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里鄉

曹子里鄉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絹花之鄉,下轄33個自然村,兩萬一千多男女老幼在五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絹花工藝已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毗鄰城區,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運河東畔,她就是久負盛名的絹花之鄉----曹子里。33個自然村的兩萬一千多男女老幼在五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過著沸騰的生活,時代賦予這個古老的鄉鎮以嶄新的風韻。
遠在遼宋時代,山東、山西兩省的移民匯集到這裡,在這方熱土上生息、繁衍。乾隆皇帝也曾兩次因視察水利而從曹子里經過,他當年在汊百戶村南隨手丟棄的棗核,破土而出,如今歷經360多年風雨洗禮的兩棵棗樹仍然鬱鬱蔥蔥,果實纍纍,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巨變;曹子里獨具匠心的手工絹花,曾作為清朝的御用貢品,上京進獻。古往今來,曹子里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
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絹花工藝已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特別是近幾年,該鄉充分發揮絹花產業綜合成本低、技術勞動力密集、行銷網路暢通的優勢,政府在用地、水電、資金、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植服務力度,目前已發展絹花專業戶408戶,出現絹花專業村6個,從業人員4600人,開發出近百個系列,1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行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俄羅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出口額達3600多萬元。如今絹花產業已成為這個鄉實現非農轉化的現實渠道。
以此為依託,2002年,鄉黨委、政府著力打造優越的發展環境,創建了面積為1.27平方公里的花城產業功能區,拓展招商渠道,最佳化軟硬環境,擴大投資領域,受到越來越多中外客商的青睞,現已形成了機械製造、精細化工、醫藥、電子、毛紡織等五大支柱行業。當您走進花城產業功能區,映入您眼帘的是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四通八達;充裕、便捷的電力、通訊網縱橫交錯;綠蔭掩映、草坪與鮮花相間的一座座花園式現代企業拔地而起,到目前,已有111家企業入駐產業區,招商引資總額達4.83億元,幾年間,安置就業人員5400多人。產業區已成為全鄉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圍繞著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近年來,該鄉確立了畜牧業主體地位,狠抓奶牛這項極具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採取小區聚集,科學養殖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奶牛業,到目前,已建成奶牛養殖小區5個,奶牛存欄3908頭,日產鮮奶41噸,帶動3萬多畝秸稈轉化,實現了良性循環,促進了農民增收。
教育:
曹子里鄉初級中學是一所鄉辦國中校,坐落於文明遐邇的絹花之鄉。新校區於200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170平方米,總投資875.9萬元。綜合樓建築面積3263平方米,樓內有可容納450名學生住宿的宿舍。教學樓建築面積5561平方米,包括教室、圖書室、閱覽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兩個標準微機室,15個多媒體教室和一個電子備課室,一個語音室及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各學科實驗開出率為100%。現有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00餘人。教職工88人,研究生結業1人,本科學歷51人,專科學歷26人。
學校以“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為校訓,以“辦合格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學生”為辦學宗旨,以德育為先導,以教科研為手段,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強化年級目標管理,以構建校園文化力為核心,努力提升學校競爭力,全方位打造品牌學校。積極探索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多元化評價學生為激勵手段,強化心志鍛鍊,推行成功教育,使教育質量大幅提升。2008年中考有11名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101人被普通高中錄取,高中升學率47.9%。
藝術體育教育實現新突破,積極開展“創藝術、體育特色學校”活動,學生參與率達到100%,在全市“體育、藝術2+1項目”展示活動中獲三等獎。音樂教師趙健在全國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聲樂類一等獎,自編歌曲《美麗的校園》已在學生中廣泛傳唱。2008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青少年書法、繪畫比賽中有3名學生獲獎。學校自己編寫的美術校本教材已經套用於課堂教學。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級貫徹《體育衛生兩條例》先進單位、市級國中體育後備人才學校、區級綠色學校、區級文明示範校。2008年7月天津市一中網校在學校建立了網路教學基地。
小高口中心國小位於曹子里鄉小高口村,現有13個教學班,近600名學生,現崗教師38人,服務周邊9個自然村。新校區於200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占地45畝,建築面積6030平米。學校計算機生機比為6:1,電子備課室裝備的23台計算機全部連線網際網路,為實現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供了硬體保障。
學校秉承“育人為本,服務第一”的理念,著力打造教育強校。注重環境育人,不斷最佳化“文明工程”輔助設施,讓學生感受強烈的文化氛圍。全面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社會實踐活動、勞動基地建設、心理健康諮詢、法制報告會、安全主題班隊會、學科滲透德育等多種形式對學生教育。以“小學生個性化作文”課題研究為突破,積極開展語文教學品牌創建活動,組建了“春蕾文學社”,校刊《小荷神韻》定期出版,“我的個性作文”、“古詩背背背”和“我的名篇賞析”等有力推動了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先後共有16名教師在全區做研究課,5名教師在全區做公開課。2007年9月,學校第一本語文校本教材《學生佳作欣賞》出版。積極開展音、美教育活動,天津教育報連續三次宣傳了學校的音、美興趣小組活動情況,學生作品也有多幅在《天津教育報》刊發。
學校先後被評為區級教育教學優秀單位,市級素質教育示範校,市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示範校,市級“學雷鋒,樹新風,做新人”優秀集體,區級綠色學校,區級落實德育規程先進單位,區級優秀家長學校。

武清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