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大連民族學院坐落於中國海濱名城大連市,學校占地72萬平方米,校園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機電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和3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文、理、法六大學科門類。學校面向中國26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在校生1068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65%。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進行民族預科、成人和留學生教育,並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歷史沿革
1984年,東北民族學院立項籌建;
1993年,以中央民族大學名義開始招生辦學;
1997年,大連民族學院成立;
2006年,成為國家民委、遼寧省人民政府和大連市人民政府三方聯合共建單位。
2015年,大連民族學院更名為大連民族大學。
學院設施
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機電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以及體育教學研究部、預科部、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等教學機構,設有33個本科專業。 學校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堅持新校新辦、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的方針,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實施科研牽動和人才興校戰略,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和建設,使學校的教育事業呈現出發展快、效益高的良好局面。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五年超過90%,名列同類高校和省內各高校的前列。 學校一直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已組建多個重點建設學科研究中心和科研機構,並按照四位一體(重點建設學科、籌建碩士點、科研團隊、重點實驗室)的科研特區運作模式進行管理。2004年和2005年學校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2005年獲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獲國家社科基金2項。
師資力量
學校面向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所有省區市招生,現有在校生11300人,學生中有56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學生占65%左右。現有教職工為86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名,中國優秀教師3人,中國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2人,遼寧省教學名師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50%左右,具有博士 學位的教師占25%以上,具有碩士 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4.5%,實現了“骨幹教師博士化,青年教師碩士化”,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學校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建設的骨幹工程,千方百計地創造愛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大力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創造條件努力實現骨幹教師博士化,青年教師碩士化。截止到2010年底,大連民族學院擁有教職工總數1024人,專任教師785人,有中國工程院 雙聘院士2人,具有博士、碩士以上學位的占78%,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占45%,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優秀學科帶頭人為龍頭,以博士、碩士為骨幹的高水平教師隊伍。辦學方向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李長春、楊靜仁、司馬義•艾買提、烏雲其木格、李兆焯、布赫、費孝通、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等領導對學校的發展建設都給予了悉心的關懷和指導。學校以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民族大學為目標,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全面實施“質量立校、科技興校、人才強校”三大戰略,特別是近三年來,學校搶抓機遇、科學發展,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了新的飛躍,形成了“立足沿海、服務民族,套用為主、教育創新,質量立校、因材施教,團結和諧、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比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在沿海開放地區發展高質量民族高等教育的創新之路。學校把提高各民族學生的培養質量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開放意識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針對各民族學生的實際,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不斷強化各民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套用能力的培養。
院系設定
經濟管理學院
機電信息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設計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文法學院
理學院(預科部)
國際商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
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體育教學研究部(體育館)
東北少數民族研究院
學院榮譽
2006年被教育部評為中國31所大學英語改革示範項目院校之一,成為委屬院校唯一一所入選學校。2005年學校獲得2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位於中國民族院校第一位,遼寧省75所普通高校中並列第二位,2006年學校獲得1項中國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並被確定為遼寧省生物技術緊缺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現在學校已建有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兩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2004年以來,大連民族學院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項,位居中國民族院校第一位。2007年我校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基金項目4項,省高校科研計畫項目17項,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建立了大連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大連開發區食品安全評價與檢測中心也落戶大連民族學院。2007年我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021人,有425人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134人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在2006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中我校學生獲團體總分第一名,捧得遼寧省“挑戰杯”。在第八屆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金獎4項、銀獎10項、銅獎18項、優秀獎7項。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四年獲得中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連續7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0%,位居中國民族院校第一位和遼寧省內高校前列。
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現已與美國、英國、韓國、紐西蘭等30多所國外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2+2,4+1等多種形式的互派留學生活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教師培訓和科研合作。今後一個時期學校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堅持“搶抓機遇、科學發展、內涵為主、積極拓展”的“二次創業”發展思路,在鞏固十幾年辦學成果的基礎上,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凝鍊特色、勤儉辦學、艱苦奮鬥,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增強綜合辦學實力與核心競爭能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民族大學。
教學工作
學校把培養套用型、複合型人才作為學校辦學的基本定位,確定了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的工作指導思想和人才興校、科研牽動的兩大發展戰略。
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又明確提出把質量提高和內涵建設作為發展的主題,確定了穩定規模、提高質量、凝鍊特色,走內涵為主發展道路的思路。
學校積極開展教育創新,強化教學目標管理與過程監控,深化教學改革,建立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中心、大學外語教學研究中心、雙語教學研究中心、預科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學研究機構;全面啟動了學分制建設工程,實施了選課運行、學籍管理、考務管理及班導師工作制的改革;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效果顯著,多層次滲透式雙語教學新模式已經形成,教務綜合管理網路系統、blackboard網路教學平台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教學成果
學校一直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已組建多個重點建設學科研究中心和科研機構,並按照四位一體(重點建設學科、籌建碩士點、科研團隊、重點實驗室)的科研特區運作模式進行管理。2004年和2005年學校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2005年獲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獲國家社科基金2項。
學費
學費金額 | 學院 | 專業名稱 |
3200元/生.年 | 文法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3200元/生.年 | 預科部 | 少數民族預科 |
4000元生.年 | 經濟管理學院 | 經濟學、會計學、旅遊管理、工商管理 |
4000元生.年 | 生命科學學院 |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
4000元生.年 | 文法學院 | 法學、行政管理 |
4000元生.年 | 理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4200元生.年 | 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財務管理 |
4200元生.年 | 機電信息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
4200元生.年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 |
4200元生.年 |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
4200元生.年 | 文法學院 | 新聞學 |
4200元生.年 |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光電子技術科學 |
4800元/.年 | 機電信息工程學院 |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4800元/.年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英語、日語、朝鮮語 |
4800元/.年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
4800元/.年 |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 建築學 |
10000元/.年 | 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動畫 |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分管工作 |
黎樹斌 | 黨委書記 |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人才工作。 |
劉玉彬 | 院長 |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發展規劃工作和審計工作。 |
張英福 | 副院長 | 分管學校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工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金石灘校區工作,資產管理公司,兼任金石灘校區管委會主任。 |
趙 鑄 | 副院長 | 分管基建工作,後勤管理工作,人文社科工作,生活服務總公司工作,民族幹部培訓工作,培訓中心工作,兼任金石灘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
王曉華 | 黨委副書記 | 分管組織人事工作,宣傳統戰工作,民族研究和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研究工作,網路與信息技術工作。 |
杜元虎 | 副院長 | 分管教學工作,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創新教育工作和預科教育工作,兼任金石灘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
劉 銳 | 紀委書記 | 分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紀檢監察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工會工作,老幹部工作和機關黨總支工作。 |
段曉東 | 副院長 | 分管學科建設工作,科研工作,研究生工作,《學報》工作和圖書工作。 |
陳明華 | 副院長 | 分管學生工作,招生就業工作,共青團工作,安全穩定工作,武裝保衛工作和體育工作;兼任金石灘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
王志永 | 總會計師 | 分管財務工作,協助劉玉彬分管審計工作。 |
文化傳統
校徽
圓形:寓意在大連民族學院這個團結和諧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師生同心同德,緊密團結,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共同建設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民族大學。圖型:圓形內的圖型分別由“大、民、院”的拼音字頭“D、M、Y”組合而成,寓意大連民族學院的簡稱。
D——形似一部巨著,寓意大學的崇高和厚重,莘莘學子從中汲取知識、力量和精神,勵志修身,提高素質,成為有用之才;
M——形似大海波濤,寓意我校所處的沿海開放地區的地理方位,以及學校應始終葆有的那種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和氣度;
Y——形似一隻海燕,振翅飛翔,寓意各民族師生志存高遠,搏擊風浪,孜孜以求,教學相長,為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和智慧。
顏色:整體為藍白兩種顏色的相互襯托,象徵著大海和天空,寓意遼闊和純真。
校訓
團結、自強、求是、進步
大連民族學院“團結、自強、求是、進步”,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傳統,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凝練了學校教育理念,包含了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各族師生共同恪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優良校風的集中表現。
團結——包含著萬眾一心、群策群力、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含義,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的作用。
自強——出自《周易》,包含著自我勉勵、奮發圖強、自信自立的含義,寓意永不懈怠,不斷超越,開拓新境界。
求是——包含著探究規律、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態度,強調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優良校風的基礎。
進步——包含著追求理想、面向未來、向前發展、日新月異的含義,是指不斷超越當前,個體和整體均得到發展。
校訓昭示全校上下:始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和睦相處、和諧發展;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與時俱進、追求真理;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民族大學而奮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校歌
《民院頌》
大黑山高,黃海岸長,美麗的校園閃耀著理想之光。各族師生,意氣昂揚,我們用勤勞和智慧點燃希望。立志修身,團結自強,在這片熱土上蓬勃成長。啊,我可愛的民院,你的事業更加輝煌。
春風化雨,書聲琅琅,今日的桃李明日成參天棟樑。各族師生,放飛理想,我們用青春和赤誠描繪新篇章。為你自豪,為你增光,五十六族語言縱聲歌唱。啊,我可愛的民院,你的事業更加輝煌。
招生錄取
招生要求
(1)少數民族預科全部招收少數民族考生,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入學一年後,經考核合格者,可直接升入本科學習。
(2)英語(論壇)、朝鮮語專業只招收英語考生;日語專業只招收英語和日語考生,入學後統一按日語零起點組織教學;英語、日語和朝鮮語專業原則上要求外語單科成績在110分以上,報考以上專業的考生需要參加當地招生部門組織的外語口試,錄取時口語成績是否計入總分以生源所在地的要求為準。
(3)國際經濟與貿易、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主要課程用英語組織教學,只招收英語考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原則上要求英語單科成績在110分以上。
(4)同等條件下,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優先錄取數學成績較高的考生。
(5)我校招生專業均無男女比例限制。
對體檢有特殊要求的專業:
經濟學、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業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套用化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光電子技術科學等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其它事宜參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錄取規則
1. 在沒有實行平行志願錄取的省區市,我校實行“院校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
2. 在德、智、體條件合格的前提下,錄取時按投檔成績安排專業,實行“專業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
3. 為保證我校錄取考生的少數民族比例在65%左右,我校在部分省區市錄取時有民族比例要求,如少數民族生源不足,將根據實際情況對計畫進行適當調整。
4. 藝術類專業錄取按照藝術類專業錄取辦法單獨執行,詳細情況參見《大連民族學院2009年藝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錄取結果公布
1. 通過特快專遞方式發放錄取通知書,及時將錄取結果通知考生。 2. 開通招生諮詢專線,考生可以通過電話諮詢方式諮詢錄取結果。 3. 通過網路公布錄取結果,考生可登入我校招生信息網查詢錄取結果。複查辦法
新生入學後,學校將在三個月內進行全面複查。凡發現弄虛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學資格,並報生源所在地招生主管部門備案。
獎學金種類
為了鼓勵優秀學生,國家和學校設立多項獎學金,獲得獎學金人(次)占學生總數40%以上,主要類別如下:
1. 國家獎學金:8000元/人.年
2. 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人.年
3. 新生入學獎學金:4000~500元/人
4. 綜合獎學金:4000~700元/人.年
5. 單項獎學金:2000~500元/人.年
6. 校外競賽獎學金:2000~200元/人
7. 社會資助獎學金:2000~10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