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Tōshōdai Temple)日本佛教律宗建築群。簡稱招提寺。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由唐鑒真主持,於759年建成,與東大寺的戒壇院並為傳布和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平安時期初興盛一時,後逐漸衰微,鎌倉時期一度復興,後衰落。現存有創建初期的金堂、講堂。存有鑒真和尚夾紵坐像等重要文物及多種古寫經、古書籍等。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佛教寺院,位於奈良西京。這一具有中國盛唐時期建築風格古寺已被確定為日本國寶。最盛時曾有僧徒3000人。有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鼓樓籌建築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築精美著稱。有鑒真大師坐像。金堂、經藏、鼓樓、鑒真像等被譽為國寶。國內外旅遊者眾多。

寺內松林蒼翠,庭院幽靜,殿宇重重,有金堂、講堂、御影堂、戒壇、鼓樓和禮堂等主要建築。金堂是寺院主殿,為鑑真弟子如寶主持修建。金堂內供奉著金色的主佛盧舍那佛像、千手觀音佛立像和藥師如來佛立像。講堂在金堂後面,內有一尊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個外形似轎的小亭,是當年鑑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裡的藏經室,收藏有鑒真從中國帶去的經卷。建於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內,供奉著鑒真坐像。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趺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表現鑒真於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御影堂前東側有鑒真墓,院中種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和瓊花等名花異卉。

歷史變革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位於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代高僧鑒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開始建造,大約於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門上紅色橫額“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型所書。寺內,松林蒼翠,庭院幽靜,殿宇重重,有天平時代的講堂、戒壇,奈良時代(公元710—789年)後期的金堂,鎌倉時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樓、禮堂及天平以後的佛像、法器和經卷。御影堂前東面有鑒真墓,院中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孫文蓮”、“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舞妃蓮”、“日中友誼蓮”和揚州的瓊花等名花異卉。

建築風格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間、側面4間,坐落在約1米高的石台基上,為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金堂內供奉著金色的主佛盧舍那佛像,高3.7米,為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造,其兩側高5.36米的千手觀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還有梵天、帝釋天兩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內還有平安初期大日如來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盧舍那佛像、千手觀音佛像、藥師如來佛像都是日本的國寶。

金堂後面,面寬9間、單檐歇山頂的講堂,也是日本的國寶。它原是建於8世紀初的平城宮中的朝堂,在建寺時由皇家施捨,後遷入寺內,為平城宮留下的惟一建築物。講堂內有一尊塗漆加色的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個外形似轎的小亭,是當年鑑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裡的藏經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鑒真從中國帶去的經卷。

建於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內,供奉著鑒真乾漆夾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跌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表現鑒真於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已被定為日本國寶,每年只開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御影堂繪製的68幅屏障壁畫,有《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宵》和《瑞光》等。御影堂前東面有鑒真墓,院中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孫文蓮”、“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舞妃蓮”、“日中友誼蓮”和揚州的瓊花等名花異卉。在經堂和講堂之間,東邊是鼓樓,西邊為鐘樓。鼓樓是樓閣式建築,上下兩層都有平台環繞。鼓樓往東是禮堂。寺內還有地藏堂,三曉庵、本願殿等建築。

鑒真和尚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鑒真和尚雙目失明的高僧,說的是鑒真和尚的事。鑒真是揚州江陽縣人氏,出生於公元688年,十四歲時到揚州的大雲寺出家,後來成為律宗一派的大師。並在揚州的大明寺(即現在的法淨寺)講授戒律。

唐開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日本的僧人榮睿,普照等人隨第十次遣唐使團一起,到中國來遊歷學習。唐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榮睿,普照等人到了揚州,請求鑒真東渡日本傳授戒律。鑒真那時已經年屆五十五歲,他認為“日本是和佛法興隆有淵源的國家”,於是便愉快地接受了邀請。接著,便開始東渡日本。東渡的嘗試達到五次,每次均以失敗告終。在此期間,鑒真一行中的日本僧人榮睿和鑒真的大弟子祥彥分別病死在端州吉州,鑒真自己也由於暑熱的原因,患上了眼疾,最後雙目都失明了。在自743年到748年的幾年間,中日雙方共有三十六人為東渡事業殞命。

公元753年冬,雙目失明的鑒真已經六十五歲,他帶領弟子法進等人和南亞,西亞的僧侶共二十多人,和阿倍仲麻呂一起從揚州開始了第六次的東渡之旅,結果所乘的船隻在海上又一次遇到了風暴。阿倍仲麻呂等人隨波漂流到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了南海,而鑒真一行歷經艱辛,終於在753年末到達了日本的九州。鑒真和他的弟子們,不僅精通佛教的經典,而且通曉建築,雕刻,文學,醫學。鑒真和尚不僅為中日兩國佛教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也為在建築,雕刻,文學,醫學方面的交流傾盡了全力。鑒真與死後葬在中國的日本學者阿倍仲麻呂並稱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雙璧”。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以鑒真和尚的事跡為主題創作了小說《天平之瓦》。二、三年前該小說被當作腳本用來製作成了舞台劇。作為紀念鑒真和尚,在揚州的法淨寺即昔日的大明寺內設立了“鑒真紀念堂”。

鑒真見眾多門徒願意追隨自己赴日本傳法,轉怒為喜,於是共同在佛像面前立下宏願,並商議了準備東渡的策略和步驟。鑒於朝廷海防甚嚴,他們決定暫不公開渡海目的,宣稱準備供具往天台山國清寺供養眾僧,在這一幌子下,加緊打造船隻,備辦乾糧。榮睿、普照在長安時曾求得宰相李林甫之兄林宗的書信,請他們在揚州任倉曹參軍的侄兒李湊幫助造船,所以造船工作得到了李湊的支持,進展順利。

奈良西京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現存的公元8世紀最大建築物被稱為陸上龍宮城的壯觀的寺院。西京因位於奈良縣奈良市西部地區,古代首都平京城的西面,所以得名西京。這個地區內有公元8世紀的天平時代建造的唐招提寺、藥師寺西大寺等其它大寺院。

唐招提寺是由8世紀應聖武天皇邀請,歷盡12年的艱辛從中國來到日本的鑒真和尚建造的寺院,寺內除了有現存的8世紀建築物中最大的金堂之外,還有講堂、寶庫和鼓樓,寺院建造當時的面貌保存得較好,天平時代的文化一直流傳至今。

鄰接唐招提寺的藥師寺是公元8世紀天武天皇為祈禱皇后的疾病早日痊癒建造的寺院,壯觀無比的寺院也被稱為陸上龍宮城。寺院內聳立的東塔是建造當時的建築物,現在已成為西京的象徵。西大寺四周是一片廣闊、恬靜的田園風景。漫步在這裡,深深的沉浸在古代天平文化之中,令您從緊張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感到輕鬆愉快,精神大振。乘坐JR新幹線從東京車站至京都車站約2小時15分鐘,乘坐近鐵線從京都車站至西京車站約45分鐘。乘坐近鐵線從大阪阿部野橋車站至西京車站約45分鐘。

《唐招提寺這路》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這路》可謂東山藝術美文中頗為特殊的一本,東山在前往唐招寺瞻鑒真和尚之後,引發對鑒真和尚的一系思索,同時又有了作者對唐招提寺中的一草一木有了不同尋常的即富詩性又富哲學性的思考,後來又有了唐招提寺壁畫的創作,作者由此踏上了一個情感與創作上的不歸路。正如作者所言“通往唐招提款的路是遙遠的,——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作者仿佛總在夢中行走,記下的文字也有夢囈之感。但也正在這夢囈般的語言之中,作者流露出了他對藝術與人生的思索和對美的追求。東山的一生與唐招提寺有著特殊的情緣,創作唐招提壁畫在其藝術生涯里也是一段特殊的藝術這旅,《唐招提寺之路》再現了這一特殊的情緣和特殊的藝術之旅。

作者簡介:東山魁夷(1908—1999),日本著名畫家、散文家。1931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後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專攻美術史,回國後曾歷訪歐洲、澳大利亞、中國、朝鮮等地。他的畫氣勢恢宏,境界恬靜優美、風格平明蘊藉,以獨特的風格成為享譽世界畫壇巨匠。東山魁夷不僅是享譽世界的大畫家,也是一位風格獨運的散文大家。其行文質樸簡潔,意境如畫般的清明澄澈,在談藝中飽蘊人生哲理,堪稱當今世界畫壇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