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沽港鎮

汊沽港鎮

汊沽港鎮位於東經117度,北緯45度。地處天津市武清區西南部,距離天津30公里,天津機場30公里,天津港70公里,楊村23公里,北京90公里。鎮域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下轄15個自然村,18個行政村街,現有常住人口33500人,流動人口1萬人。汊沽港鎮現有企業195家,從業人員13900人,2005年完成產值18.95億元,銷售收入17.79億元,利潤1.71億元,增加值3.02億元,三級財政收入33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50元,經濟實力位居武清前列。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汊沽港鎮汊沽港鎮

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年),潁州秀才汪昂、梁湯祚攜兩姓二十四戶定居於此,起名汪先生村。正統二年(1437年),汪昂之女茶花與梁家之子訂親,尚未結婚,未婚夫患瘟疫夭亡,茶花主動到梁家靠做針線奉養未婚婆母六年,正統八年,婆母亡故,茶花安葬婆母之後服藥自殺,鄉民為表彰茶花美德,改村名為茶姑村。天啟四年(1624年),村南有旺泉一處,水質清甜,適逢明嘉宗上朝途經王慶坨,本村里正梅文煥取泉水獻上,皇帝悅,命學士畫龍泉醇碑表彰此事,宦官魏忠賢矯詔改村名為龍泉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乾隆巡視水利,因鳳河在此分叉,遂下詔改龍泉村為汊沽港,又習慣稱為叉光。汊沽港做為書面名稱沿續至今。

明隸屬京師順天府武清縣

清初隸屬順天府通州武清縣

雍正九年隸屬順天府天津州武清縣

乾隆年間隸屬直隸省天津州武清縣趙甫莊裡

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京北特區公署武清縣趙甫莊裡

民國二十九(1940年)年隸屬河北省津海道武清縣第八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0年)隸屬河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武清縣第八區

1950年隸屬河北省天津專署武清縣第九區

1952年隸屬河北省天津專署武清縣第十三區

1958年隸屬河北省天津地區武清縣王慶坨公社

1973年隸屬天津市武清縣王慶坨公社

1974年自王慶坨公社劃出,成立汊沽港公社,隸屬天津市武清縣 1983年更名為汊沽港鄉,隸屬天津市武清縣

1997年更名為汊沽港鎮,隸屬天津市武清縣

交通

汊沽港鎮的過境道路是五橫三縱體系,五橫指津永公路、新津永路、112高速、京九鐵路津霸聯絡線和津保高速;三縱指京滬高速、高王路和楊王路;京滬高速在境內設有出入口,112高速與京滬高速互有立交,津霸聯絡線在鎮區內設有客貨站。全鎮有四環路和相應配套的村街路網。

社會事業

土地

汊沽港鎮現有耕地61470畝,土地PH值一般在7.2-7.6之間,永定河中弘故道自西向東橫貫而過,渠系配套發達。

電力

供電公司在汊沽港鎮建有110KV電站一座,與企業聯建35KV電站兩座,年通常用電量12000萬KW,占武清區年用電量的10%。

燃氣

在鎮區南側通過的陝氣入津管道已接入鎮區,建有燃氣站,可滿足組團和鎮區的生產、生活需要。

通訊

網通、移動、郵政均在鎮內設有分局,全鎮固定電話裝機6545部,百戶擁有量73部,寬頻用戶已達3萬戶。

教育事業

汊沽港鎮初級中學

汊沽港鎮初級中學始建於1984年,1997年新建教學樓,學校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校園環境整潔優美,建有高標準多媒體教室、閱覽室、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運動場、學生食堂。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1207人,教職工104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本科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5%,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8%,市、區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1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11人,區級兼職教研員5人。

學校堅持“奮發進取、厚德載物、嚴謹博學、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無私奉獻、以校為家”的教風,“嚴謹求學、積極進取”的學風,“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的校風。把辦“學生喜愛、家長信賴、社會滿意”的學校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教學成績逐年提高,2005年學生王曉霞中考成績獲全區第二名,2006年學生趙用明中考成績獲全區第五名,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學校已經形成。加強教科研工作,承擔的國家級、市區級研究課題6項,發表的教科研論文100多篇。

汊沽港鎮一街中心國小於2002年易址新建,學校占地1428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有普通教室20個,專用教室10個,辦公用房32間。學校建有微機室、音樂室、電教室、自然實驗室等專用教室,微機室裝備50台計算機,連線了網際網路。2個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室,為課堂教學起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現有14個教學班,3個幼兒班,在校學生570餘人,幼兒120餘人。教職工30人。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育管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把培養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和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作為立校之本,全體教職工牢固樹立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職業精神,學校多次被評為區級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市、區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以藝術教育為特色,學校“梨園小樂隊”多次參加市、區各級比賽演出並屢獲佳績,多名學生因此走上了專業藝術舞台,多次成功舉行大型美術成果展,有8名學生的美術作品入編天津市美術教材。

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級貫徹《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校、市級義務教育示範校、首批天津市素質教育示範校、市級優秀家長學校、市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市級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級德育研究基地,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先進校,市級貫徹落實《中國小德育規程》先進校,市級德育先進集體。

全鎮共有中國小10所,教學樓7座,可為本鎮和外來人員提供九年制義務教育。設有醫院、診所37個,為居民提供醫療保障。民眾居住條件日益改善,目前建成的商住樓、住宅樓219000平方米。在鎮區北側建有武清唯一從落在鄉鎮的消防中隊,為防災減災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歷史人文

汊沽港村原名“茶姑村”村落當初在永定河套里。永定河象一條黃龍,南移北滾的總不固定,人們稱它為“渾河”。後來,在這個村的村基靠南一點的地方擁出一片土崗,河道反而向北移了一里來地。這片土崗,身傍渾河,有魚米之利,是一個利於人們居住的好地方。一些謀生的人,陸陸續續地到這裡來安家落戶。

當地人有句老話:“先有汪、梁,後有孫、梅、王。” 汪家有一女,名喚茶姑,溫柔可愛,賢慧多情,許多富戶登門求親,她都不應允,一心愛著“青梅竹馬”的梁大海。父母知道她的心思,便和梁家一商量,把婚事定了,約定當年秋後成親。姑娘小伙都象喝了蜜似的,眼巴巴地盼著秋天的到來。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在夏天的一次雷雨夜裡,梁大海因泅水去追船,不幸被急浪捲走。第二天,人們才在十里外的海灘上,找到他的屍體。姑娘痛不欲生,在大海墓前想殉情,偏巧大海的媽媽也來了,這一老一少,各有悲愴,便相互抱頭痛哭,直哭得日光暗淡,河水嗚咽,好不悽慘!茶姑望著老人家變得衰老的面孔和泣不成聲的神情,放棄了輕生的念頭,拿定主意和老人家一同生活,替大海為人盡孝。她誠懇地說:“老媽媽,您別過於悲傷了,要保重身體。大海沒了,我做您的親閨女,伺候您。”老人家又驚又喜,但還是搖搖頭,不願耽誤姑娘的青春。第二天,茶姑真的來到大海家,盡心竭力地服侍起老人來了。

日月穿梭,十七年過去了,大海媽媽死了。茶姑竭盡孝道後,跳進滾滾的渾河,找大海去了。人們為悼念這位賢慧善良的好姑娘,就給這個村起名叫“茶姑村”。

武清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