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

孜,zi,(1)形聲。從攴(pū)。攴,擊打。不斷敲擊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從攴。本義:雙音詞“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樣子。(2)同本義,常疊用,亦作孳孳。釋義:〔~~〕勤謹,不懈怠,如“~~不倦”、“~~以求”。。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孜zī

(2)同本義。常疊用。亦作孳孳[diligent;hardworking]
孜,汲汲也。——《說文》
孜孜無怠。——《周書》
子思日孜孜。——《皋·陶謨》
孜的繁體字孜的繁體字

群公孜孜。——《漢書·成帝紀》
聖上猶孜孜靡忒。——何晏《景福殿賦》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清·劉開《問說》
(3)又如:孜孜不已(孜孜不懈。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汲汲(勤勉不懈,心情急切)
(4)高興的樣子[delighted]
只見他喜孜孜俏臉兒笑捻。——《元曲選·白樸·東牆記劇五》
(5)又如:樂孜孜;美孜孜
孜孜不怠zīzībùdài,孜孜不倦zīzībùjuàn
[sedulous;indefatigably;workhard]勤奮刻苦,毫不懈怠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字部】 孜; 康熙筆畫:7; 頁碼:頁278第10(點擊查看原圖)
【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 音咨。【說文】汲汲也。一曰力篤愛也,勤也。【書·益稷】予思日孜孜。又【君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經傳通作孳。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攴部】孜
汲汲也。從攴子聲。《周書》曰:“孜孜無怠。”子之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孜孜,二字今補。汲汲也。廣雅。孜孜,汲汲,劇也。按汲汲與彶彶同。急行也。從攴。子聲。子之切。一部。周書曰。孜孜無怠。大誓篇文。見詩文王正義引。又見史記周本紀。字作孳孳。按伏生二十八篇本無大誓。民閒後得大誓。博士習而讀之。合二十八篇為二十九篇。司馬遷史記,董仲舒對策,劉向說苑,及終軍,班伯,谷永,匡衡,平當奏對多用之。此今文大誓也。孔安國得壁中古文。有大誓三篇。古文家馬,鄭,王皆作注。與今文字或異。如流為雕。馬曰雕,鳥。此古文大誓作雕之證。尙書大傳,鄭所引禮說,周本紀,董仲舒傳皆作烏。此今文大誓作烏之證。鄭注云。雕當為雅。雅,烏也。此據今文正古文也。說文此及掏下涘下所引皆古文大誓也。許作孜。史記作孳。葢亦古文今文之異也。唐孔穎達,賈公彥謂枚頤本三篇為眞古文。則不得不謂馬,鄭,王所注為今文大誓。詳見古文尙書撰異。

音韻參考

[廣 韻]:子之切,上平7之,zī,止開三平之精
[平水韻]:上平四支
[唐 音]:tziə
[國 語]:zī
孜藝術字孜藝術字

[粵 語]:zi1
[閩南語]:tiu1,tuh4

索引參考

[古文字詁林]:03冊,第36部,攴部,19
[故訓彙纂]:549|0627.2
[說文解字]:編號2003,第03卷下,攴部第19字
[康熙字典]:頁278第10
[漢語字典]:卷2頁1012第02
[辭 海]:卷3頁9850第2

其他

《是害坊繪卷》裡面“孜”代表的是佛教裡面的“大悲咒石碑護身符”
“孜”字代表石碑護身符是因為石碑護身符是密宗佛教和南傳佛教常用的符咒儲藏器物。將符咒儲藏後可以隨身攜帶。如同轉經輪,方便生活中一邊勞作一邊做佛教功課。而且密宗佛教認為,誦念時因為受到各地方言影響,容易出現發音不準的情況,所以一般人佩戴大悲咒的石碑護身符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起到最大的功效
大悲咒石碑護身符組成方法解析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雲海石),象徵本尊之智慧,屬於禪定波羅蜜多,能除傲慢心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四葉幸運石),象徵本尊之慈心,屬於忍辱波羅蜜多,能除嫉妒心。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橘子石),象徵本尊之身、口、意、事業、功德,能除貪心。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緣金),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布施波羅蜜多,能除痴心。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紅竹石),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布施波羅蜜多,能除吝嗇心。
(石碑護身符組成之一影子石),象徵本尊之悲心,屬於精進波羅蜜多,能除瞋心。
以“雲海石、四葉幸運石、橘子石、緣金、紅竹石、影子石”組成的石碑護身符就是大悲咒。而這些石頭組成順序就叫做結印。書中認為石碑護身符(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常得富饒,(5)滅一切惡業重罪,(6)永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遠離一切諸怖畏,(9)成就一切諸善根,(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拼音是z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