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招論

太極招論

太極招論講解一招一勢中的身體運動,從中悟出精妙的太極招勢之理,並套用到太極拳的技擊實踐中去,從而方能達到功夫出神入化的境界。

理論講解

太極之招太極之招
太極拳是武術中的一種,它主要是運用手與足或正、或偏、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招落旋轉,順其理而得法,按其法而呈形,這個形就叫做勢,一般都稱作招。演練者學習太極拳,必須得考慮這一招是由何而起,中間手足如何來運行,運行到勢末如何收起,明白外面是什麼形狀,身內走的是什麼勁別,並在心中仔細揣摩這一招之下與下一招之上這兩招的中間怎么樣地承上啟下的,同時還必須得使身內血脈貫通,不能夠出現一絲一毫的隔閡,而將上下兩招分為兩截。
學習太極拳套路招勢的方法就是由一招自成一招,使千百招如一招,一氣貫通,招招相連,勢勢貫串,不能間斷。
象太極拳中懶扎衣一招,運動時,先把右手從左腋前端手背朝上,手指朝下,先轉上一個小圈之後,再從下斜而上行,過上星、神庭前面,越右耳外側,徐徐運行。當胳膊展開到八九分之時,千萬不可開滿,若先開至滿,在技擊的套用上必然處於被動局面。將手與肩運平,接著順轉圈用纏絲勁由腋下從里外斜纏到中指。千萬不可向後掰,若掰,必然無力;也千萬不可太彎,太彎,則也無力,一定要達到不偏不倚,曲中求直時為最佳。左手則是倒轉,也用纏絲勁,由手外掌過手背纏到肩後外腋處停。將兩手合住勁,右手如新月半彎之形,內氣之運似停止而實際上並未停止,若停則氣斷,當內氣運到十分滿足之時,則下一招已經接住從此而起。這是懶扎衣中上體的運動變化。
懶扎衣一招中,右腳也是與手同時劃半個圓圈展開,先落仆參穴,後過湧泉穴,再至大敦穴、隱白穴而止,這時所落之腳為虛腳。之後,右腿再順纏勁由大敦而起,過腳面,行至腳外腓,再從湧泉穴斜纏至內裸骨,一直由內向外逆行斜纏,纏過大腿,纏至腰間。左腳的腳趾向前,用倒纏絲勁,由外向里而纏,一直纏到大腿根處之後,再歸於丹田之中。懶扎衣一招的運動中,演練者必須保持右手與右腳一齊起。若要合時,說合,全身上下官骸一齊合住,不要讓一處不合住。不合,則氣不能達於四梢,不利於技擊之運用,這是太極拳中一招的規矩,必須嚴格遵守。
太極拳招勢之中,一般以手動為陽,手靜為陰;手背為陽,手心為陰;前則為陽,後則為陰;但是,也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在手足的運行之中,哪個手為主,那個手即為陽,哪個手為輔,那個手即為陰。但是,也有一些招勢之中是先陽後陰,外陽內陰,無論怎樣變化,一陰一陽的變化必須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歷代太極拳名家都十分注重於對一招一勢中的身體運動的研究,從中悟出精妙的太極招勢之理,並套用到太極拳的技擊實踐中去,從而方能達到功夫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學習太極拳必須得對太極拳中的每一招一勢,結合著有關太極拳的理論,進行研究,克服和排除書面理論中因為文字化而帶來變異,繼爾,方能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的功夫向爐火純青的高層境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