子撫平沙盤後可以再讀。

“文革”時期和80年代中期,“請仙”在農村開始流傳,有些請觀音,有的甚至聲稱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能請到。這種活動在河南、陝西一帶尤為猖獗。最早“碟仙”只是個人玩,後來流傳成巫婆碟仙館。“請仙”在中國南北方都有,北方盛行的叫“簸箕仙”。是將簸箕里盛滿米,插一根筷子,當筷子提起裝米的簸箕時,相信者就認為簸箕仙來了。

玩法

準備

1.物質準備:最好是兩個人,男女隨便,(一個人開始比較難玩起來),時間上沒什麼特別要求,但最好是晚上,但是最好不要在子夜之後,因為擺開這樣的遊戲,很多“東西”都可能會過來。子夜後“東西”比較多。
物品很簡單,有筆和紙就可以了。最好是下水順的筆,儘量讓筆仙運動得流暢,有些玩得比較厲害的人說(據說)可以用任何物體,包括手指(這個沒有考證過)
2. 精神準備:最好是誠心誠意,懷著尊敬筆仙的心情。玩者至少是個半信半疑者,如果是堅定無神論者,對筆仙開始時的輕微移動會主觀上盡力阻止,當然無啟動。

召喚

筆仙筆仙

1.兩個人手背交錯,中間夾一支筆,還有一種玩法是用相同的手(如兩隻左手交錯)。

2.手放鬆但是要輕輕地夾住筆,輕輕呼喚或心中默念:“筆仙筆仙 我是你的今生 你是我的前世 若要與我續 請在紙上畫圈”

3.覺得筆桿微微動了,或不能確定筆桿是否在動,可以試著問問"你是筆仙嗎?

打勾或打叉"如果這時筆真的動起來了,那你們就已經喚出了筆仙。這個過程所需時間因人或環境而異,佛珠、護身符這些東西會阻礙筆仙。

提問

1.可以問一些普通的問題,如生日啊,喜歡的節日什麼。和筆仙隨便聊聊,問問他們的習慣,(當然一切都要徵得筆仙本人的同意。有的筆仙喜歡聊天,有的可能不太喜歡多說,個性不同....)

2.問自己的前世與未來,壽命等。

3.千萬不要為問筆仙怎么死的,不然會招來災難。

結束遊戲

在想要結束遊戲的時候,一定和筆仙告別~,比如,“筆仙,謝謝你,今天就到這裡,請你離開吧!”和他(她)說再見。等筆滑到紙外面就好了。

玩筆仙的人大部分都是15—25歲之間的青少年,以國中、高中生為主。

遊戲玄機

玄機一

為何筆會自己動?矛盾的力量同時作用於筆

之所以“筆仙”遊戲能蠱惑人心,一切皆因那支能動的筆。當兩個人都否認自己有主觀操作行為,筆怎么就動了呢?

北京同仁醫院臨床心理專業副主任醫師張書芳說,從物理角度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玩‘筆仙’不允許以肘或腕作支撐,需保持懸空,筆垂直於紙面任何一點,而同時求仙者被要求不能讓筆掉下來(因有說法掉筆會折壽)。身體時刻被要求放鬆,同時還承受地心引力。控制身體面積需要維持一定張力,受到指令壓力,身體的壓強就會加大。當懸腕、無支撐、光滑紙面、尖筆這一切矛盾條件具備,兩個人都會互相用力,因此,身體作用下的筆環行運動成為必然。”“碟仙”原理相同,當三個人走動時,手施展的力量不均衡,碟子會有所偏重的移動。

玄機二

筆仙筆仙

為何筆會朝希望的方向挪動?女性更易受心理暗示

在張醫生和小葉的演示中,紙上出現一堆亂圈,張醫生“請仙”並未成功。難道是心不誠則不靈嗎?張醫生回答:“某些人會因遊戲受到心理暗示。”

“筆仙”會暗示我們什麼?這種心理暗示對遊戲者產生怎樣影響?

張醫生接待的來訪者中,有因玩“筆仙”引發好奇、不解、恐懼,以至於欲罷不能、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的案例。

“起初小葉並不相信所謂的‘筆仙’,出於好奇玩過幾次後,發現結果非常準。

此後,她遇到什麼事都想先問‘筆仙’。結果越不好就越想算,越算越害怕,害怕到不敢出門、不敢上網、不敢打電話的地步。”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認為,如果遊戲者是正常人,不排除兩種類型的心理暗示。第一種是被賦予了暗示性人格特徵的人易受到影響,因為此類人對周圍人和事非常關注,不難發現,求仙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特徵決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暗示。第二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的某些人會由於意識範圍縮小、精神高度集中而產生違拗症狀。即意識會向相反方面運動,比如身體不讓動時,意識上會強烈地想動。為何會執著地認為只要“筆仙”第一次靈驗,就幾乎能次次顯靈?張醫生解釋說:“越是為了驗證什麼,自我暗示作用就會越加強。打個比喻,當你剛開始學騎腳踏車,你暗示自己不要撞到障礙物,可你注意力越集中,車就越發不聽使喚地往牆根兒走。”原來身體的目標行為是在感官(通常為視覺)引導下大腦發出指令,肢體或軀幹完成,日常生活的許多動作因習慣變成了下意識動作,即不需要過多思考。

玄機三

“請仙”效果為何不同?某些求問者處於半催眠狀態

古老靈學史盛行於19世紀初的北京、上海等,“請仙”其實是一種中國形式的招魂術,早在五四期間,魯迅曾斥責過上海一幫玩“筆仙”的人。個人思想追求、價值觀等問題都促成相信“請仙”。郭正誼教授指出,那些更為敏感的人即使暗示少,身體也會晃動得更厲害,念咒後,他們會處於半催眠狀態。人在似睡非睡時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醫學上認定催眠可以治病,但在心理學上,催眠會使人進入對自己希望事情的自我迷茫和陶醉中。

“筆仙”、“碟仙”的真面目已經被解開,然而,相信迷信的人數卻依然讓記者觸目驚心。

真相

專家詳解

筆仙筆仙

通過張醫生的描述,“筆仙”是一種求仙問事的占卜遊戲。玩“筆仙”通常是兩人,工具為一隻書寫流利的筆和一張白紙(據說白紙越大越“靈驗”)。求仙者將白紙兩側分別書寫“1、2、3、4、5、6、7、8、9、10”和“唐、宋、元、明、清”,另兩側書寫“男、女”和“是、否”。在四周有字的框內寫上求問內容的備選答案三個。為考察是否靈驗,通常其中一個是已知的正確答案。 將紙平放後,兩人雙手指交叉並共執筆,遊戲規定不允許以肘或腕作支撐,需保持懸空,筆垂直於紙面任何一點準備開始。求仙者重複念誦請仙之詞“筆仙,筆仙,我是你的今生,你是我的前世,若要與我續緣,請在紙上畫圈”。良久,筆開始神奇移動,求問者開始發問,比如“我能否考上大學”、“我一生談多少次戀愛”等等,筆會向一個方向劃著名圈走,發問事項不斷重複間,筆會向答案方向逐漸靠攏直至走到其中之一。得到答案後,需要恭敬地念誦咒語送走“筆仙”。 除“筆仙”以外,還有如“碟仙”、“筷仙”、“錢仙”等類似的遊戲盛行。記者在一些占卜網站上了解到,請“碟仙”更為講究。最好選擇在比較清淨的地方,通常在晚上11:00左右,道具是選一個白色小碟子和一張紙頭。

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講述了他曾目睹的“碟仙”。“他們通常半夜點起白蠟燭轉筆或碟子,問一些事情能不能實現。碟仙’較講究的做法是鋪一塊布,布上畫‘陰陽魚’圖案,周圍一圈字,一般會寫與命運有關的詞,比如‘富貴’、‘貧窮’、‘健康’等。將小碟扣放在陰陽魚圖案上,碟底畫上一個小箭頭。兩三個人手指頭摁住碟底,站立著圍著桌子轉,每個人去想‘小碟仙快來’。求仙者認為當碟子‘自動’離開陰陽魚圖案移動到別處時,就說明‘小碟仙’來了。無論問什麼,小箭頭都會移動到某個事先寫好的對應詞上,求仙者認為‘碟仙’‘靈驗’了”。 “同樣,在問完所有問題後,要念咒將碟仙送走,碟子此時會回到原來位置。求仙者認為如果碟子沒能回到原位,說明用心不夠。”求仙者認為,只要“筆仙”、“碟仙”第一次靈驗,就幾乎能次次顯靈。因此很多人對遊戲著迷。尤其在校園,對此頂禮膜拜的學生遇到任何問題都請“筆仙”預測一番。記者隨訪了一些年輕人,他們承認都曾玩過此種遊戲,有些是在中學裡,有些則是在大學期間。他們有的問前程,有的問婚姻,有的則預測吉凶。

請“筆仙”除了心誠,還需要氣氛鋪墊。寂靜的深夜,微弱的燭光,虔誠的期待,精神的高度集中,是構成請“筆仙”的最佳環境。一些看似玄妙的現象至使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感到迷惑。他們堅信筆和碟能自己移動是“神的旨意”。然而,專家的解釋揭開了這一個荒謬的騙局

筆尖會動原因

1、被寫的平面光滑堅硬

2、只有一個支點

3、力量不均衡

4、心理暗示

心理學解釋

每個人都有一種處於興奮與抑制之間的第三心理狀態,人在這種狀態下會做一些自己不知覺的事。

玩遊戲的學生因為很相信,所以玩的時候就非常投入,這時他的心理就進入了第三心理狀態,但筆仍然抓在自己手上,寫出的答案也是自己腦部的意識。

危害

按道教正一法師的說法,招到的鬼都是平時跟在人身後吸人精氣的邪靈,扶箕巫術,其實是一種把自己身體的竅門打開,然後讓鬼進入自己身體控制手寫字,古時候以此達到占卜的目的。但是由專業道士招到的,都是祖師正神,而普通人招到的,卻都是在民間遊蕩的邪神惡鬼。

這種巫術的流向民間,對很多普通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很多人因此而得精神疾病,本來只是偶爾害人,但是一旦你用這種巫術跟鬼結下了緣分,它就會認定你跟著,甚至叫自己的小夥伴們一起吸精氣。

社會事件

2013年5月10日,應城市兩名在校女中學生劉英和李萍(均為化名)相約跳樓,一人當場死亡。應城警方公布事情結果,身亡女生死因系玩筆仙遊戲所致。

2014年9月19日凌晨,深圳寶山中學兩名學生在宿舍玩“筆仙”遊戲受到了驚嚇,但並未出現人員傷亡的情況。後因網上謠傳誇大事件,在學生中引起了一定恐慌。事件發生後,學校便安排了班主任在班上澄清事實,並進行科學教育,但9月21日學生返校時,有400多名學生以“學校鬧鬼”為由,拒絕到校上課。校方已報警追查造謠者,寶山派出所現已介入調查。

相關記載

《辭源》載稱:“扶乩:〔扶箕、扶鸞〕舊時迷信,假借神鬼名義,兩人合作以箕插筆,在沙盤上劃字,以卜吉凶,或與人唱和,籍以詐錢。因傳說神仙來時均駕風乘鸞,故名。 起於唐代,明清盛行於士大夫間。

《紅樓夢》:我在南邊聞妙玉能扶乩,何不煩她問一問”紀曉嵐在其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了數十例扶乩事例。紀以為:“大抵幻術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所稱某神某仙,固屬假託”,但他也不否認有扶乩者系“煉二話手法而為之”。

影視文化

《筆仙驚魂》

一部關爾導演,何杜娟,翟文斌,王一,柴碧雲,午馬主演的恐怖片。2012年6月8日上映。

該影片講述的是兩對某藝術院校的大學生,無聊之餘不知由誰提起了玩筆仙。可他們卻犯下了請筆仙的最大禁忌,從此,一件件怪事不斷在他們身上發生。

《筆仙》

由韓國導演安炳基導演的一部恐怖片。影片講述的是高中女生李玉甄在新學校受到同班同學的欺負,於是她對其不和的四名同學落下「Bushinsaba」的毒咒,而四名同學亦相繼死去,但死亡真相仍是一個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