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大崩潰

美元大崩潰

美元大崩潰是美國作家希夫編著的作品,由中信出版社在2008年5月出版。本書詳細闡述了導致美國經濟崩潰的原因所在,並討論了如何做好自我保護以及在之後的經濟重建中如何獲益的各種措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幫助投資者避免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並從中獲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貨幣角度來看,美國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樓閣,雖然外表極為華麗,但卻毫無根基,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坍塌。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美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美元發生嚴重貶值,國內製造業讓步於非出口的服務業。

美元大崩潰

時下的美國將面臨一場經濟風暴,這源自聯邦、個人和公司債務的不斷膨脹,儲蓄的嚴重不足,美元的貶值,以及國內製造業的衰退。書中詳細闡述了導致美國經濟崩潰的原因所在,並討論了如何做好自我保護以及在之後的經濟重建中如何獲益的各種措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幫助投資者避免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並從中獲利。

美國遲早要出現經濟崩潰。這可能是突發性的,也可能是漸進式的。不管是哪種形式,美元和美國經濟崩潰都將不可避免地衝擊全球經濟。但這只是暫時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世界經濟的藍圖將清晰地呈現出來:全球購買力最終轉移到生產性國家。

作者簡介

彼得·D·希夫,資深的華爾街預言家,尤以對股市、商品、黃金和美元表現的準確預測見長。他的職業生涯始於希爾森雷曼公司,後於1996年加盟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2000年成為該公司總裁。希夫的觀點經常為各大新聞媒體所引用,如《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定期做客CNBC電視台、彭博電視台和福克斯新聞台。他編有投資時事通訊《環球投資人》,並主持每周一次的《透視華爾街》廣播節目。他的經濟和市場評論經常見諸包括等在內的各大投資網站。

約翰·唐斯,暢銷書《財經投資術語詞典》、《巴倫財經投資手冊》和《戰勝道瓊斯》的合著者,現居住紐約帕利塞德。

編輯推薦

美國即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和惡性通脹之中,事實已經證明,依賴於通脹的經濟最終也必將亡於通脹。

美國遲早要出現經濟崩潰,美元和美國經濟的崩潰都將不可避免地衝擊全球經濟。

美國經濟危機會何時爆發?

美聯儲以房地產市場為幌子,已然“創造”了不折不扣的通貨膨脹。美聯儲打開了貨幣這個潘多拉魔盒,以維持看似較低的抵押利率,從而以房地產泡沫取代股市泡沫。

隨著美元購買力的下降,物價將大幅上漲,美聯儲不得不提高利率。而利率的提高進一步加劇了房地產市場乃至整個美國經濟的崩潰。此外,國外湧入的美元又會推波助瀾,使得利率和物價進一步走高。這是一個螺旋式的自我惡化過程,其最終結果就是美國經濟的崩潰。

美元崩潰,亞洲國家將首當其衝,初期所受的影響是最大的。但從長遠看,亞洲市場將是美元崩潰的最大受益者。

目錄

前言

導言:真實財富的幻覺

第一章 陷入貿易和金融失衡的美國

為什麼前景黯淡,政府卻說經濟運行良好?

美國是如何陷入這一困境的

沒有美國,亞洲的生產者將無所事事?

沒有美國,亞洲將會更富裕

重建生產性經濟

蘋果和橙子:一個淺顯的比喻

第二章 山姆大叔、大眾傳媒和華爾街隱藏的秘密

不斷膨脹的貿易赤字

通貨膨脹:核心與泡沫

通貨緊縮的詭計

生產力誤區

GDP數字的背後

消費者信心:巨大的反諷

第三章 美元衰退:美國的貨幣在貶值

法定貨幣為什麼它會成為美國經濟困境的根源

貨幣的起源

貨幣的經濟功能

黃金首次成為貨幣

早期的銀行業

美元的由來

1913年《聯邦儲備法》與美元衰退

金銀支撐體系的終結

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和儲備貨幣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黃金視窗關閉

貿易差額與美元價值

美聯儲與通貨膨脹

金價高企,反證美元“信心不足”

莫名其妙的政府

美國將如何收場

你該怎么做

第四章 通脹國度:美聯儲謬論

通貨膨脹是與非

通貨膨脹如何創造虛假需求

通貨膨脹何以成為政府的隱秘夥伴

……

第五章 警惕股市深淵

第六章 即將破裂的房地產泡沫

第七章 嚴峻的消費者債務問題

第八章 重建股票投資組合

第九章 淘金熱

第十章 保持流動性

後記

序言

前言

存2006年初著手撰寫此書時,我原本是不打算寫《前言》的。我的目的就是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為什麼美國持續的、日益擴大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即貿易赤字問題,最終會引發美元崩潰,進而導致美國人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美國經濟陷入長久衰退。在本書中,前7章將從不同的角度闡述美國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餘年間,從世界最大債權國轉變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而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一轉變卻沒有受到社會和公眾的普遍關注。現在,我覺得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要在社會上樹立一種公眾意識,一種以前並不存在的公眾意識,即讓公眾清楚地知道美國正面臨一場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正如多年來我一直都對我的客戶所強調的那樣。……

媒體評論

“美元崩潰,亞洲國家將首當其衝,初期所受的影響是最大的。但從長遠看,亞洲市場將是美元崩潰的最大受益者。屆時,人民幣就有可能成為世界儲備貨幣,而且中國也具備這種經濟實力。”——《美元大崩潰》作者彼得·D·希夫

揭露美國經濟危機真相,預言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指導如何在即將到來的經濟崩潰中趨利避害並從中獲益。——華爾街最資深的“預言家”彼得·D·希夫攜《美元大崩潰》登入中國。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這本書我認為比《貨幣戰爭》寫得好,起碼在邏輯上比。它揭開了美國經濟的本質,揭開了他的畫皮。這本書在對美國的經濟認識方面是相當深入的。雖然裡面有部分偏激的地方,就是矛盾兩面性的把握上有些欠缺,但是講得比較深透,看得比較遠。這本書有很強的預見性,它應該結束於2006年的時候,當時還沒有發生通貨膨脹,也還沒有發生次貸危機,但是現在這一切都發生了。所以希夫是一個預言家,我看了後面,預言的幾條基本上都正在兌現,這就說明這本書預測性相當強,因為如果當時次貸危機已經發生了,他出這本書就是炒作。但是他預言到了這個事情,好多人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中國黃金協會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鄭潤祥:《貨幣戰爭》和《美元大崩潰》實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一種危機感,給中國人民一種危機意識,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積攢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以通俗的方式把這種金融的理論傳達給投資者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都可能比《貨幣戰爭》還要火,外國人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寫《美元大崩潰》,而且這其中以中國的角度為多,這很少見。《貨幣戰爭》很多專家看完了以後,普遍認為這是金融陰謀論的一個典型。但是無聊金融陰謀也好、金融陽謀也好,《美元大崩潰》告訴你美國金融陰謀背後的東西。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這本書和《貨幣戰爭》可以作為小說來讀,但是千萬千萬僅僅停留在小說階段就夠了,你認為它有很嚴肅的邏輯,那是玩笑,開卷有益,但是不要信以為真。如果美元對美國是一種制度安排的話,中國應該向美國的學習的是人民幣要占據有利的地位。

書摘

第一章 “滑坡謬誤”:消費者,而非生產者

如果把美國的經濟比做職業拳擊手,我是裁判,那我就會選擇終止這一慘烈的賽事。因為只有這樣,此前的獲勝者才會保留其全部的聲譽和榮耀。但不幸的是,比賽仍在進行,而且一個回合更甚於一個回合。此時,過去的榮譽往往就會成為現實道路上的障礙。

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世界最大債權國的美國如今已淪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並且日益陷入貿易和金融失衡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間,雖然經濟學家並未表現出過多的憂慮,但美國在經濟基礎設施和經濟行為上卻發生了急劇變化。一個積聚、生產並創造了可觀財富的社會,一個主要的出口國而今卻放棄了儲蓄,並從製造業轉向了非出口服務業。在債務方面,不管是從國家角度還是從個人角度來講,美國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雖然負債累累,它卻仍沉浸在非生產性進口商品的過度消費狂潮之中。

從國家層面上講,美國現在的處境同那些繼承了巨額財富的富家子弟非常相似。在有錢的時候,他們往往一擲千金,從表面上看似乎非常風光,但他們的這種風光實際上是建立在其祖輩所積累的財富之上的。一旦這些財富被揮霍,先前那種所謂的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會隨之消失。然而,問題就在於,大多數美國人,包括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資顧問在內,都忽略了這種炫耀性消費所帶來的危害。以消費為主導的GDP增長並不是衡量一個國家創造了多少財富的標準,相反,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破壞了多少財富的標準(見圖1-1)。

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年高達8 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3 000億-4 00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以及8.5萬億美元的國債。(當然,如果再算上無資金準備的負債,比如社會保障金,那么美國的國債將超過50萬億美元,近6倍於官方的數字。)在過去的20年間,如果美國經歷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繁榮,那么它現在還會繼續保持貿易順差,並仍將是世界最大債權國,而不是最大債務國。在我看來,美國正快速地接近一場完美風暴,隨之而來的則是貨幣體系的崩潰。

打個比喻,有一個家庭——我們姑且稱之為史密斯一家——他們一家人都失去了工作。為了維持先前的生活方式,他們開始借錢度日。這樣,史密斯一家就會一步步地陷入債務泥潭。顯然,這種生活狀態還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他們找到足以償還債務,並可以維持先前生活方式的工作為止;否則,他們便將一直在這種痛苦之中掙扎。

而與之相對應,另一個家庭——我們姑且稱之為老陳一家——他們一家人非常勤勞,也非常節儉,平時不捨得花一分錢,以便有更多的積蓄。在這個積累階段,從表面上來看,他們的生活顯然遠不及其揮金如土的鄰居,也就是平時以借貸和抵押為生的史密斯一家。在普通的觀察者眼中——他們往往僅基於兩家人的消費模式來看問題——史密斯一家顯然更為富裕。然而,透過表面現象我們可以看到,老陳一家通過目前的勤儉最終會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而史密斯一家這種短視的揮霍則是以犧牲其未來生活方式為代價的。

說到消費,你要么選擇生產,要么選擇借貸。如果選擇後者,那么不論在數額上還是在時間上都是有限度的。對一個人來說是如此,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作為一個人,如果你幸運的話,可能會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者中了頭彩,但一個國家卻不會,因為補充虧空的積蓄和重建製造基地不僅需要漫長的時間,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因為當前的美國既沒有儲蓄,也不參與生產,而是不停地消費和借貸,日趨依賴於國外的供應商和借貸機構。也就是說,美國正面臨著一場即將到來的貨幣危機。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那么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將會急劇下降(見圖1-2)。

為什麼前景暗淡,美國政府卻說經濟運行良好

如果你正在想為什麼你看到或者聽到的總是有關經濟運行良好的報導,那么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你的幻覺。美國的現代政治是建立在民眾的高期望值基礎之上的,政府已經熟練掌握了如何將不利的經濟信息轉化為有利的經濟信息這一技巧。這樣,他們便可以取悅民眾,從而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2006年中期選舉,民主黨贏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控制權或許表明美國民眾已經開始覺醒。)政府官員在美聯儲的幫助之下,定期地操縱經濟數據,以繼續維持國內消費者的信心和外國貸款者的信心。然而,政府的每一次暗中操縱都只會使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就外國央行來說,它們會繼續用積累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和抵押證券,幫助美國應對日益擴大的赤字問題,並確保房地產市場繼續高企(見圖1—3)。如同美國一樣,它們也得到了有利的經濟信息,而且它們還懷有一種非常天真的想法——雖然有跡象顯示這種想法已經開始出現動搖——那就是美國龐大的經濟是絕不會衰退的。但如果它們清醒地認識到了當前的嚴峻形勢,並停止購買美國的國債,那么美國的選擇要么是進一步加大稅收力度,要么是像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俄羅斯一樣採取放任政策。事實上,美國已經遇到了大麻煩。

現在再回到我先前所假設的職業拳擊比賽中。當“鐵人”泰森擊敗所有對手,最終贏得重量級拳王桂冠時,可否有人想到有朝一日他也會倒在對手的拳下?然而,正如所有的事情一樣,他最終遇到了自己的剋星詹姆斯·道格拉斯。在被道格拉斯擊敗之後,泰森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了對手的鐵拳之下。雖然泰森仍是泰森,但道格拉斯卻由此突破了一個巨大的心理障礙。

任何有關美國龐大的經濟不會出現崩潰的神話最終都會一一破滅。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經濟強國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美元即將崩潰,美國即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和惡性通脹之中。在新一輪的滯脹中,那些遵循我的建議並迅速採取行動的人不僅會避免財富的損失,而且還會在經濟重建和改革期間贏得更多的財富。

我們一定要牢記:在市場經濟中,生活水平的提高得益於資本的積累,同時這又會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工人的產出增加反過來又會刺激消費。但是,資本投資的增加只能在儲蓄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而這種儲蓄只能夠通過節制消費和自我犧牲來實現(見圖1-4)。現代經濟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任何儲蓄和消費不足都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的嚴重衰退,所以政府政策中從來就不允許有這樣的措施。但這樣做的後果,只是延緩而不是避免了經濟危機的爆發。為了確保執政地位,美國的政客往往會遊說選民去盡情地消費,並把自我犧牲和節制消費視為亞洲人所獨有的性格缺陷。

結果,在美聯儲的幫助下,先前的那批美國政客將會繼續執政,而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所無法做到的。這些政客將美國的經濟無情地置於他們的腳下,自我犧牲和節制消費將會成為未來美國經濟的典型特徵。美國是如何陷入這一困境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和工業強國的地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市場的極度繁榮,才導致其陷入了當前日趨惡化的經濟困境。

儲備貨幣地位作為美國成功的標誌之一,實際上已經成為一把雙刃劍。基於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見第三章),至今美國仍享有它所帶來的種種實惠。正是因為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才使得美國避免了長期貿易失衡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布雷頓森林協定》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鈎,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鈎,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美元與黃金等同,共同構成國際儲備資產。這樣一來,參與國際貿易的世界各國就會大量積累外匯,並建立可觀的美元儲備。當初之所以選擇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主要是考慮到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以及美國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出口國和世界最大債權國的地位。而今,美國已不具備上述任何優勢。與先前相比,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由於美元的儲備貨幣功能與其自身的進出口活動密不可分,美國便擺脫了自由市場定律的束縛,允許出現巨額貿易赤字,而這原本是需要政府適時調整的。這樣一來,美國便可以迴避由美元貶值引起的經濟衝擊。

美國的貿易夥伴可以基於(《布雷頓森林協定》要求美國解決這一問題,但就目前來看,世界各國央行的態度似乎都很消極,而美國日益增長的赤字已經達到了相當危險的水平。

但各國央行的態度最終是要發生變化的。而且,也有人推測說,今後各國的儲備貨幣或許會轉向歐元或者採取儲備貨幣多樣化組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都不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到這一天來臨之時,所有“過剩的美元”都會重新回到美國,從而引發美國國內惡性通脹。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變導致了日益增長的貿易赤字。美國製造業出現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咄咄逼人的工會組織、苛刻的經濟條例、高額的稅收、陳舊的工廠設備、錯誤的消費理念、蹩腳的產品質量和設計以及其他種種因素,都將美國的製造業置於極端不利的競爭位置。

與此相反,在其他國家則颳起了一股重建之風。它們已經意識到資源的匱乏並出台了各種保護措施,紛紛降低稅收和工資,並儘可能減少政府的干預,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當前,美國面臨的最大的海外對手是以質取勝的日本。高耗油的底特律汽車製造業突然之間遭到了堅實、耐用而又經濟的豐田和其他汽車製造商的阻擊。日本的資源,不論是人力資源還是自然資源,都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技能和培訓並不是圍繞著錢而展開的。他們更注重產品的卓越性能,而這樣的產品自然會賺到錢。日本早已拋棄了那種子己無益的貿易政策,但美國卻依IFt無動於衷,肆意揮霍。

1991年,戴維·哈伯斯塔姆在他所著的《下世紀》(The Next Century)一書中寫道:

戰後的美國轉變成一個政治社會,政府承擔起美國經濟運行的責任;而與之相反,日本則轉變成一個經濟社會,並由精英階層推動經濟的發展……我們熱衷的先是冷戰,後是熱戰,而日本則全力投入商業之中。

就在美國的製造業不斷萎縮的同時,服務業迅速發展起來,但服務經濟並不會減少貿易赤字。諸如批發零售、運輸、娛樂、勞務以及其他無形資產和智慧財產權等服務業領域的商業活動不僅不會生產出口商品,而且還會使美國更依賴於外來進口商品。如果沒有其他國家所從事的生產活動,美國又拿什麼充實其貨架呢?

在後工業時代,一種普遍的觀點就是服務經濟可以取代商品經濟,因為兩者都能賺到錢,但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混淆了錢與財富的概念。錢只是用於交換的中介,財富則是這一交換中所得到的東西。

作為一種可出口的產品,信息技術是可以等同於商品的,但是信息產業無論如何也無法替代製造業。道理很簡單,一是這類產品的數量存在嚴重不足,二是文化的多樣性大大限制了美國信息產業的輸出。事實勝於雄辯。美國出口信息技術的收入所得根本無法滿足其進口商品的支出所需。事實上,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已經證明,所謂的信息經濟和服務經濟只不過是虛幻的海市蜃樓罷了。

此外,在服務經濟中,勞動者從事服務業所得的薪水明顯不及從事製造業所得的薪水。更為嚴重的是,服務業領域的工作有高端和低端、熟練和非熟練之分,而美國已經逐漸淪為一個主要從事低端工作的國家。當談及服務業時,人們的頭腦中經常會出現那些送漢堡的人。揭穿一個普遍的謬論

有一個普遍的謬論:美國從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為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其意義與19世紀它從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為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是一樣的。在19世紀,由於儲蓄充足,資本投資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勞動力得到解放,少量農場工人即可生產很多糧食。這樣,被解放的農場工人就轉向了薪水更高的製造行業,這同樣得益於儲蓄充足下的資本投資。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不僅使工業革命成為可能,而且還使美國農產品大量出口,農業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再看一看現在這個轉變,也就是美國從以工業為基礎到以服務業為基礎的轉變。在此過程中,勞動力再次得到解放,因為備受高額稅收、過度管制以及工會高壓的美國製造業者不得不讓步於生產效率更高的外國同行,進而導致龐大的貿易赤字,因為美國需要進口那些它已經不再具備生產優勢的商品。這樣一來,那些再就業的工人就不得不進入薪水較低的服務業。所以說,這不僅沒有取得進步,相反,還是一個十足的倒退。

CNBC電視台《揚聲器》(Squawk Box)節目主持人馬克·海恩斯採訪我時,曾將我的立場錯誤地詮釋為美國不能僅靠服務業來解決進口問題,並談到了“馬鞭”經濟。這裡的“馬鞭”是創造性破壞的一個典型例子。它最初是由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的,意思是產業的革新,比如汽車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最終將導致其他成熟產業的消失,如驅趕馬車的馬鞭。

然而,用創造性破壞概念來解釋美國製造業的萎縮顯然是不合適的。當馬鞭公司停業的時候,美國並沒有開始進口國外生產的馬鞭。美國的企業之所以停止生產馬鞭,是因為汽車的發明使它已無用武之地。但是今天,美國已經不再生產的那些商品,其他國家仍在生產,而且美國仍然需要。

所以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馬鞭產業的消失是因為汽車的出現,這是一種創造性破壞,而美國製造業的衰退是一種純粹的破壞,因為在此過程中,它根本沒有任何創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