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顏色

天堂的顏色

《天堂的顏色》是一部講述孩子的影片,但是它在吸引兒童的同時,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鳴,也許導演深知家庭電影的“遊戲規則”:一部不能在成人世界中被叫好的影片休想在孩子們直覺的審視下贏得好口碑。

基本資料

天堂的顏色天堂的顏色
導演:
馬基德·馬基迪 Majid Majidi
編劇:
馬基德·馬基迪 Majid Majidi
演員:
Hossein Mahjoub .....Father
Mohsen Ramezani.....Mohammad
Salameh Feyzi .....Grandma
Farahnaz Safari .....Big Sister
Elham Sharifi .....Little Sister
Behzad Rafi .....Village Teacher
Mohamad Rahmani .....schoolteacher

影片類型:
劇情片長:
90 min
國家/地區:
伊朗
對白語言:
波斯語

色彩:
彩色

劇情介紹

天堂的顏色天堂的顏色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而視力有障礙的小穆罕默德卻只能靠聲音和雙手來感悟色彩斑斕的世界。在城裡的盲人學校里,他是最上進、最要強的孩子。放假了,同學們都被父母接回了家,只有穆罕默德還在孤獨地等待著爸爸的到來。樹上的小鳥成了他唯一的夥伴,終於爸爸來了,他帶著穆罕默德回到了鄉下的奶奶家。能“見”到日思夜想的奶奶和兩個可愛的妹妹令穆罕默德非常高興。
在鄉下,穆罕默德找到了童年時的快樂,他用雙手撫摸著田園的風光、用耳朵傾聽著小鳥的歌唱、用鼻子貪婪地呼吸著泥土的氣息……雖然他無法看到這一切,可在他的腦海里,世界是一個無比美麗的天堂。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多年的貧困生活讓爸爸透不過氣來,他想重新找回精神的支柱,也就是生活的另一半。為了不妨礙自己的好事,他把穆罕默德送到了一個遠離家鄉的小木工作坊當學徒。得知訊息的奶奶心痛不已,從此一病不起。父親只好到小木工作坊把穆罕默德接回了家。可就在回家的路上,因為橋樑斷裂,穆罕默德掉進了河水裡,就在父親還在猶豫是否救他時,無情的河水已經奪去了穆罕默德幼小的生命。

精彩視點

本片的導演是伊朗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馬吉德·馬吉地。他的上一部作品《小鞋子》在國內曾引起過不小的反響。本片在視聽語言上有頗多煞費心思的精緻之處,尤其是對盲童的手的再三表現以及他對天籟之聲的敏感直覺,都傾注了導演的人道主義情懷。本片曾獲得2000年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對渴望了解伊朗除阿巴斯以外電影風格的人來說,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優秀電影作品。

導演介紹

天堂的顏色天堂的顏色
馬基德·馬基迪1959年出生於德黑蘭,他最初工作於伊朗伊斯蘭宣傳局的藝術部門,後來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伊朗著名導演慕森·馬克馬巴夫的賞識,參與其多部影片的演出,為自己日後的導演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馬基德的電影處女作《手足情深》獲選1992年坎城影展導演雙周放映。其後的《繼父》一片先後獲得伊朗影展最佳影片,北美洲聖保羅影展、突尼西亞影展等重要獎項。1998年的《天堂的孩子》成為首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影片,擴大了伊朗電影的國際影響力,馬基德迅速成為伊朗人心中的民族英雄。1999年《天堂的顏色》繼續《天堂的孩子》的輝煌,蟬聯了蒙特里爾電影節上最佳電影獎。之後又推出了反映難民生活的《巴倫》等。一直痴迷於兒童電影的馬基德·馬基迪,首次轉變題材,創作出反映難民生活的《巴倫》 ,顯現出其作為一個優秀導演對各種題材的超常把握能力。

影片評價

天堂的顏色天堂的顏色
雖然看不見世界,但相信它是天堂般的世界,這就是故事中盲童的堅定信念。馬吉德·馬吉迪把滿腔熱血傾注在兒童身上,並深深為此痴迷, 《天堂的顏色》沿用《天堂的孩子》的寫實技法,並傾注了更多的憐憫。同樣是盲童題材的還有穆森·馬克馬巴夫的《萬籟俱寂》 ,穆森關心的是用聽覺感受到的世界本身,而馬吉德·馬吉迪則用聆聽營造感人的氛圍與情感張力。庸俗和濫情的情節劇結尾永遠是馬吉德所唾棄的,父親最終失去了兒子的生命,在失去的時候才重新找回了久違的愛。被極力淡化的情節結構與戲劇衝突,細膩地展現了弱勢群體生存的狀態。此片獲得眾多殊榮,比如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代表伊朗角逐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