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寺彌勒造像碑

大海寺彌勒造像碑在滎陽地區歷史悠久的一座古代佛教寺院

大海寺是滎陽地區歷史悠久的一座古代佛教寺院,它創建於北魏孝昌元年(525)以前,興盛於唐,其舊址的中心就分布於今滎陽市人民廣場一帶。1976年3月,鄭州市博物館等在這裡對一個窖藏坑進行清理髮掘,一次出土石刻造像40餘件,其時代分屬北魏、唐代中晚期和北宋三朝,內容包括造像碑1通,坐佛8尊、菩薩18尊、菩薩頭像10個、釋迦牟尼佛1尊等。這些石刻造像雕刻精美,造形極為生動,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是我國石刻文物寶庫中的珍品。造像碑就是這批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碑由青石雕成,高1.35米,寬0.98米,厚0.44米。碑底部有榫,座已失。正面雕佛龕,龕楣為蓮瓣形,本尊為彌勒佛,頭戴寶冠,飾項圈,長帛從雙肩搭下,百褶長裙貼於腿部,交腳坐在長方座上,腳踩蓮台,左手下垂,右手半舉,掌心均向外,作說法相。兩側立二弟子、二菩薩。本尊背光中最裡層為蓮花紋飾,其外環繞7個體態輕盈的供養飛天,最外邊是火焰紋。佛龕上方,左右各有比丘、比丘尼8人,合掌作聽法相。龕額雕坐佛7尊。龕楣由蟠龍交尾構成,龕外左右各雕力士,長須瞪目,面向龕內,力士下有4比丘侍佛供養。
碑陰雕雙龍盤首。其下雕刻分3層,上層有5個小龕,主要雕佛、菩薩像等。中層是造像題記,記述185人於魏孝昌元年(525)七月十日供養佛事情況。下層雕供養人5排。碑左側面,上刻廡殿頂小龕,內雕結跏坐佛1軀,下層刻供養人等。碑右側面,上層左雕“釋迦降生”圖,右邊為塔形龕,龕內雕1佛像,結跏趺坐;下層與碑左側面同。此碑整體雕工精緻,線條優美,布局勻稱,是鄭州地區石刻之名品。現存河南省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