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國家科技部、山東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創辦,是全國三個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享有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威海高技區位於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屬於環翠區,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39.2平方公里。轄1個鎮、3個街道,48個村、2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8萬。距市中心3公里,距威海港4公里,火車站10公里,威海機場30公里。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24個居民委員會,56個村民委員會,42個自然村。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怡園街道辦事處

怡海園、青州街、濱州街、東澇台、畢家疃、西澇台、臥龍山、神道口新區、桃園、寨北、恆泰街、奧林、神道口、西北山、王家欽村;後峰西、槐雲、西欽村、戚家欽村、陳家後溝。

田和街道辦事處

田東、阮家寺、古寨、寨南、寨西、萬家疃、大嵐寺、柴峰;田村、西河北、東河北、仁柳莊、王家莊、黃家溝、阮家寺、寨子、李家夼、黃家夼。

雙島街道籌建處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雙島西山村、前雙島村、海莊村、廒上村、店上村、北郊村、臥龍村、東馬山村、西馬山村、北山村。

初村鎮

駕前;初村西北街、初村西南街、初村東北街、初村東南街、北店子、島子前、東車門夼、輦子、西石嶺、冢子莊、四甲、東石嶺、西車門夼、紀家口子、龍口庵、院上、院下(院下、姜家庵)、乜家莊、北宅庫、朱家寨、西北道、靠山、佃里院(佃里院、於家庵)、萊山、遠莊(遠莊、戚家欽)、馬石泊(馬石泊、小馬石泊)、長夼店子、小館、小河北、長夼、小產。

氣候特點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春冷、秋溫,年溫差較小。全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的時間超過290天。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1℃。

經濟發展

建區十幾年來,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年均遞增32%;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47億元,年均遞增43.8%。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78億元,增長32.3%,財政收入12.3億元,增長29%。

農村經濟

現有耕地1830公頃,果園2100畝。2006年,糧食產量9800噸,油料產量2600噸,蔬菜產量5100噸。畜牧業收入4032萬元,漁業收入3億元。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9.1億元。

投資環境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自然環境優美,依山傍海,海岸線長46.5公里,有綿延二十多公里的沿海防護林帶和萬畝林場,空氣清新,擁有四個天然海水浴場,水清灘緩、沙質柔細,是旅遊、避暑、療養的好地方,也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理想之地;區內水、電、路、暖、通訊等設施完善,綠化覆蓋率達到41%;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完備,內部管理體制健全,建立了電子政務系統,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和“一條龍”優質服務。 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率先通過了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被國家環保總局和科技部 定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

高新技術產業

以威高集團為代表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以三星數碼印表機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以威海銀河長征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光機電一體化、以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擁有威高集團、三星、銀河風力發電、拓展纖維、金猴集團、卡爾電氣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區內現有中國名牌4個;省名牌12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9個。

近年來,威海高新區按照“做強工業、提升服務業、突破雙島灣”的工作思路,堅持產業強區、項目立區、科技興區、開放活區,經濟建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工業利潤、利稅等多項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
目前全區共有各類企業46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納稅過千萬企業41家,形成了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業、輕工紡織業五大高新技術主導產業,擁有威高集團、三星電子、金猴集團、光威集團等一批在各自行業保持領先地位的集團企業。全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平台65家,累計實施“863”計畫29項、國家火炬計畫60項。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0多億美元。

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四稅收入占財稅收入比重達到63.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6%。

2013年,我區抓住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機遇,充分發揮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的帶頭作用,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的發展勢頭,服務外包企業的數量、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居威海市首位,離岸服務外包契約額以及執行額均在威海市占據主導地位,全年共完成離岸服務外包契約額9498萬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6622萬美元,占全市離岸外包執行額的65%。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來源地達到19個國家和地區,知識流程外包、信息技術外包、技術型業務流程外包執行額分別占離岸執行總額的31.2%、4.5%和64.3%。

科技創新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全區大專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7000多人;有碩士800多人;博士150多人。區內有關企業與10多位院士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各類研發機構達到60多家,其中企業研發中心達到35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家。2006年,全區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額達到9.2億元。專利申請量占威海專利申請總量的50%以上。創業中心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創業中心,孵化器面積達17萬平方米。並引進清華大學科技園參與共建威海火炬創新創業基地。與韓國慶北大學共同創辦了“威海-慶北大學中韓科技企業創業中心”,與北美中華聯網、韓國光州科學園等國外機構合作建立了孵化器。設立了種子基金,合作成立了威海創新投資公司,引進了天衡擔保公司,緩解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加強了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為各類企業提供全方位、寬領域、多功能的科技創新服務。截至目前,孵化器入駐企業157家,有30家達到畢業標準,13家在區內征地建廠或購置廠房實行產業化生產。累計實施火炬、星火和科研計畫項目386項,國家“863”計畫項目6項。是“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和“國家計算機外設產品產業園”。

交通優勢

威海高區位於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內,地處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帶,方便快捷的交通環境是企業發展、物流集散最有力的保障。

港口

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以威海港為依託,威海港位於山東半島東北海濱,威海灣的西北岸,它是我國通往韓國、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與韓國西海岸距離最近的港口。

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距威海港約4公里。

威海港為我國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條件優越,常年不凍不淤,四季通航。她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北跨渤海同東北三省老工業區相連,東越黃海與韓國經濟中心區相通,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條件使威海港在我國沿海港口中獨具特色,港口發展極具潛力。

威海港開通外貿至韓國仁川、平澤、釜山,日本神戶、大阪、名古屋,內貿至青島、大連、黃埔的航線。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個,其中5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2005年,與青島港合資成立了青威貨櫃碼頭公司,合資後業務發展迅速,貨櫃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長率上漲,發展勢頭良好。

公路

威海高區位於煙威高速的起點附近,毗鄰初張路、威石路等省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區內規劃建設有40多條次乾公路,同步鋪設各類配套管線。地理交通便利,是威海市區通往外界的門戶。

鐵路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距離威海市汽車總站、火車總站約10公里,鐵路第三貨運站坐落園區東面,鐵路幹線貫穿園區。區內正在建設的威海北站是集城鐵站、長途客運站、公交始發站、計程車和社會車輛停靠等多種交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威海北站將配合青煙威城際鐵路,於2014年9月底建成並投入試運營,2014年底正式通車。

機場

威海高區距離威海國際機場約30公里,距離煙臺萊山機場約70公里,威海高區所位於的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是威海市交通要點,連線威海及周邊地區的樞紐。

對外開放

累計批准進區外資項目565項,契約外資額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22億美元,其中出口84億美元,年均遞增44.6%,與2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區出口產品總額的61%。被國家科技部和外經貿部認定為 全國首批16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商貿旅遊

區內商貿設施完善,生產、生活條件良好。擁有金海灣酒店、海悅建國飯店等十幾家星級酒店。利群商場、威韓商貿城、家家悅超市連鎖店、大屋建材商場等商貿企業星羅棋布。威海國際海水浴場、賽特游泳館、小石島釣魚公園、北海浴場等旅遊景點,年接待遊客達100多萬人次。國際海水浴場被國家海洋局列入10個定期監測海水質量的重點海水浴場之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威海高區

教育衛生

區內有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威海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大學,在校生4萬多人。區內有中學4所、國小12所、幼稚園34所,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擁有醫院4處——威海市立醫院山大分院、威海市立醫院高區分院、威海金海灣醫院、威海初村醫院。

人民生活

2006年,全區職工人均收入1578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15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29.5億元。有社會福利院2所。建立了覆蓋全區的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失地農民保障等社會保障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