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縣

遂川縣

遂川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是兩省八縣的交界之處。有23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308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是吉安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遂川素有“紅色政權之根、雙仙福地之境、江西名泉之譽、世界名茶之珍”,“梯田之鄉”,“板鴨之鄉”之美譽,是“全國生態旅遊大縣66強”和江西省首屆“十佳綠色生態縣”之一。 縣城規劃面積達2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13平方公里,控規覆蓋率達98%,城市綠地率達47%,城區人口達1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6平方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今日遂川 今日遂川

夏商時屬古揚州地域南境。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越、楚三國。秦代,屬九江郡。

漢屬豫章郡廬陵縣。東漢初平二年(191年),立南部都尉置廬陵郡,隸揚州刺史部,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建縣,縣治雲洲(今萬安縣五豐鄉雲洲,距今萬安縣城十五里)。

三國吳嘉禾四年(235年),吳大帝孫權改遂興為新興。

晉太康元年(280年),新興復名遂興,遷縣治於上流光化鄉景雲觀,即今雩田鎮境內遂水東南岸的中洲,民間稱“舊縣”, 隸屬廬陵郡。

南北朝,沿襲晉制。轄地約含今之遂川及萬安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的部分地域。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遂興等六縣,設定安豐縣,遂興為其一部分。次年改安豐為泰和縣。

唐襲隋制。

五代十國,南吳天祐十六年(919年),楊隆演據江南,國號“吳”。五代楊吳大和四年(932年),縣西邊境邑扶氏“據險不輸貢賦”。春三月,李孟俊討之不克。冬十月,楚以彭珏守郴,招撫“扶賊”,號扶端公。自此,縣自索頭嶺之東,春堂嶺之西盡入於楚(今湖南)。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析泰和龍泉鄉什善鎮置龍泉場。南唐李璟十八年(960年)升場為縣,名 龍泉縣,以舊場治為縣治,在水南十七都慈雲寺(今瑤廈鄉小溪村境內),轄地仍包括今之遂川、萬安縣境。

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國亡,龍泉縣地歸宋管轄。宋熙寧四年(1071年)析縣之萬安鎮置萬安縣,並將永興、禾蜀兩鄉各半劃給萬安。宣和三年(1121年)改龍泉縣為泉江縣。紹興元年(1131年)復改泉江為龍泉縣,隸屬江南西路吉州軍。此時,縣境東自萬安縣界22.5公里,西至郴州桂陽界60公里,東西相距82.5公里;南至南康縣界20公里,北至永新縣界75公里,南北相距95公里。

元、明兩代,縣境沒有大的變動。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龍泉縣隸屬江西行中書省吉安路。明代,龍泉縣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初,沿襲明制,雍正九年(1731年),吉安府改隸吉南贛道,龍泉縣仍屬吉安府管轄。至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縣境東接萬安縣20公里,西接桂東縣秋坪60公里,東西相距80公里;南至南康縣牛皮嶺分水石12.5公里,北達永新縣觀土嶺75公里,南北相距87.5公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冬,縣直屬省。民國三年(1914年),為避與浙江、貴州兩省之龍泉縣同名,改名為 遂川,遂川縣名沿用至今。民國時期,縣境基本末變。民國21年(1932年),江西省劃分為13個行政區,遂川縣隸屬第10行政區。民國24年(1935年),全省縮為8個行政區,遂川隸屬第3個行政區,直至1949年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2日遂川縣解放。先後屬江西省贛西南區、吉安分區、吉安專區、井岡山專區、井岡山地區。

1950年10月和1952年9月間,永新縣茨坪、石獅口、羅浮一帶村莊,南康縣巾石鄉先後劃入遂川縣境管轄。1953年6月,湖南省桂東縣橋頭區及其所轄的橋頭、大地等13個鄉先後劃入遂川縣管轄。

1957年10月,橋頭、大地兩鄉又劃歸湖南省桂東縣。

1959年7月,將縣管轄的井岡山鄉劃給新成立的井岡山管理局。

1969年8月又將緊鄰井岡山的黃坳、下七兩個公社劃歸井岡山革命委員會管轄。

1979年7月屬吉安地區。

2000年6月,吉安地區撤地設市,改稱吉安市,遂川屬吉安市至今。  

行政區劃

1986年2月15日,撤銷雩田鄉,設定雩田鎮。1993年,撤銷大汾鄉、草林鄉、左安鄉、碧洲鄉、堆子前鄉、高坪鄉,設立大汾鎮、草林鎮、左安鎮、碧洲鎮、堆子前鎮、高坪鎮。

1995年3月10日,設立車坳鄉,管轄五豐江鄉的車坳、江口、大春坪、聯橋村和新江鄉的小湖村,鄉政府設駐車坳村。並撤銷瑤下鄉建制,將其所轄區域併入泉江鎮。至此,全縣轄8個鎮、22個鄉:泉江鎮、碧洲鎮、雩田鎮、草林鎮、堆子前鎮、左安鎮、高坪鎮、大汾鎮、珠田鄉、巾石鄉、枚江鄉、盆珠鄉、上坑鄉、橫嶺鄉、衙前鄉、雙橋鄉、新江鄉、五斗江鄉、禾源鄉、西溪鄉、南江鄉、黃坑鄉、揚芬鄉、湯湖鄉、滁洲鄉、七嶺鄉、戴家埔鄉、營盤圩鄉、車坳鄉、大坑鄉。

2000年12月29日,撤銷車坳鄉,將其所轄車坳、聯橋村委會劃歸五斗江鄉,小湖村委會劃歸新江鄉。至此,全縣轄8個鎮、21個鄉。

2001年12月3日,撤銷盆珠鄉、上坑鄉,劃歸泉江鎮;撤銷橫嶺鄉,劃歸雩田鎮;撤銷滁洲鄉,劃歸大汾鎮;撤銷七嶺鄉,劃歸戴家埔鄉,鄉政府駐地遷至托里;撤銷揚芬鄉,劃歸左安鎮;撤銷禾源鄉、衙前鄉、湯湖鄉,設立禾源鎮、衙前鎮、湯湖鎮。

2004年底,全縣轄11鎮12鄉。

2013年全縣轄11個鎮、12個鄉:泉江鎮、雩田鎮、碧洲鎮、草林鎮、堆子前鎮、左安鎮、高坪鎮、大汾鎮、衙前鎮、禾源鎮、湯湖鎮、珠田鄉、巾石鄉、大坑鄉、枚江鄉、雙橋鄉、新江鄉、五斗江鄉、西溪鄉、南江鄉、黃坑鄉、戴家埔鄉、營盤圩鄉,以及2個國營林場。共有17個居委會、308個村委會。  

2017年2月6日,遂川縣枚江鄉“撤鄉設鎮”。  

• 遂川縣鄉鎮轄地一覽表

鄉鎮郵編下轄村(居)委會
泉江鎮343900 居委會:東路、水南、文獻、四里街、銀雲、四廂街、商貿城 村委會:高源、四農、東門、銀山、桃園、雲崗、諧田、窗溪、新林、漁業、螺溪、卜村、洋村、安下、集合、新寨、東皋、小溪、共裕、里口、龍上、上溪、西莊、大橋、澤江、共同、坑口、良頭、太盆、盆珠、洲上、大屋、新溪、木崗、黃練、上坑、下坑、五里
雩田鎮343901 居委會:雩田 村委會:任溪、長盛、城溪、加莊、皋龍、彭汾、石下、坊坑、塘背、下塘、沿溪、雩田、新澤、田心、夏溪、龍腦、江背、中洲、盤溪、村口、雁林、堂境、珊田、茂園、大饒、橫嶺、龍團
碧洲鎮343925 居委會:碧洲 村委會:白水、珠湖、豐林、栗頭、碧洲、良崗、達泉、宏山、黃崗、安子前
草林鎮343922 居委會:草林,新苑 村委會:唐虞、冠溪、悠富、拱前、大坪、車源、錫溪、蕃源、楠木、峨溪、草林、源溪、峨嶺、溪下
堆子前鎮343908 居委會:堆子前 村委會:堆前、鄢背、陂田、久渡、七坪、河籟、卜侯、蒲蘆
左安鎮343918 居委會:圩鎮 村委會:連河、橫崗、東光、沖溪、安溪、豐城、安全、望月、龍頸、石窩、白雲、梯嶺、鶴坑、桃源、圓溪、下圓、紅裕、揚芬、樟木、曲溪、洋溪、黃金、瓜塘、蓮塘
高坪鎮343915村委會:禾坪、車下、中村、高坪、青草、茅坪、桃洞、卷鏇、明坑、源水口
大汾鎮343911 居委會:圩鎮、紅太陽 村委會:桃坪、山田、石獅、鹿坑、雙塖、洛陽、草汾、大汾、滁峰、樂天、江夏、寨南、寨溪、石花、螺汾、文溪、和坪、竹坑、滁洲、高興、上坳、石門嶺、莊坑
衙前鎮343903 居委會:金田 村委會:塅尾、上芫、士高、石盤、雙鏡、溪口、衙前
禾源鎮343923 居委會:禾源 村委會:禾源、富溪、三溪、小黃坑、洞溪、黃背、山坳、谷團、雜口、嚴塘
湯湖鎮343916 居委會:新茗 村委會:南屏、圍溪、良洞、小坑、高塘、橫圳、平溪、青茶、白土、湯湖、油湖、玕山
珠田鄉343900 居委會 :明珠 村委會:洋湖、良洲、珠田、黃唐、南村、嶺上、仙溪、珠溪、達溪、大壠
巾石鄉343924 居委會:巾安 村委會:湯村、竹坪、南安、下灣、銀村、羅文、龍山、東坑、界溪、丘坊、巾石、新安、沙田
大坑鄉343928村委會:禾溪、靈潭、長隆、赤坑、高倚、羅坊、大洲、黃坑、圓洲、九田、林溪、板坑、下長龍、大坑
枚江鎮343926 村委會:中團、石牌、枚溪、邵溪、圓嶺、定口、高壠、高升、張塘、蓮溪、錢塘、下湖、瑤溪、東江、豪溪、舍上
雙橋鄉343904村委會:馬埠、雙溪、雙橋、潭溪、灣洲、東垓
新江鄉3439205村委會:大旺、大莊、石坑、金溪、三聯、橫石、富民、范背、新江、小湖、和溪
五斗江鄉343906 居委會:紅軍橋 村委會:三和、木洞、米石、五斗江、豐祿、莊坑口、南坑、車坳、聯橋
西溪鄉343909 居委會:圩鎮 村委會:長源、獎連、橫昌、黃源、千秋、西溪、廖坊、文坳
南江鄉343921村委會:南江、沙美、中順、樟溪、石鼓、南洞
黃坑鄉343919 居委會:蓮花 村委會:龍口、黃嵊、古洲、三坑、昆崗、黃溪、周園、黃果、水口、太坪、圓潭、金河、大沙、金田
戴家埔鄉343913 居委會:水東 村委會:淋洋、立新、福龍、清秀、戴家埔、雙橋嶺、大洞、油坑、七嶺、川桃、阡陌
營盤圩鄉343914 居委會:秀峰 村委會:橋頭、小夏、大夏、桐古、營盤、禾坑、梅竹

地理環境

遂川縣地處羅霄山脈南段東麓,江西省西南邊境,吉安市西南部。地理座標為北緯25°28′32″~26°42′55″,東經113°56′51″~114°45′45″。縣境東鄰萬安縣,南界贛州南康區、上猶縣,西連湖南省桂東縣、炎陵縣,西北接井岡山市,北抵泰和縣。縣境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約80公里,國土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

地形

遂川縣總體地形為山多田少,整體地勢像一個向東北開口的簸箕,自西南向東北依次分布有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萬洋山脈和諸廣山山脈自西部邊沿向東北延綿,主脈海拔在千米以上。縣境邊沿有2,000米以上的高峰5座, 其中南風面海拔2,120.4米,為全縣最高點,也是江西省第一高峰;北東邊境遂川江出口處,海拔只有82米,為全縣最低點。

水文

縣內有遂川江、蜀江兩大水系,均屬贛江一級支流。境內河網密布,最大的兩條河流遂川江、蜀水,均向東北流入贛江,遂川江出口處海拔82米,為全縣最低點。其它主要河流有右溪河、左溪河、碧洲水、巾石水、禾源水、大沙水、大汾水、右江、左江等。

氣候

縣境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無霜期長,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在15.1-18.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421.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4天。土地肥沃,水田以水稻土類為主,山地以紅壤類為主。  

自然資源

遂川縣有耕地38.2萬畝,林地369萬畝,水面5.32萬畝,村鎮道路及其它用地59.4萬畝,是典型的山區縣,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

據1983—1986年進行的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資料顯示,縣境內中草藥品種共有188科703種,其中動物藥材47科51種、植物藥材141科650種、礦物藥材2種,總蘊藏量達370萬公斤(含野生中草藥蘊藏量為270萬公斤),已開發利用的有400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遂川縣地理位置 遂川縣地理位置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4810340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市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全市共有家庭戶1250940戶,家庭戶人口為4608356人。  

2012年末,全縣人口總戶數171091戶,年末總人口577918人,其中未落常住戶口人員11146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500733人,非農業人口66039人;出生人口9845人,死亡人口2770人。  

民族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785326人,占總人口的99.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5014人,占總人口的0.52%,   有、畲、蒙古、回、壯、彝、苗、朝鮮、土家、藏、維吾爾等18個少數民族。

交通

縣城泉江鎮距省會南昌市333公里,距吉安市117公里,距贛州市92公里,距井岡山市88公里,距井岡山飛機場和京九鐵路井岡山火車站70公里。

鐵路

井贛鐵路 井贛鐵路

交通便捷,京九鐵路傍境而過,縣城距離京九鐵路泰和火車站80公里。

規劃中的井贛鐵路,經過遂川縣,並設遂川火車站。

國道

G105國道、G45大廣高速公路(贛粵高速)貫穿遂川縣南北。

經濟

2012年,遂川縣生產總值7624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30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809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101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 13273.2元。2012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4125萬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216萬元,其中:稅收收入40000萬元。全年財政支出191605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725萬元;公共安全支出31477萬元;教育支出57,602萬元。到2012年末,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21534萬元,比年初增加795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70元;2012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6943元。  

農業

農業基本狀況

201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1,360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全縣糧食總產達25.99萬噸,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3,918公頃,比上年增長1.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590公頃,增長4.86%。蔬菜種植面積9,704公頃,比2011年增長2.3%。

2012年,林業產值58,164萬元,增長11.5%,全年出欄肉豬24.26萬頭,增長2.7%;出欄牛1.3萬頭,增長5.8%;家禽出籠 401.8百隻,增長13.6%;肉類總產量28,126噸,增長8.4%;漁業產值11,543萬元,水產品產量6,672噸,增長3.9%。

2012年化肥施用量(實物量)16,353噸,增長-0.1%;農村用電量10,203萬千瓦時,增長1.4 %。  

工業

2012年,遂川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08.6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工業增加值315,069萬元,可比增長15.2%。其中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16,300萬元,增長21.4%,實現工業增加值246,086萬元,增長16.0%,發電量7300萬度,鋼材60,808噸,人造板112,509立方米,混合稀土金屬466,427千克,服裝681.1萬件,精製茶578.5噸,大米13,425噸。

2012年,遂川縣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67840萬元。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73112.6萬元,實現利潤390.6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25090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8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0,248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68,259萬元。  

社會事業

慈善事業

截止2012年底,累計籌集善款502萬元,平均每年免費救治1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和20例唇齶裂患者;創辦慈善愛心超市6所,服務社區困難民眾達2.5萬人次等;捐建慈善便民橋路25座,累計投入資金達146萬元,資助特困學生258人,資助金額65萬餘元。  

居民保障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4.4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35,002人,基金征繳總額1.2億元;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72,685人,基金征繳總額4,023萬元;工傷保險參保29,813人,基金征繳總額248萬元;失業保險參保14,880人。城市低保標準由原來的300元/月提高到350元/月,農村低保由原來的130元/月提高到170元/月;全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659戶7215人,淨增保障人數392人,發放城市低保金1,94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105戶24214人,淨增保障人數250人,發放農村低保金2,992.2萬元;救助大病對象2,059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286.2萬元;發放五保資金690.2萬元。完成移民搬遷583戶2634人。新建廉租住房600套、公租房386套,城市棚戶區改造130戶1.1萬平方米,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712戶,農村危舊房改造2058戶。

教育

2012年全縣國小 95 所,國小在校學生49593人,國小專任教師 2,028人;普通中學35所,在校學生29026人,專任教師1846人。

醫療衛生

2012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31個(不含個體診所),病床位數1544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353人(不含診所和村衛生室),其中:執業醫生414人。  

農村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

2006年末,全縣43.5%的鄉鎮地域內有二級以上公路通過,91.3%的鄉鎮有郵電所,100%的鄉鎮有儲蓄所,21.7%的鄉鎮有影劇院,60.9%的鄉鎮有圖書室(文化站),4.3%的鄉鎮有公園,86.9%的鄉鎮有綜合市場,13.0%的鄉鎮有農產品專業市場。

全縣63.6%的鎮實施集中供水,9.1%的鎮生活污水經過集中處理,18.2%的鎮有垃圾處理站,鎮區平均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平均面積3.93平方公里。

全縣98.1%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電,100%的村通電話,95.0%的村能接收電視節目,39.1%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13.4%的村飲用水經過集中淨化處理,5.3%的村實施垃圾集中處理,56.9%的村有沼氣池,18.8%的村完成改廁。22.8%的村地域內有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

農村社會服務

2006年末,全縣4.3%的鄉鎮有職業技術學校。87.0%的鄉鎮有廣播、電視站,100%的鄉鎮有醫院、衛生院,100%的鄉鎮有敬老院。

88.5%的村在3公里範圍內有國小,65.0%的村在5公里範圍內有中學。33.1%的村有幼稚園、託兒所,7.8%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23.1%的村有圖書室、文化站,12.8%的村有農民業餘文化組織。78.1%的村有衛生室(站、所),86.6%的村有行醫資格證書的醫生,18.4%的村有行醫資格證書的接生員。

農村勞動力資源與就業

2006年末,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236,346人,其中男勞動力占49.8%。農村從業人員215,633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91.24%。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99,640人,其中男勞動力占60.89%。

農村居民生活條件

2006年末,農村居民平均每戶擁有住宅面積136.3平方米。99.72%的住戶擁有自己的住宅。27.44%的住戶使用管道水。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73.47台,固定電話48.55部,手機70.49部,電腦0.9台,機車38.06輛,生活用汽車1.79輛。

旅遊

遂川縣 遂川縣

遂川擁有湘贛兩省的最高峰——南風面,海拔達2120.4米,南風面自然景區座落在遂川縣戴家埔鄉,西南與湖南省炎陵縣相鄰、西北與井岡山連為一體,景區內自然風光獨特,動植物物種豐富,是省級自然保護區,2010年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

湯湖溫泉是江西省流量最大,溫度最高的一處溫泉,最高溫度達84℃,晝夜流量約2050立方米處。湯湖溫泉於2009年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10年被評為省鄉村旅遊示範點。  

遂川是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紅軍長征始發地之一(即遂川縣新江鄉橫石村)。1934年8月7日,湘贛蘇區的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在任弼時、蕭克、王震領導下,從遂川新江鄉的橫石村突圍西征,拉開了紅軍戰略大轉移的序幕。

江西民歌《十送紅軍》裡面提到的“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指的就是遂川縣五斗江鄉。  

著名人物

宋代,有“父子進士”蔣賁、蔣概,一為理財能手,一為文學名士;有皆為朝廷重臣的“兩郭”郭知章、郭孝友;有兄弟皆進士的“孫氏三龍”孫逢吉、孫逢年、孫逢辰。明末,有吏部尚書、大學士郭維經,其女兒發明的古代木材計量方法“龍泉碼”流傳至今。

革命年代,陳正人、王佐等有志青年點燃了遂川的革命火種,陳正人被譽為“井岡之子”,是解放後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任書記。  

著名科學家:郭烈錦,西安交通大學教授,1963年10月出生於江西省遂川縣,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產

遂川金桔與板鴨、狗牯腦(茶)被譽為“遂川三寶”。

遂川金桔

遂川金桔以“色澤金黃、果大皮薄味甜”而著稱,有“止咳理氣化痰”之功效,全縣2013年有金桔種植面積7.5萬畝,年產金桔鮮果1400萬公斤,面積、產量、果質均居全國四大金桔產地之首,1997年遂川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桔之鄉”。

遂川板鴨
遂川板鴨、俗稱“炮醃”,原以遂川良種麻鴨為原料,經精心餵養後宰殺加工而成。遂川板鴨外型美觀,呈扁平桃圓型,刀口整齊,皮張完整,體表光潔無毛,皮色乳白。其肉干爽肥嫩,鹹味適中,骨脆可嚼,尾油豐滿,味香可口,風味獨特。

狗牯腦茶
狗牯腦茶產於本區遂川縣湯湖鄉海拔900米的狗牯腦山,是世界名茶,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著一層柔細軟嫩的白絨毫,望而見瑩潤生輝,聞而覺清香撲鼻,泡一杯茶僅需五至七片茶葉,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後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享譽海內外,早在1915年就獲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此後又先後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2004年狗牯腦茶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