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益母草

大花益母草

大花益母草是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biatae)、益母草屬(Leonurus) 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斜行,其上密生纖細鬚根。花期7—9月,果期9月。產遼寧,吉林及河北北部;生於草坡及灌叢中,海拔400米以下。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花益母草
種中文名:大花益母草。
種拉丁名: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
種別名 :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益母草屬
屬拉丁名:Leonurus
國內分布:產遼寧,吉林及河北北部;生於草坡及灌叢中,海拔400米以下。模式標本采自河北北部。
國外分布:蘇聯,朝鮮,日本也有。
海 拔:to 400
命名來源:【Mem.Acad.Sci.St.Petersb.Sav.Et-rang 9: 476. 1859】
中國植物志:65(2):515
英文植物志:17:163
系中文名:大花益母草系
系拉丁名:Ser.Macranthi
亞屬中文名:益母草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Gardiochilium
亞族中文名:野芝麻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 Lamiinae
族中文名:野芝麻族
族拉丁名:Lami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點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斜行,其上密生纖細鬚根。莖直立,高60—120厘米,單一,不分枝或間有在上部分枝,莖、枝均鈍四棱形,具槽,有貼生短而硬的倒向糙伏毛。葉形變化很大,最下部莖葉心狀圓形,長7—12厘米,寬6—9厘米,3裂,裂片上常有深缺刻,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草質或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疏被短硬毛,側脈3—6對,與側脈在上面下陷,背面明顯突出,葉柄長約2厘米;莖中部葉通常卵圓形,先端銳尖;花序上的苞葉變小,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具不等大的鋸齒,或為深裂,或近於全緣。輪傘花序腋生,無梗,具8—12花,多數遠離而組成長穗狀;小苞片刺芒狀,長約1厘米,被糙硬毛;花梗近於無。花萼管狀鐘形,長7—9毫米,外面被糙伏毛,近基部漸無毛,內面無毛,5脈,明顯突出,齒5,前2齒靠合,鑽狀三角形,具長刺狀尖頭,長達1厘米,後3齒較短,長5毫米,基部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淡紅或淡紅紫色,長2.5—2.8厘米,冠筒逐漸向上增大,長約達花冠之半,外面密被短柔毛,內面近基部1/3具近水平向的鱗狀毛毛環,近下唇片處具鱗狀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長圓形,內凹,長約1.2厘米,寬0.5厘米,全緣,外面密被短柔毛,內而無毛,下唇長0.8厘米,寬0.5厘米,短於上唇片1/3,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3裂,中裂片大於側裂片一倍,倒心形,先端明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對較長,花絲絲狀,扁平,中部疏被微柔毛,花葯卵圓形,二室。花柱絲狀,略超出於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黑褐色,頂端截平,基部楔形。花期7—9月,果期9月。
產地分布:產遼寧,吉林及河北北部;生於草坡及灌叢中,海拔400米以下。蘇聯,朝鮮,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河北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