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主津

大腸接受由小腸下注的飲食物殘渣和剩餘水分之後,將其中的部分水液重新再吸收,使殘渣糟粕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大腸重新吸收水分,參與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功能,稱之為“大腸主津”。

大腸主津

大腸這種重新吸收水分功能與體內水液代謝有關。所以大腸的病變多與津液有關。如大腸虛寒,無力吸收水分,則水谷雜下,出現腸鳴、腹痛、泄瀉等。大腸實熱,消爍水分,腸液乾枯,腸道失潤,又會出現大便秘結不通之症。機體所需之水,絕大部分是在小腸或大腸被吸收的,故“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大腸、小腸受胃之榮氣,·乃能行津液於上焦,灌溉皮膚,充實腠理”(《脾胃論·大腸小腸五臟皆屬於胃胃虛則俱病論》)。
大腸居腹中,其上口在闌門處接小腸,其下端緊接肛門,包括結腸和直腸。主傳化糟粕和吸收津液。屬金、屬陽。

大腸的解剖形態

1.大腸的解剖位置:大腸亦位於腹腔之中,其上段稱“迴腸”(相當於解剖學的迴腸和結腸上段);下段稱“廣腸”(包括乙狀結腸和直腸)。其上口在闌門處與小腸相接,其下端緊接肛門(亦稱“下極”、“魄門”)。大腸與肺有經脈相連相互絡屬,故互為表里。

2.大腸的形態結構:大腸是一個管道器官,呈迴環迭積狀。

大腸的生理特性

大腸在臟腑功能活動中,始終處於不斷地承受小腸下移的飲食殘渣並形成糞便而排泄糟粕,表現為積聚與輸送並存,實而不能滿的狀態,故以降為順,以通為用。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尤以大腸為最。所以通降下行為大腸的重要生理特性。大腸通降失常,以糟粕內結,壅塞不通為多,故有“腸道易實”之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