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滯脹

大滯脹

《大滯脹》是由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通貨膨脹的“潮起潮落”,總是伴隨著經濟周期一次次的“打擺子”。繁榮不再可靠,蕭條更加殘酷。面對通貨膨脹這個“隱型殺手”,人類的財富朝不保夕。

特別是,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一種可怕的通脹形式——滯脹,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新的噩夢:物價上漲,失業率升高,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原有的經濟調控手段似乎失靈,人民的財富按照不可阻擋、不可預知的方式縮水。作為現代式的貧窮方式和災難困境。滯脹的出現,擊碎了現代社會一切繁榮、富裕和發展的美夢。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前後,一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新滯脹,似乎和我們擦肩而過。然而,能否斷言,滯脹真的從此遠去?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採取大規模“救市”措施,無一例外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這些,是否為下一次的“通脹”和“滯脹”埋下了伏筆?

未來的世界,真的會陷入“滯脹冰河”嗎?又究竟是誰,養育了通貨膨脹這個人類財富的頑敵?人類能夠找到一條減少甚至杜絕通貨膨脹的辦法嗎?

目錄

序 言:為什麼,人類的財富成為泡影……

第一章 迷局與賭局

該怎樣看待通貨膨脹?又該怎么看待滯脹?2008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滯脹現象,如同一個難解之謎。而它所引發的一場全球經濟豪賭,又會把人類的命運帶向何方?

錢多了,財富少了…… / 001

2008夢魘:從滯脹到通縮 / 001

賭桌上,是凱恩斯的牌 / 001

“直升機伯南克”在行動 / 001

第二章 貨幣的魔法

從貨幣的起源以及鑄幣時代的通貨膨脹,來探求貨幣的"魔幻"屬性。

虛構,一種強大的力量 / 001

畫餅充飢也會“上癮” / 001

白銀的泛濫,貧窮的開始 / 001

財富轉移,通貨膨脹的實質 / 001

第三章 空手套白狼的遊戲

紙幣取代了金屬貨幣,並逐漸"掙脫"貴重金屬對它的最後一點"羈絆"。於是,通貨膨脹將一發不可收拾

約翰?勞的“點紙成金”術 / 001

“紙片”的第一次潰敗 / 001

“不值一個大陸幣” / 001

第一次華爾街醜聞 / 001

金塊、銀錠的較量 / 001

通貨膨脹與健全貨幣 / 001

新美元,橫空出世 / 001

第四章 最“經典”的通貨膨脹

通過觀察"最經典的通貨膨脹",也就是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惡性通貨膨脹,可以洞悉現代通貨膨脹的機理與危害,以及通貨膨脹對世界格局造成的影響。

印鈔機,再次粉墨登場 / 001

猶大銀行家的罪責? / 001

誰來拯救德國的貨幣? / 001

華爾街把世界推向戰爭 / 001

經濟“奇蹟”的背後 / 001

第五章 被“錢”打敗的國民黨政府

國民黨政府的失敗,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盤失敗。好比一個千瘡百孔、病入膏肓的軀體,已經無藥可救。而"白銀危機"導致了持續20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對這座千瘡百孔的大廈來說,無疑加速了它最終的坍塌。

中國式貨幣:從銅錢到銀元

白銀法案”的陰謀

不堪一擊的“瓷器城”

當金圓券變成糊窗紙……

第六章 大滯脹,現代經濟頑疾

在"凱恩斯主義"成為主流思想的時代,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衰退與通脹並存的"滯脹"現象,便擊碎了一切關於繁榮和富裕的美夢。

是天才,也是歷史的選擇

繁榮?蕭條?周期

滯脹,“偉大社會”的代價

“誠實貨幣”之死

伴著“痛苦指數”的掙扎

滯脹擊垮了一代人

石油和工會惹的禍?

第七章 搏擊滯脹的“鬥士”

在西方國家的反滯脹鬥爭中,湧現出很多"明星"。德國在二戰後實施獨特的經濟政策,使其在滯脹大潮中得以"獨善其身"。而最著名的戰勝滯脹的英雄,當屬美國前總統里根了……

馬克,紙本位時代的硬通貨

凱恩斯主義的“絕境”?

不得不傷的“元氣”

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

送給新世紀的禮物

第八章 新冒險,發生在英國

最早、最徹底充當"貨幣主義試驗室的",是以柴契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保守黨政府,他們奉行了一整套的貨幣主義政策,成就了"新自由主義的英國"。

國有化加重了“英國病”

該講講“錢”的故事了

貨幣主義,成就了鐵娘子

改革,從細雨到狂風

奇蹟夫人”的遺產

第九章 21世紀的“無通脹”繁榮

21世紀,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呈現"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的新一輪繁榮,使人們誤以為"新經濟"可以熨平經濟周期,通貨膨脹的風險已經不存在,直到新的危機襲來,"風調雨順"的美夢被打破……

新經濟,真與通脹“絕緣”?

“通貨膨脹”的盲點

日本,美國反滯脹的犧牲品?

美國人憑何不存錢?

當“金融深化”過了頭

寧要通脹、不要通縮?

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

泡沫終有捅破的一天,"次貸危機"終於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滯脹這個上世紀70年代的痛苦回憶,又一次無比真切地現身於21世紀的百姓生活中。

次貸危機,擊碎新版美國夢

滯脹,更大的麻煩

三隻熊吃掉“金髮女孩”

美國債務,“拴住”全球經濟

亞洲的不幸與機遇

面對縮水的幸福

第十一章 “金錢幻覺”還將繼續

一切都是變數,一切都正在發生,一切將要發生,一切也似乎曾經發生……

眨眼間,滯脹變蕭條

救市向何處去?

石油,真的被馴服?

黃金是最誠實的?

滯脹還會回來,魔鬼已經逼近

尾 聲:重建世界貨幣,謹防“綠色廢紙”

序言

為什麼,人類的財富成為泡影……

巨觀經濟分析著稱的宋國青教授在北大講課時有感而發:“2008年以來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轉換之快前所未有。我們剛剛把通貨膨脹理出個眉目,通貨緊縮來了;還沒把通貨緊縮研究完,通貨膨脹又要來了。”

2009年6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表明,我國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7.2%,環比上漲0.1%。數據一公布,面對這同一個數據,經濟學家們對於將來物價情況的預期卻發生重大分歧。既有對通縮的擔憂,也有對通脹的恐懼,但是更大的威脅,則是滯脹。

自從有了人類的經濟活動,通貨膨脹就似乎是一個永遠也擺脫不掉的的“經濟惡魔”。數千年以來,它總是在人們毫無準備時爆發,它使人們通過辛苦工作而積累下來的財富毀於一旦,使無數人墮入失業、貧窮、饑寒交迫甚至無家可歸的悲慘境地。它導致了歷史上無數個政權的覆滅,甚至像像瘟疫一樣,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通貨膨脹,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過是流通中的“鈔票”過多,超過“實際”需要的數量而已。然而,通貨膨脹給人類造成的傷害,卻是“罊竹難書”。通貨膨脹的原因也看似簡單,追根尋底,不就是那么一架小小的印鈔機?然而,關於通貨膨脹的分析,卻讓一代代經濟學家絞盡腦汁,爭論得面紅耳赤也無法定論。

通貨膨脹,不過由兩個經濟指標,CPI和PPI。它們所表示的,也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品或企業產品價格的綜合計算。可它們每次稍有變化,卻令全世界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每個人聞風變色。

資料連結: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 2.3%。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 CPI增幅大於3%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而當CPI增幅大於5%的時,我們稱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PPI(Producer Price Index):即生產者物價指數。衡量國內生產商所生產的產品(平均)價格。PPI上升,就是企業的生產價格指數上升,就是說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出廠價格都在上升。

人們害怕通貨膨脹,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物價的起落,經濟的波動,意味著“經濟周期”這個惡魔又光臨了!他會前來吞吃人們的財富。於是,美國人編出這樣一則笑話,來“解釋”經濟周期:

所謂“繁榮”,就是你出售商品時價格上漲;

所謂“通貨膨脹”,就是你購買東西時價格上漲。

所謂經濟“衰退”,就是別人失業的時候;

所謂經濟“蕭條”,就是你自己失業的時候。

這個笑話帶有一種宿命式的悲哀,它向人們宣布:現代經濟永遠逃不出“經濟周期”的魔掌。增長預示著下一次衰退,繁榮預示著下一次蕭條。而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交替,也就是物價的時漲時落,更像一把剪刀,剪走了人們“繁榮時代”的成果,卻把衰退的負擔壓在每個人肩上。

而這個笑話還反應出一個經濟現象,給“經濟周期”的每個階段做“標誌”的,就是兩件事:通貨膨脹(物價)與失業。這兩件事與每個人的生活直接相關,前者關係你的錢可以買來多少東西,後者關係到你可以掙多少錢。

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通貨膨脹與失業以一種新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從那時起,經濟學界有一個新名詞——滯脹。同時,人們還發明一個新的經濟指標——痛苦指數,即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的總和,來反映現代型經濟危機給人類帶來的不幸。

在那個時代,滯脹,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新的噩夢。以往的經濟調控規律似乎失靈了,價格不再反應供求關係,人民的財富按照不可阻擋、不可預知的方式縮水。

不過,說起滯脹產生的原因,卻是因為人們太過害怕通貨膨脹的反面“通貨緊縮”了。這,又是為什麼?

比如,著名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比較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之後,毅然選擇了通貨膨脹,他說:“通貨膨脹不公平,通貨緊縮不聰明。只要不是德國那種過度通貨膨脹,兩害相比,還是通貨緊縮的害處更大。”

而著名美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為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係畫出一條曲線,試圖證明,通貨膨脹能夠減少失業,這個曲線反映的是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則低。

這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反應出一種普遍心態:在現代社會,“通化緊縮”仿佛成了“蕭條”的代名詞。自二戰以後,世界各國開始普遍實行以“適度通貨膨脹”為目標的經濟政策,旨在刺激需求,拉動經濟成長,擴大就業。

普通老百姓也習慣了“經濟氣侯”的這種變化。如果物價總不上漲,這意味著各行各業日子不好過,股市下跌,消費不振,努力工作可能賺不到錢,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快裁員了。還不如既漲價也漲工資,心裡才更踏實一些。

即便是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由於失業、經濟發展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出現,似乎開始打破“失業與通貨膨脹負相關”的論斷。然而,在這個金融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經濟泡沫層出不窮的現代社會,人類越是喜愛從金融投機活動中獲利,就越是對寬鬆的政府信貸和大量流動資金抱有“堅定信仰”。資產市場的繁榮,與寬鬆的信貸和大量流動性釋放是分不開的。自然,這也是一切金融危機的禍根。

害怕通貨膨脹,又怕沒有通貨膨脹,害怕經濟停滯、無錢可賺,又怕物價上漲、入不敷出,這是現代社會的兩難選擇。種種治理措施,如同一個個複雜的外力,把經濟運行架在無數個翹翹板之上,努力維護著基本的平衡。然而,一旦某個翹翹板突然傾斜。滯脹一定準時光臨,把世界推向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糟糕年代”!

而對於每個普通百姓來說,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價格的漲落、經濟周期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財富、金錢都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意味著,不論自己工作多么努力,業績多么優秀,一個人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通貨膨脹總會不請自來,將自己辛苦工作積累的財富吞噬乾淨!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快導致各國陷入一個新的歷史困境,即經濟停滯、失業率增高卻伴隨著物價上漲的“滯脹”局面。然而,與20世紀70年代不同的是,這次滯脹“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全球物價神秘地碰到屋頂,繼而悄然回落。於是“通貨緊縮”的“大蕭條”局面愈發不可收拾。

為了挽救經濟,幾乎所有國家的對策都是“寬鬆性貨幣政策”,也就是歷史上使用過無數次的“增印鈔票”。就連美聯儲伯南克都宣稱,如有必要,不惜“用直升機向華爾街撒錢”。自然,人們面對未來局勢,產生了幾種不同的猜測:

其一,長期性的世界經濟衰退並伴隨通貨緊縮;

其二,重新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那種“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並行”的滯脹局面中;

其三,有人甚至認為,CPI 呈兩位數字甚至更快速度攀升的“惡性通貨膨脹”,可能在未來等待著我們……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令人困惑不解。難道,貨幣這個東西,這些薄薄的、由印鈔機印出來的花色紙片,真的是一個無法看透、無法預知又無法掌控的怪物?不然,何以人類歷史上,它總是一次次戲弄著人們?一次次讓人們歡天喜地,又一次次讓人們跌落到破產的泥淖中?

通貨膨脹,到底因何而產生?它究竟使誰獲利?誰又在通貨膨脹中利益受損?誰喜歡通貨膨脹,誰又不喜歡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不能實現財富的再分配,為何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通貨膨脹呢?現代金融市場建立以來,為什麼金融危機不斷?人類能夠找到一條減少或避免這種金融危機不斷發生的方式嗎?

如果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請你打開本書吧!你會發現,通貨膨脹的故事,也是一個個不斷重複的歷史輪迴。無數似曾相識的故事,一次一次告訴我們:人類那無限膨脹的欲望、資本那瘋狂追逐利潤的天性,使得我們常常一次次忘掉似曾相識的歷史,一次次重複似曾相識的鬧劇……

關於“滯脹”

“通貨膨脹不公平,通貨緊縮不聰明。只要不是德國那種過度通貨膨脹,兩害相比,還是通貨緊縮的害處更大。”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革命”的締造者凱恩斯

“沒有一個政府肯於承擔通貨膨脹的責任。”

——著名經濟學家、貨幣主義大師弗里德曼

“通貨膨脹對社會從來沒有好處,只是犧牲一群人的利益來造福另一群人。”

——著名經濟學家、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羅斯巴德

“(追加貨幣量)所帶來的就業不可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在過了一些時間之後,它只能靠一個會導致整個經濟活動徹底混亂的通貨膨脹率來維持。”

——著名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的創始者哈耶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