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銀魚

太湖新銀魚

太湖新銀魚(學名:Neosalanx taihuensis)俗稱小銀魚,為銀魚科、新銀魚屬脊索動物。是純淡水的種類,終生生活於湖泊內,半年即達性成熟,1冬齡親魚即能繁殖,分布於長江中、下游的附屬湖泊中。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太湖新銀魚
二名法:Neosalanxtaihuensis
界:動物界

太湖新銀魚太湖新銀魚

門:脊索動物門
綱:輻鰭魚綱
目:鮭形目
科:銀魚科
屬:新銀魚屬
種:太湖新銀魚
分布區域:長江中、下游的附屬湖泊中。

太湖新銀魚

太湖新銀魚太湖新銀魚
太湖新銀魚(Neosalanx taihuensis)屬鮭形目,銀魚科,新銀魚屬。俗稱小銀魚英文名:Taihu lake icefish 。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後段較側扁;頭部平扁,呈三角形。吻短。口小,上下頜骨各有一排細齒,口蓋上無齒,下頜前端亦無犬齒。胸鰭小,具有肌肉基。背鰭後方有一小而透明的脂鰭。體無鱗,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排較大的鱗片。生活時全體透明,從頭的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死後全體為乳白色。各鰭較透明,無色,體側每邊沿腹面各有一行黑色素小點。

生物學特性:

太湖新銀魚是純淡水的種類,終生生活於湖泊內,浮游在水的中、下層,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也食少量的小蝦和魚苗。半年即達性成熟,1冬齡親魚即能繁殖,產卵期為4-5月,生殖後不久便死亡。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

該魚被作為經濟魚種引進到高原湖泊。其適應能力強,短時間內便在天敵較少的高原湖泊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當地魚類則面臨滅絕的威脅。由於其食性廣,甚至吞食當地

太湖新銀魚太湖新銀魚
長臂蝦的幼苗,導致濾食性當地魚種的食物餌料銳減。浮遊動物的減少使浮游植物激增,導致湖水的富營養化,引致湖內水草大面積消失,生境遭受嚴重破壞。這兩因素危害到適應力和競爭力較弱的雲南湖泊中的當地生物,很多物種的數量減少甚至絕跡。20世紀90年代撫仙湖引進銀魚,由於與當地特有種類鱇[魚良]白魚(Anabariliusgrahami)食性相近,出現生存空間和食物的競爭,造成後者數量迅速減少。

主要分布

分布於長江中、下游的附屬湖泊中。個體小,最大個體長僅達80毫米,但其數量很多,尤以太湖所產最為著名。產區多製成魚乾,商品名為“粉條”,味極鮮美,暢銷中外。小銀魚的質地勝於較大形的銀魚,故李時珍說:“彼人尤重小者,曝乾以貨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此外,湖北新洲縣武湖產的小銀魚,也被譽為湖北省三大名貴水產品之一。

價值

太湖新銀魚的營養成分、藥用價值均與長江間銀魚相似。每百克鮮銀魚可食部分含蛋白質8.2克,

..

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8毫克,鱗102毫克,鐵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乾銀魚含蛋白質72.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0.5克,鈣761毫克,磷1154毫克,鐵7.5毫克。全魚可入藥,其肉性味甘、平,有滋養補腎、健胃補虛、益肺、利水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營養缺乏,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等症。《隨息居飲食譜》認為它“養胃陰,和經脈,小者勝,可作乾。”

魚類,鮭形目

鮭形目(Salmon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的1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