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柏地鄉

大柏地鄉

大柏地鄉,位於江西省瑞金市境北部,距市區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門”之稱,319國道橫貫南北,與寧都縣,石城縣相鄰。境內氣候宜人,林木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8.5℃,年日照時數平均1900小時。1949年為大柏地鄉,1957年屬黃柏區,1958年設大柏地公社,1984年改鄉。大柏地鄉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多為山地,其中山地142838畝,耕地12765畝。轄11個行政村,人口11323人,非農617人。2005年人均純收入達2297元。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柏地鄉大柏地區

瑞金市轄鄉。市林業生產基地。1949年為大柏地鄉,1957年屬黃柏區,1958年設大柏地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市境北部邊陲,距市區25公里。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1.3萬。

319國道由南向北穿越境內。轄大柏地、元坑、磜頭、橫江、小嶺、三河、灣子、楊古、隘前、白坑、烏溪、院溪1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化工、福利、旅行包、飼料、廢料加工、竹器用具及林場、發電站。農業主產水稻、甘蔗,兼產紅薯、大豆、油菜。有大柏地中央革命紀念地舊址。市關山林場駐境內。

大柏地是革命聖地,是當年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在紅色故都進行革命時打的第一場勝仗所在地。大柏地有兩處國家級的革命保護舊址:王家祠舊址和前村戰鬥遺址。毛澤東同志於1933年夏重過大柏地時,回顧1929年2月10日,紅四軍與江西軍閥劉士毅部在大柏地麻子凹激戰的情景寫下了光輝詩篇——《菩薩蠻·大柏地》,這也是他在瑞金留下的唯一詩篇,其中有一句“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一直激勵,鞭策著人們。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1949年為大柏地鄉,1957年屬黃柏區,1958年設大柏地公社,1984年改鄉。2011年,面積16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9522.5公頃,耕地851公頃。全鄉總人口14002人,144個村民小組,轄11個行政村,包括大柏地村、元坑村、楊古村、礤頭村、橫江村、烏溪村、隘前村、院溪村、三河村、小嶺村、白坑村,鄉政府駐大柏地村。

行政代碼

[2008年代碼]360781202:~200大柏地村~201烏溪村~202楊古村~203元坑村~204橫江村~205石示頭村~206小嶺村~207三河村~208院溪村~209白坑村~210隘前村

紅色歷史

大柏地戰鬥
大柏地鄉山體滑坡

江西瑞金市大柏地鄉位於瑞金城北30公里。1929年2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在這裡指揮紅四軍聚殲敵軍,史稱“大柏地戰鬥”。這次戰鬥是紅四軍下井岡山以來的首次大捷,是紅四軍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禮。1933年夏,毛澤東重返大柏地,寫下著名詞篇《菩薩蠻·大柏地》。大柏地人民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大力發展特色商品農業,初步建起萬畝高效油茶林基地、萬畝高效毛竹林基地以及蔬菜、藥材、席草等農產品基地,農民收入的80%來源於特色農業。大柏地鄉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公路。“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這是大柏地鄉前村農民楊秀英指著土牆上的彈洞講述“大柏地戰鬥”的故事。

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和陳毅同志率領紅四軍主力二十八團、三十一團和軍部特務營3600餘人向贛南閩西進軍。紅軍一下山,國民黨劉士毅則派兩個旅兵力輪番追擊紅軍,企圖把紅軍全殲於贛南地區。紅軍曾在遂川、大余和尋鄔等地與敵人激戰,都沒有擺脫敵人的尾追。2月10日,紅四軍來到大柏地。這裡是瑞金的北部山區,從麻子坳到杏坑是一條長約10餘華里的狹長地帶,兩邊峰巒疊嶂,山林茂密,溝底只有一條羊腸小道自南向北通往寧都,是兵家開展伏擊戰的好陣地。當即,毛澤東、朱德便在宿營地王家祠主持召開了紅四軍排以上幹部參加的軍事會議,部署大柏地戰鬥。會議決定兵分三路:三十一團和軍部特務營沿麻子坳東側山頭設伏;二十八團三營占領西側制高點,一營從右翼迂迴敵後,截斷敵人的退路,使整個陣地形成口袋狀,二營則在敵人的來路上引誘敵人進入我伏擊圈,並適時占領有利地形,以阻擊敵人,掩護主力展開;獨立營和直屬隊為預備隊,隨軍部行動。大柏地戰鬥幹部會議,為尾追之敵布下了天羅地網。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詩詞 《菩薩蠻·大柏地》毛澤東詩詞 《菩薩蠻·大柏地》

1929年2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在這裡指揮紅四軍聚殲敵軍,史稱“大柏地戰鬥”。這次戰鬥是紅四軍下井岡山以來的首次大捷,是紅四軍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禮。1933年夏,毛澤東重返大柏地,寫下著名詞篇《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詩詞《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詩詞《菩薩蠻·大柏地》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題解]1929年2月10日,紅軍在大柏地大敗尾隨的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圍剿”後行軍途經大柏地時寫下此詞。

注釋〔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餘人,並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後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後卻斜陽”。

〔洞〕射穿。

主要產業

大柏地鄉大柏地鄉種植業

砂岩礦區,位於瑞金市16°方向直線距離約23.7公里處,屬大柏地鄉楊古村行政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16°05′02″,北緯26°05′02″。

瑞金市沙洲壩鎮八工排(以下簡稱沙洲壩鎮八工排)磚瓦頁岩礦區,位於瑞金市城區北西279°方向直線距離約6.7公里處,屬沙洲壩鎮潔源村行政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15°58′20″,北緯25°53′53″。

瑞金市黃柏鄉大塘坑(以下簡稱大塘坑)磚瓦頁岩礦區,位於瑞金市區北東20°方向直線距離約10公里處,屬黃柏鄉鮑坊村行政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16°03′38″,北緯25°03′01″。

瑞金市武陽鎮陂吉塘(以下簡稱武陽鎮陂吉塘)磚瓦頁岩礦區,位於瑞金市城區南西240°方向直線距離約18公里處,屬武陽鎮下洲村行政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15O 54′40″,北緯25°45′12″。

產業發展

大柏地鄉產業大柏地鄉產業

大柏地鄉為典型的山區鄉鎮,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鄉的發展戰略,立足山地資源,充分挖掘山地潛力,念好“山”字經,積極推進毛竹、菸葉、山地種養等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具有相當競爭力的新型農業產業基地,發展以優質、高效、生態、外向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農業,把大柏地建設成為經濟結構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經濟活躍度高的現代化農業鄉鎮。

至2011年,全鄉種植毛竹總面積達2000公頃,並實現毛竹低改撫育1733公頃;菸葉種植面積從2006年的3.07公頃發展至2011年的53.3公頃;發展養殖合作社4個、黨員創業孵化基地1個,規模養殖戶76戶,其中有萬羽以上規模養雞場9個,年出欄量300頭以上的養豬戶8戶,年出欄量200頭以上的養羊戶7戶,投資金額50萬元以上的立體式生態養殖戶6戶。此外,油茶、臍橙和白蓮等農業產業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

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大柏地鄉人民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市場的建設中,充分發揮山區優勢,大力挖掘山地資源,開發楊古村和烏溪村的瓷土資源,初具了四大規模生產基地:12230畝的毛竹林生產基地(主要分布於楊古,元坑烏溪等村),1000畝的臍橙種植基地(主要在院溪載種),500畝的太空蓮生產基地(主要分布於楊古,白坑,烏溪等村)和年產2000多頭的肉牛生產基地。

做強了三大產業:木竹製品加工業(其中主要的恆興和楊梅兩個竹製品廠年加工竹子就在40萬根以上),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找準了與山區相適應的市場:菸草種植市場(70畝以上),木材市場(儲備木材30萬立方米以上,年產值達100多萬)和木,林產品市場。彈洞大柏地鄉黨委,政府正帶領大柏地鄉人民,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以“三個代表”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富民強鄉作為第一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實做強農村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實現小康努力奮鬥。

教育醫療。大柏國中有教師26人,學生500多,大柏中心國小教師15人,學生300多,同時有十個村小。大柏衛生院有醫生,護士共7人。

革命舊址

紅四軍部署大柏地戰鬥幹部會議舊址:舊址位於瑞金市區北面30公里的大柏地鄉王家祠。舊址是王氏宗祠,始建於公元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磚木結構,占地面積599平方米。該祠一直是當地王姓民眾集體活動場所。大柏地戰鬥期間,毛澤東為不打擾民眾,就住在宗祠的右廂房裡。大柏地戰鬥結束後,房屋仍由當地民眾使用。1969年,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瑞金縣人民政府將舊址產權收歸國有,並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為江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紅四軍大柏地戰鬥戰場遺址:大柏地鄉前村,原名杏坑。1968年,為紀念大柏地戰鬥勝利和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詞發表35周年,當地民眾將杏坑改名為“前村”。當年,著名的大柏地戰鬥就是在這一帶進行的。前村是大柏地鏖戰的歷史見證,在土坯牆上,至今仍保留著當年鏖戰的累累彈痕。舊址原為劉氏私宅,土木結構,占地面積35平方米。為便於保護文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69年瑞金縣人民政府將它收為國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