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堡鄉

大黃堡鄉,地名,位於武清區東部,全鄉總面積102平方公里,轄28個自然村,是津京走廊上著名的“漁葦之鄉”,有耕地10876萬畝,盛產小麥、玉米、豆類,高效農業發展迅速。

基本信息

大黃堡鄉,位於武清區東部,東與寶坻區接壤,西距城區楊村25公里,南距天津市區35公里,北距北京市區90公里。全鄉總面積102平方公里,轄28個自然村,1.7萬口人。截止2007年底,全鄉生產總值達5億元,財政收入達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50元。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到該鄉後蒲棒村視察工作,目前,全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大黃堡鄉地域寬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津京走廊上著名的“漁葦之鄉”,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稱。境內土地肥沃,河流縱橫,地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有23個無公害養殖基地,養殖水面3.5萬畝,年產鰱魚、鯉魚、草魚、羅非魚、武昌魚、澎澤鯽、河蟹、南美白對蝦等各種優質淡水水產品2.5萬噸,是京津兩地和東北、華北地區重要的水產品供應基地。此外,全鄉現有耕地10876萬畝,盛產小麥、玉米、豆類,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大黃堡鄉憑藉地處京津科技密集帶和資金密集帶的優勢,依託域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化工、地毯、塑膠、金屬製品、飼料生產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格局,截止到2007年12月底,全鄉引資總額達到4500萬元,有力支撐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說到大黃堡,不能不提京津走廊的綠色之腎——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達112平方公里,是我國北方地區為數不多、原始地貌保持較為完好的典型蘆葦濕地。保護區內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400種左右,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大豆1000多畝。有鳥類23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34種。如灰鷺、白鷺、黑鶴、大天鵝、灰鶴、黃鷗、灰燕等。這裡是多種鳥類北移和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旅途必經之地,春秋季節常有各種珍稀候鳥在這裡停歇。是各類鳥兒生活棲息的樂園。水中浮游生物和野生動植物構成良好的生物鏈條。2005年,濕地國際組織中國辦事處考察團實地考察了大黃堡濕地。認為,大黃堡濕地是京津兩大都市間面積較大、純自然的蘆葦濕地和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一根重要鏈條,堪稱濕地中的瑰寶。大黃堡濕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知名的燕王湖、張勛堤及抗日遺蹟坐落其中。為保護、利用好這一重要的資源,當地政府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保護工作,2005年9月30日,天津市政府批准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現在正積極創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如今的大黃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百姓富足、事業興旺。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廣大民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生產水電配齊、居住人畜分離、村莊街巷硬化、十二年免費教育、生活能源氣化、垃圾集中處理的逐步實現,住高樓別墅,賞濕地美景,“魚葦之鄉”的民眾正在新世紀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武清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