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

吱 形聲。字從口從支,支亦聲。“口”指“聲音”,“支”本指附著在竹竿上的分叉。“口”與“支”聯合起來表示“各個分叉上發出的聲音”。本義:細碎的聲音,非主體的聲音。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一、zhī(ㄓˉ)

解釋:

1、象聲詞,形容某些尖細的聲音。[peep;squeak]

語出:

人語鬧吱嗻。——《牡丹亭》

例:

吱吱嘎嘎

zhīzhī-gāgā

[winingly]細小低沉的聲音

這些木板在他們腳底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

吱吱聲

zhīzhīshēng

[frizzle]∶烹飪時發出的噝噝響聲

在樓下,我能夠聽到油煎醃豬肉時發出的吱吱聲

[cheep]∶微弱而尖細的叫聲(如小鳥或小鼠的)

鄭碼:JEXS,U:5431,GBK:D6A8

筆畫數:7,部首:口,筆順編號:2511254

二、zī(ㄗˉ)

解釋:

1、發出[聲音][make(asound)]

語出:

老孫頭看看四周,卻不吱聲。——《暴風驟雨》

2、多形容小動物的叫聲[chirping]。

例:

1、

吱聲

zīshēng

[makeasound(aswhenspeaking,coughingetc.)][方]∶做聲;吭聲

問他幾遍,他都沒吱聲

吱嗻

zīzhē

①象聲詞。形容人的嘈雜聲。明湯顯祖《牡丹亭·聞喜》:“人語鬧吱嗻,聽風聲,似是女孩兒關節。”

②象聲詞。形容腳步急促細碎聲。

2、

吱嘍嘍(象聲詞);

吱吱叫;

吱吱;

吱扭;

吱吱格格;

吱咕;

吱啦;

吱喳;

吱溜;

吱嘍

鄭碼:JEXS,U:5431,GBK:D6A8

筆畫數:7,部首:口,筆順編號:2511254

方言集匯

◎粵語:zi1

◎客家話:[客英字典]zhi1[台灣四縣腔]zih1zi5[海陸豐腔]zhi1zi5[客語拼音字彙]zi1[沙頭角腔]zi1[寶安腔]zi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吱·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集韻》章移切,音支。吱吱,聲也。 又《廣韻》《集韻》 去智切,音跂。《廣韻》行喘息貌。《集韻》本作 。 又《集韻》遣爾切,音企。義同。

拼音是z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