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木姜子

大果木姜子

大果木姜子(學名:Litsea lancilimba Merr. )是樟科木姜子屬常綠喬木,常綠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圓柱形,黑褐色,無毛。頂芽裸生,被柔毛。葉互生,長橢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急尖,有時兩側略不對稱,薄革質,上面深綠色,光亮,乾時帶黑褐色,下麵粉綠色,乾時帶深栗褐色,初時有黃褐色微柔毛,羽狀脈,與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陷,在下面突起,葉片中部以上側脈先端拱形連結,連線側脈的橫脈在下面明顯;葉柄較纖細,無毛。傘形花序;總梗無毛或近於無毛;苞片卵形;花梗短,有柔毛;花被片卵形或披針形,花絲基部有長柔毛,雌花中花柱絲狀,果長圓形,4-5月開花,6-8月結果。 在貴州中部、西南部、東南部,廣西北部及湘黔桂三省交界區25個縣(市),對大果木姜子的資源和生態調查表明,大果木姜子水平分布區北緯被黔中、黔西南中亞熱帶、北亞熱帶限制,南線延伸入廣西、雲南,其西部由滇東南向越南擴伸,東線在三都、平塘一線或沿至廣西北部與貴州東南、湖南西南接壤地帶,在貴州廣西交界區呈現帶狀分布形式。垂直分布範圍為海拔300~850m。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60厘米。小枝紅褐色,粗壯,具明顯棱條,無毛。頂芽卵圓形,先端鈍,鱗片外面被絲狀短柔毛,邊緣無毛。

葉互生,披針形,長10-20(50)厘米,寬3.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綠,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12-14條,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葉柄粗長,長1.6-3.5厘米,無毛。

傘形花序腋生,單獨或2-4個簇生;總梗短粗,長約5毫米;苞片外面具絲狀短柔毛;每一花序有花5朵,花梗長約4毫米,被白色柔毛;花被裂片6,披針形,外面中肋疏生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有柔毛,第3輪基部的腺體有柄。果長圓形,長1.5-2.5厘米,直徑1-1.4厘米;果托盤狀,直徑約1厘米,邊緣常有不規則的淺裂或不裂;果梗長5-8毫米,粗壯。花期6月,果期11-12月。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福建南部、雲南東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密林中,海拔900-2500米。越南、寮國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經濟

本種木材輕脆,但不裂不蛀,可供家具及細木工用材。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可入藥,具有治心痛、腹痛之效;有異香。

藥理

早在上世紀60年代, 貴陽中醫學院邱德文教授發現貴州省羅甸縣民間用大果木姜子治療胸痛、胸悶及哮喘有較好效果,特別是對於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藥理作用:大果木姜子油能對抗K及NE所致的家兔主動脈條收縮,是一個內臟平滑肌鬆弛劑;改善麻醉貓血流動力學;在0.2mg/kg時有緩慢的降壓作用,在降壓同時,對心臟呈負性變力作用,有助於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提示大果木姜子油可用於臨床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理氣活血滴丸就含有這種成分,此藥主要可以溫陽寬胸,理氣活血。用於冠心病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Ⅰ、Ⅱ級心陽不足、心血瘀阻證,症見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形寒,舌質淡或暗,舌苔白,脈沉細。在其次對實驗性心率失常有明顯的對抗作用。

生物學特性

木姜子喜濕潤氣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生長發育不良。適生於上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黃壤以及山地棕壤,在低洼積水處則不宜栽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