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疾病

腸道疾病

腸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長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結腸和直腸,全長約7m左右,空腸與迴腸曲回於腹部中央,周圍由結腸將其圍住。腸道疾病中,以闌尾炎發病率最高,占外拉住院病人的10%左右。腸梗阻亦屬外科常見疾病,腸瘺則由損傷引起或手術後併發症。腸道的功能:小腸黏膜層表面覆以腸絨毛,主要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種消化液在小腸中將食糜分解成葡萄糖、胺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後,剩餘之廢形成糞便,貯存於左半結腸而後排同體外。一旦腸道有病,就有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以及一系列相關症狀。

基本信息

內容

警惕腸道疾病警惕腸道疾病
腸道包括小腸大腸。小腸又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3部分,起自胃的幽門口,下至迴腸末端的回盲部。大腸分為盲腸、結腸和直腸3部分,上接迴腸末端,下至肛門。腸道是一盤曲於腹腔內的消化管,其長度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平均小腸約3m,大腸約1.5m。

腸道疾病十分常見,它不僅原發於腸道,也可繼發於其他系統的疾病中。有人統計成人胃腸道疾病約占各種疾病的10%,因此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很大。

有一些其他系統的疾病也可並發腸道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可有持續性腹瀉,尿毒症可引起腸道黏膜糜爛或潰瘍而並發消化道出血。長期右心衰竭可導致小腸淋巴管擴張而出現腸道蛋白丟失症,硬皮病可使腸道運動功能障礙和吸收不良,貝赫切特氏病可並發消化道出血等。

概述

腸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長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結腸和直腸。
腸道的功能:小腸黏膜層表面覆以腸絨毛,主要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種消化液在小腸中將食糜分解成葡萄糖、胺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後,剩餘之廢形成糞便,貯存於左半結腸而後排同體外。一旦腸道有病,就有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以及一系列相關症狀。
腸道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能由糞便排出病原體的一類疾病。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霍亂、菌痢(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通常的症狀有嘔吐、腹痛、腹瀉等,還會引進併發症,如脫水、毒血症等,嚴重的會造成死亡。
病人和病原體攜帶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所有腸道傳染病患者的糞便都含有大量病原體。病原體隨病人或攜帶者排出的糞便污染環境後,經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發病相應地以氣溫較高的夏秋兩季為多。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在所有傳染病中位居前列,且在一定條件下,如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時易出現暴發性流行病。其預防重在注重環境衛生(水源、糞便)、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提倡分食制;及早發現、隔離病人;同時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等。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工作的緊張程度大幅度提高。不少中青年人有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經化驗檢查又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如果有了上述症狀,又查不出器質性的毛病,要考慮到是否得了“腸易激綜合徵”。

臨床表現

食慾不振。其原因可能由於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功能發生障礙的緣故。不過,引起食慾減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腸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藥物反應或其他臟器疾病所致。

② 噁心、嘔吐。高位腸梗阻或腸運動功能異常時,常有嘔吐。但噁心嘔吐症狀也可發生於多種不同的疾病。

腹痛。腸道炎症、腸梗阻、腸穿孔、腸襻缺血等均可出現急性腹痛。腸道腫瘤或慢性炎性病變則常有持續性腹痛。

腹瀉。急性腹瀉多因腸道細菌感染、細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損傷腸黏膜的結果。慢性腹瀉則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礙、慢性炎症、腸道運動過速等疾病。小腸疾病所致的慢性腹瀉常伴有吸收不良,結腸疾病引起的腹瀉多見於慢性炎症或結腸運動過速。

便秘。腸道運動減弱,腸壁肌層張力降低,或結腸、直腸因炎症、腫瘤而致腸腔狹窄時,可引起大便秘結。便秘也可由藥物、生活規律的改變、飲食過少過精、食物中的纖維含量過少所引起。所以便秘不一定是腸道有器質性病變的表現。

⑥ 消化道出血。按出血的部位可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前者表現為嘔血或柏油樣黑便,這是因為血紅蛋白所含的鐵經腸道細菌作用變成硫化鐵而使糞便變黑,但是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時,大便也可呈暗紅色。下消化道出血表現為血便,凡出血部位越低,出血量越多,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越短,則糞便所含的血越鮮紅。若消化道出血量少於10ml,糞便顏色可無異常,須用潛血試驗來測知。

診斷方法

糞便化驗:包括肉眼和顯微鏡下觀察、寄生蟲檢查、潛血試驗。腸道感染或炎性病變時,糞便內常有紅細胞和(或)白細胞。有消化道出血時,糞便潛血陽性。但是目前常用的愈創木潛血試驗在口服鐵劑,進食動物血、瘦肉或大量綠葉蔬菜時,可出現假陽性反應。

X射線胃腸道檢查 是當前診斷胃腸疾病常用而重要的方法。包括下列幾種檢查方法:

①腹部平片。腸梗阻時,常顯示腸襻脹氣並有液面。腸穿孔時顯示橫膈下有游離氣體。

②鋇餐胃腸造影。套用鋇劑和空氣進行雙重對比方法,可以顯示腸道黏膜和病變,在透視下也可觀察腸道的運動狀態。這一檢查方法對判斷小腸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均有重要意義。

③鋇劑灌腸。依次套用鋇劑充盈結腸,鋇劑排空和注入空氣作對比造影,可以顯示結腸、回盲部的形態,發現異常的徵象。

④選擇性腹部動脈造影。從股動脈逆行插入導管,根據臨床的要求,選擇性地在腹部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內注入泛影葡胺,快速連續攝片,對於判斷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顯示含血管豐富的腫瘤有較大的幫助。

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包括糞便脂肪測定、右鏇木糖吸收試驗、維生素B吸收試驗等,對確定小腸吸收功能有重要意義。

小腸黏膜活檢 可以觀察小腸黏膜的組織學變化。

因病而異。原則上包括去除病因(如消炎、滅菌、驅蟲)、補充營養、注意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對症治療(如止痛、止瀉、通便等)以及手術等。

護理方法

1、術前準備
①腹腔及腸道急性疾病,未明確診斷前禁用針痛劑,以防掩蓋症狀;禁止灌腸,防止腸穿孔;禁飲食,減輕腸道負擔,同時,為手術作好準備;禁服瀉藥。
②置胃管接胃腸減壓器,妥善固定,特別是腸梗阻病人,告訴其不能隨便拔除胃管,因胃腸減壓是治療腸梗阻有效措施之一。
③全身衰弱,出現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者,應迅速補充糾正,如快速輸液或補充血容量等。給機體創造條件接受手術。
④常規準備。
2、術後護理
①了解手術過程,檢查病人身上各條管道,逐一連線與固定。注意保暖。測量術後第一次血壓與脈搏,記錄於護理單。
②注意各管道通暢,如胃管或腹腔引流管,經常檢查與擠壓,術後24小時內重視觀察引流液的色澤與量,防止出血。
③認真做好出量與入量的記錄,不能依賴家屬陪客報告的數字作記錄,以免偏差。
④生命體徵的觀察,術後3日內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術後6小時內每1/2~1小時測量血壓、脈搏1次,以及時察沉病情變化,腸梗陰者注意腹脹情況及腸鳴音有否恢復,腸瘺病人觀察面容神態和機體軟弱程度,均能提示病情在好轉或是惡化。

⑤輸液護理,由於腸道手術病人,多數置胃管,須禁食多天,輸液時要不得從三個方面注意:第一質量方面,要增加高能量藥物與膠體輸入;第二數量方面,做到以出量補入量加正常需要量,必要時採取24小時持續滴注;第三速度方面,將全日24小時輸液總量,分成三個8小時或計算出每小時應滴入量,以便計算每小時滴入量,每8小時結算1次,以達到預算中的輸液量為準。因為,腸梗阻、腸瘺病人,均系消化吸收障礙,全身情況較差。腸瘺者,除上述情況外,每日有大量消化液外流,多者可達3000~4000ml,更應注意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防止代謝性情酸中毒。注意血化驗報告,如K+、Na+、CI-的測定及CO2、CP、pH值之變化,提供醫生作為輸液治療的依據。

⑥營養護理。腸瘺病人從造瘺口滴注營養者注意;目前採用的24%要素飲食1000ml可供熱量1800kcal,能基本滿足成人一日需要量,開始使用時,濃度和數量均應減半,防止嘔吐、腹瀉等併發症,逐漸加至正常量;要素飲食宜當日配製新鮮供給;配製多餘的要素飲食,宜冷藏,溫度不超過10℃,避免變質;造瘺管保持通暢;滴注瓶每日調換,注意清潔消毒;滴注飲食應保持溫熱狀態。若遷瘺口內滴注普通高熱量流汁者,流汗要用三層紗布過濾後,再倒入滴注瓶內,以免管道堵塞。

⑦傷口護理。術後24小時內觀察傷口有無出血。若表麵皮層有少量滲,可能為縫合或止血不當,宜稍加壓力,以腹帶包紮壓迫,如出血較多,應採取止血措施。一般清潔傷口2~3日檢查更換敷料,至拆線前不需更換敷料,有滲出和引流的傷口,可用等滲鹽水清潔傷口。腸瘺病人傷口護理:腸瘺滲出液要及時引流至體外,在瘺口低處放置雙套引流管,接負壓吸引器,持續吸引,傷口周圍皮膚要以氧化鋅油膏或凡士林紗布塗抹保護,避免消化液蝕。
⑧活動鍛鍊。術後病情穩定,即採取半臥位,每隔2小時協助左右側身換位,踝關節與膝關節經常做屈伸和鏇轉活動,防止下肢腫脹和靜脈栓塞;闌尾炎術後,一般24小時後即可起床活動;腸梗阻和腸瘺病人,根據具體情況,術後48小時可扶持下床,在床邊走動,早期起床活動,可防止腸粘連和再度腸梗阻發生;每天作晨晚間護理時,囑病人深呼吸數次,使肺部擴張良好。
⑨練習咳痰。往往病人因傷口疼痛,怕咳嗽,可協助和引導病人,咳前先深吸氣,協助者兩手從傷口左右側向中間按壓,用力適當,再囑病人用力咳嗽,如此反覆多次,使痰液咳出為止。
⑩口腔皮膚護理按常規進行。

食療

建議用食療,可以用益生元膳食纖維-黃金雙歧因子來改善腸道環境的方法來根冶,來增殖腸道雙歧桿菌數量,調理一下腸胃,以改善大便症狀,效果都很不錯.因為要恢復腸道功能,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這個方法少則一二個月,多則一年半載。
雙歧桿菌棲局主要在小腸末端和盲腸,結腸內,作為雙歧增生因子必須經過小腸前段時不被胃酸破壞和消化吸收.如葡萄糖雖然在體外使雙歧桿菌增殖,可葡萄糖在小腸前段已被吸收,根本無法到達結腸,故不適合做成雙歧增生製劑.這樣就篩選出一些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黃金雙歧因子,以原形到達結腸,為腸道細菌所利用,亦稱“結腸食品”.
請參考:
黃金雙歧因子(Fructooligosaccharide,FOS),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其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直接到達大腸,在腸道內迅速增殖雙歧桿菌的益生菌增生劑,又稱雙歧因子。據報導,人體每日攝入5-20克黃金雙歧因子,持續數周,可使腸道內雙歧桿菌數量增殖10-100倍,是最有效的雙歧因子之一。隨著益生菌概念的廣泛認知,兒童攝入黃金雙歧因子,在改善兒童腸道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黃金雙歧因子因其獨特的生物結構和生理功能,作為微生態非活菌製劑,區別於一般的益生菌活菌補充劑,不會被抗生素抑殺,與抗生素同用可有效地防治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紊亂等許多不良反應於未然,故稱抗生素的好伴侶。目前黃金雙歧因子產品在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及台灣地區得以廣泛套用,得益於科學家對其作用功能的科研成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促使雙歧桿菌增殖。雙歧桿菌在腸道內數量越多越好。人體試驗表明,攝入黃金雙歧因子可以促使雙歧桿菌迅速增殖,從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維護腸道菌群平衡。科學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紊亂會引起腹瀉,腹瀉也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二者互為因果。因此,微生態製劑,調整腸道菌群而防治腹瀉。
2.防止熱氣和上火。試驗表明,人體每天攝入3-6克黃金雙歧因子,3周之內,即可減少44.6%有毒發酵產物和40.9%有害細菌毒素的產生。從而減少有毒代謝物引起的熱氣或上火、口臭、口苦等現象。同時減輕肝臟的解毒負擔,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3.營養作用。在腸道內可以自然合成維生素B1、B2、B6、B12、煙酸及葉酸,從而提高人體新陳代謝水平,改善腸道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減少口腔潰瘍的發生。
4.促進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在大腸內被細菌發酵生成L-乳酸,可以溶解鈣、鎂、鐵等礦物質,促進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實驗證實,黃金雙歧因子促進鈣的吸收率達70.8%。因此,黃金雙歧因子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5.防止便秘。黃金雙歧因子在腸道內通過雙歧桿菌發酵,會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能夠刺激腸道蠕動、增加糞便濕潤度並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從而防止便秘的產生。在人體試驗中,每天攝入5克的黃金雙歧因子,一周之內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
6.防止齲齒。黃金雙歧因子不能被突變鏈球菌利用生成不溶性葡聚糖而提供口腔微生物沉積、產酸和腐蝕的產所,因此,可以防止齲齒。
7.美容作用。黃金雙歧因子在腸道內減少毒性代謝產物的生成,同時迅速將毒性代謝產物排出體外,排除腸道內的宿便,即給“腸子洗個澡”,減少毒性代謝物對皮膚的損傷,可以防止面瘡、青春痘、黑斑、雀斑、老人斑,使皮膚亮麗,起到排毒養顏的作用。
8.降低血脂。人體試驗證實,攝入黃金雙歧因子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每天攝入6-12克黃金雙歧因子,持續2周至3個月,總血清膽固醇可降低20-50dl。

主要症狀

1、食欲不振
其原因可能由於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功能發生障礙的緣故。不過,引起食慾減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腸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藥物反應或其他臟器疾病所致。
2、噁心、嘔吐
高位腸梗阻或腸運動功能異常時,常有嘔吐。但噁心嘔吐症狀也可發生於多種不同的疾病。
3、腹痛
腸道炎症、腸梗阻、腸穿孔、腸襻缺血等均可出現急性腹痛。腸道腫瘤或慢性炎性病變則常有持續性腹痛。
4、腹瀉
急性腹瀉多因腸道細菌感染、細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損傷腸黏膜的結果。慢性腹瀉則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礙、慢性炎症、腸道運動過速等疾病。小腸疾病所致的慢性腹瀉常伴有吸收不良,結腸疾病引起的腹瀉多見於慢性炎症或結腸運動過速。
5、便秘
腸道運動減弱,腸壁肌層張力降低,或結腸、直腸因炎症、腫瘤而致腸腔狹窄時,可引起大便秘結。便秘也可由藥物、生活規律的改變、飲食過少過精、食物中的纖維含量過少所引起。所以便秘不一定是腸道有器質性病變的表現。

腸道疾病飲食禁忌

1、腹瀉忌食油膩
2、腹瀉忌食大蒜
3、腹痛忌過早用止痛藥
4、腹痛、腹瀉忌食牛奶、雞蛋

配圖

腸道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