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墨魚是貝類,亦稱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等。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目,烏賊科。中國所指的“墨魚”或叫“烏賊”,大多是中國東海主產的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兩個種。 兩者的外形差別不大,主要差別是:前者胴部卵圓形,稍瘦,無骨針,乾製品叫螟蟲甫鯗;後者有骨針,乾製品叫烏賊乾。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並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其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烏賊會躍出海面,具有驚人的空中飛行能力。墨魚殼,既烏賊板,學名叫烏賊骨,也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稱海螵蛸,是一味制酸、止血、收斂之常用中藥。

基本信息

墨魚 墨魚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簡介

墨魚亦稱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等。乾者叫明魚。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類,產地分布很廣,中國、朝鮮、日本及歐洲各沿海均有出產,我國舟山群島出產最多。墨魚肉、蛋、脊骨(中藥名為海螵蛸)均可入藥。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佳珍。

在浩瀚的東海,生長著這樣一種生物,它象魚類一樣遨遊,但並不屬於魚類,人們習慣稱它為“墨魚”,也叫它為“烏賊”或“烏魚則”。它是我國著名的海產品之一,在浙江,和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統稱為“四大經濟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墨魚不但味感鮮脆爽口,蛋白質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富有藥用價值。墨魚乾和綠豆乾煨湯食用起到明目降火等保健作用;“烏賊板”學名叫“烏賊骨”,又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稱“海螵蛸”。然而,大名鼎鼎的“墨魚”,似魚非魚,沒有魚類的基本特徵(如骨骼、鱗、鰭等),為何又稱其為“魚”呢?它究竟歸屬於哪一類呢?讓我們從生物分類學的角度去觀察就自然明白。我們的生物學家、水產專家將其歸屬於貝類。講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它也不象通常所見的貝類呀?如泥蚶、縊蟶、文蛤、貽貝、鮑魚、螺絲等,外邊都有或單或雙的貝殼,這些貝類的外貌與它大相逕庭,它應該屬於“四不象”,無類可歸。

墨魚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軟體動物,之所以與普通的貝類不像,有其生存的演變過程。習見的貝類,由於背著重重的貝殼,或埋棲在灘涂里,或匍匐在岩礁上,或用足絲附著於固著物上,守株待兔式地濾食著細小的浮遊動植物,活動範圍很小,移動速度很慢;而墨魚為了主動出擊掠取高營養食物,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因而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外型有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游泳,它的身體漸呈卵圓形、腹背扁;貝殼退化成一個石灰質的小舟板,被越來越發達的外套膜所包裹,形成胴部;作快速運動時,沒有魚類尾鰭的擺動功能,就利用液壓原理,把吸進的水經嘴巴噴射出一道水柱,藉以推動身體前進,瞬間遊動速度可超過普通魚類;特別是遇到敵害時,不但象火箭似地作反向逃離運動,還會施放“煙幕彈”,從墨囊里噴出“墨汁”,製造屏障,迷惑對方,然後逃之夭夭;並且,“墨汁”中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痹敵害,起到較強的禦敵效果。不過,這種“墨汁”需要儲積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墨魚非到萬分危急時刻,是不肯輕易噴放“墨汁”的。平時,墨魚在漫遊時,一般靠兩側肉翼和頭部腕足作正向運動,它既是“雙向運動者”,又是“反向短跑健將”。

由於它象魚類一樣游泳,且腹腔里藏有墨囊,所以沿海漁民把它叫做“墨魚”,這是它的俗名;而它在分類學上歸於貝類,是有科學依據的。貝類的基本結構是:身體柔軟,不分節或假分節,通常由頭部、足部、軀幹部(內臟囊)、外套膜、貝殼五部分組成;除瓣鰓綱外,口腔內有顎片和齒舌;神經系統包括神經節、神經索和一個圍繞食道的神經環;體腔退縮為圍心腔。據此,墨魚當然是貝類,它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目,烏賊科。它有三個屬(金烏賊屬:有金烏賊等9個種;無針烏賊屬:我國只有曼氏無針烏賊一個種,浙江產量最多;後烏賊屬:有圖氏後烏賊)。我們溫州民眾所指的“墨魚”或叫“烏賊”,大多是東海主產的“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兩個種,這才是它們的“尊姓大名”。兩者的外形差別不大,主要差別是:前者胴部卵圓形,稍瘦,無骨針,乾製品叫“螟蟲甫鯗”;後者有骨針,乾製品叫“烏賊乾”。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類。我國沿海各地均有出產,以舟山群島出產最多。每年廣東2~3月,福建4~5月,浙江5~6月,山東6~7月,渤海10~11月為出產旺季。

分頭、胴體兩部分:頭部前端有五對腕,其中四對較短,每個腕上長有四行吸盤,另一對腕很長,吸盤僅在頂端;胴體部份稍扁,呈卵圓形,灰白色,肉鰭較窄,位於胴體兩側全緣,在末端分離,背肉中央一塊背骨(即海螵蛸)。雄的烏賊背寬有花點,雌的肉鰭發黑。中國產墨魚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一帶,越冬期為12月至豎年3月底,4月後離開越冬埸而進入產卵、洄游,由南向北。此種墨魚肉厚味美,屬海味珍品。

結構特徵

1. 體分頭部、足部和胴部;

2.石灰質內殼;

3. 心耳和鰓的總數相同,為2個;

4. 口內有顎片和齒舌;

5. 神經系統高度集中,有複雜腦的結構。

形態結構

1、頭部:

口:頂部中央。

眼:1對,兩側。

嗅覺陷:眼的後方,靠近外套膜的邊緣,

漏斗陷:頭部腹面的凹陷,漏斗貼附部位。

足部:分腕和漏斗兩部分。

漏斗:足特化而成,腹面;運動,排泄物、生殖產物和墨汁排出的通道。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觸腕:基部粗大,頂端尖細,內側生有吸盤。

共有10條觸腕,第3、4對腕之間有1對是專門用來捕捉食物的觸腕。比較狹長,可以完全縮入基部的觸腕囊中。觸腕上通常具有1個很長的柄,柄的頂端呈舌狀,稱觸腕穗,內生吸盤,有時還有鉤,主要用來攫取食物。

生活習性

生活方式

水生,游泳。

運動方式

通過漏斗噴射水流形成反作用力推動身體前進。

食性方式

用觸腕兇猛掠食,以游泳浮游生物為食;同時本身又被鮪魚、鯊魚、帶魚、鰻魚、抹香鯨等捕食。

繁殖方式

雌雄異體,用莖化腕傳送精莢,產出的卵粒象成串的葡萄附著其它物體上,雌雄親體雙雙用漏斗,向卵進行噴水清洗。

生存現狀

分布海域

多分布於高鹽溫暖的海洋中,近海、遠洋,水層、海底均有分布。

經濟意義

1、食用;

2、藥用;

3、餌料用,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

捕撈季節

全國沿海的捕獲季節南早北晚,舟山捕獲時節為5-6月。

中國近海漁場有魚類l7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是中國人民喜歡食用而且產量較大的海洋水產品,被稱為“中國四大海產”。可惜,由於過度捕撈,這四種海洋水產資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大、小黃魚,已經多年形不成漁汛,年產量由幾十萬噸下降到3-5萬噸;上世紀90年代以來,墨魚種質資源明顯衰減,產量急劇下降。

人工繁殖

養殖墨魚技術是國際難題。從2004年開始,人工養殖墨魚才在中國寧波獲得成功。養殖技術和規模還有待提高。

民間傳說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一年南巡到海邊,和眾隨從都被黃海的美景迷住,一太監觀賞得樂不可支,竟將一隻裝有文房四寶和奏章的白綢袋子丟失在海灘上,天長日久,袋子受大海之滋潤,得天地之精英,變為一個小精靈,袋身變成雪白的肉體,兩根袋帶變成兩條腕須,袋內的墨裹在肉體中的墨囊內,小精靈生活在海里,神出鬼沒,一遇強敵,即鼓腹噴出墨汁把水攪黑,趁機逃之夭夭,小精靈噴射墨汁,行動神速如賊,故後人又稱墨魚為“烏賊”。

營養成分

每100克墨魚的營養成分

硫胺素 0.02 毫克

脂肪 0.9 克

葉酸 7.2 微克

能量 83 千卡

煙酸 1.8 毫克

鈣 15 毫克

鉀 400 毫克

碘 13.9 微克

鐵 1 毫克

硒 37.52 微克

錳 0.1 毫克

碳水化合物 3.4 克

維生素E1. 49 毫克

蛋白質 15.2 克

膽固醇 226 毫克

核黃素 0.04 毫克

磷 165 毫克

鈉 165.5 毫克

鎂 39 毫克

鋅 1.34 毫克

銅 0.69 毫克

營養分析

1. 墨魚含豐富的蛋白質,殼含碳酸鈣、殼角質、粘液質、及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

2. 墨魚中的墨汁含有一種粘多糖,實驗證實對小鼠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適宜陰虛體質,貧血,婦女血虛經閉,帶下,崩漏者食用;

2. 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應慎食;患有濕疹、蕁麻疹、痛風、腎臟病、糖尿病、易過敏者等疾病的人忌食;烏賊魚肉屬動風發物,故有病之人酌情忌食。

食物相剋

墨魚與茄子相剋,同食容易引起霍亂。

烹飪指導

1. 食用烏賊的方法有紅燒、爆炒、熘、燉、燴、涼拌,做湯,還可製成烏魚餡餃子和烏魚肉丸子;

2. 墨魚仔分切小塊,更宜入味;

3. 清洗烏賊:烏賊體內含有許多墨汁,不易洗淨,可先撕去表皮,拉掉灰骨,將烏賊放在裝有水的盆中,在水中拉出內臟,再在水中挖掉烏賊的眼珠,使其流盡墨汁,然後多換幾次清水將內外洗淨即可。

墨魚做法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墨魚[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乳汁墨魚

菜譜口味:五香味

製作工藝:鹵

食用方法:零食

原料:

主料:墨魚 750克

調料:料酒 25克 鹽 5克 白砂糖 20克 大蔥 10克 姜 10克 腐乳(紅) 5克 腐乳汁 15克 香油 5克 各適量

製作方法

1.墨魚去骨、去內臟,剝去表面黑魚,洗淨,墨魚頭剁去,另行處理。

2.鍋內加清水燒沸,投入墨魚焯水,撈出用清水洗淨。

3.炒鍋上火,放入焯水後的墨魚,加清水適量,下蔥結,薑片,料酒,旺火燒開,撇去浮沫,移至小火慢慢燜制。

4.另坐鍋,紅乳腐研碎並拌入乳腐汁、精鹽、白糖,將墨魚連適量的湯汁一起倒入,上火燒煮,待墨魚上色入味後,收濃滷汁,淋香油,出鍋冷卻,食用時,根據需要可將墨魚改刀成條、片、絲、丁等。

東坡墨魚

【所屬菜系】川菜

【特點】 色澤紅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帶香辣。

【原料】 鮮墨頭魚1條(重約750克),麻油、香油豆瓣、濕澱粉、熟豬油各50克,蔥花15克,蔥白1根,薑末和蒜末各10克,醋40克,紹酒 15克,乾澱粉7克,精鹽1.5克、醬油25克,熟菜油1500克(約耗15O克),肉湯、白糖各適量。

【製作過程】

1、墨頭魚治淨,順剖為兩爿,頭相連, 兩邊各留尾巴一半,剔去脊骨,在魚身的兩面直刀下、平刀進剞六七道刀紋(以深入魚肉 2/3為度),然後用精鹽、紹酒抹遍全身。將蔥白先切成7厘米長的段,再切成絲,漂入清水中。香油豆瓣切細。

2、炒鍋上火,下熟菜油燒至八成熱,將魚全身粘滿乾澱粉,提起魚尾,用炒勺舀油淋於刀口處,待刀口翻起定形後,將魚腹貼鍋放入油里,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

3、炒鍋留油50克,加豬油50克,下蔥、姜、蒜、香油豆瓣炒熟後,下肉湯、白糖、醬油,用濕澱粉勾薄芡,撒上蔥花,烹醋,放 麻油,快速起鍋,將滷汁淋在魚上,撒上蔥絲即成。 注意:魚必須里外洗淨,去除魚內血筋,成菜後便無腥味。油炸 時火要旺,但不能過大,至色呈金黃、魚身挺起即可。

宮保墨魚

原料

墨魚1尾(約300克) 青椒1/2個 乾辣椒10支 花生75克 蒜瓣2瓣 花椒1/4小匙

輔料

A料:醬油1大匙 雞精、米酒、番茄醬、醋各1小匙

B料:澱粉水2小匙

C料:香油1/4小匙

做法

1 墨魚洗淨,內面先切花,再切成塊,放入滾水中氽燙,撈起瀝乾。蒜瓣切片。

2 青椒去籽洗淨,切菱形塊。

3 鍋中倒入1小匙油燒熱,放入乾辣椒、墨魚、花椒爆香,加入蒜片、花生及墨魚略炒。

4 加入調勻的A料炒勻,再加入B料勾芡,淋上C料即可盛出。

特色

白淨的墨魚,沾裹了一層油亮的紅油,辣味十足。宮保類菜式是川菜著名的菜色之一,主要是以乾辣椒、花椒粒特有的乾辣、香麻為主味。但是烹調時要留心,只要爆出香味即可,不要爆到焦黑,以免破壞菜相,又容易產生苦味。

黃酒墨魚

原料

主配料:墨魚中段1塊(重約300克)、蔥段5克、薑片5克、香菜30克。

調料:精鹽4克、黃酒20克、味素1克、胡椒粉1克。

製法

(1)將墨魚中段洗淨,剔去魚骨和魚皮,用刀批成兩片。

(2)將香菜洗淨,去葉留梗,切成小段。蔥切段,姜拍松切片待用。

(3)將墨魚片放入大碗內,加入精鹽、味素拌勻略醃片刻,撒上蔥段、薑片、胡椒粉、黃酒,上籠蒸10分鐘取出。去掉蔥段、薑片,放涼後用刀斜批成5厘米長、2厘米寬的片,裝盤,撒上香菜梗,淋上原滷汁,即可食用。

特點

魚白菜綠,質地鮮嫩,酒香味濃,清淡適口。

涼拌墨魚絲

主要材料:新鮮墨斗魚500克、紅辣椒1個、青辣椒1個、香蔥1棵、生薑1小塊。

涼拌墨魚絲 涼拌墨魚絲

調味料:香油2小匙、醬油2小匙、料酒1大匙、精鹽1小匙、白糖1小匙、味素1/2小匙。

1、將墨斗魚去骨、內臟、眼、墨皮後洗淨;

2、蔥洗淨切段;鮮姜洗淨,切成薄片;青、紅辣椒切絲備用;

3、往鍋里加適量清水,燒開,然後將洗淨的墨斗魚放入沸水中(同時加入料酒、薑片、蔥段)。煮透後將墨斗魚撈出、瀝水、晾涼

4、將晾涼的墨斗魚切成細絲,放入盤內,加入精鹽、白糖、醬油醃10分鐘,最後加入味素、香油以及辣椒絲,拌勻即可食用。

烤墨魚

主要材料:墨魚200g

調味料:孜然、香辣粉

將墨魚去骨,內臟,眼,墨汁,墨魚皮洗淨;

用帶尖頭的竹籤穿過墨魚,放在燒烤架上進行烘烤;

當墨魚表皮乾燥,剪開墨魚發現沒有明顯汁液的時候,撒上孜然,香辣粉等調味料,即可食用。

1.

將墨魚去骨,內臟,眼,墨汁,墨魚皮洗淨;

2.

用帶尖頭的竹籤穿過墨魚,放在燒烤架上進行烘烤;

3.

當墨魚表皮乾燥,剪開墨魚發現沒有明顯汁液的時候,撒上孜然,香辣粉等調味料,即可食用。

食療作用

墨魚味鹹、性平,入肝、腎經;

具有養血、通經、催乳、補脾、益腎、滋陰、調經、止帶之功效;

用於治療婦女經血不調、水腫、濕痹、痔瘡、腳氣等症。

中藥價值

【性能】味甘,性寒。歸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利水。

【套用】

1.用於脾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可配伍冬瓜、蔥白做羹食之。

2.用於風瘡頑先疥癩年久不愈者。如《醫林集要》方,用本品填入蒼耳葉,加水以小火煨熟,去皮骨淡食。

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等。.

《醫林篡要》:作膾食,大能養血滋陰,明目去熱。

《隨息居飲食譜》:滋脾腎,補血脈,理奇經,愈崩淋,利胎產,調經帶,療疝瘕.最益婦人。

《本草求真》:其味珍美,食則動風與氣。

墨魚殼,既“烏賊板”,學名叫“烏賊骨”,也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稱“海螵蛸”,是一味制酸、止血、收斂之常用中藥。

食療價值

烏賊科動物金烏賊、針烏賊和無針烏賊的肉。墨魚又稱烏賊肉、纜魚。分布於我國沿海地區,以山東、江蘇、浙江較多。獲得後,剝出內殼(烏賊骨),洗淨鮮用,亦可乾燥備用。

[性能]味甘、鹹,性平。能補肝腎,養血滋陰。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和煙酸、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肝腎兩虛或血虛所致的經閉、崩漏、產後乳汁不足等。

[用法]煮食,或鮮用炒食。

[附方]

1,墨魚當歸湯:乾墨魚100g,當歸30g。墨魚用開水發軟,切塊,與當歸同煮至墨魚熟透,除去當歸,加適量豬脂、食鹽、薑片調味,飲湯吃肉。

本方用墨魚滋陰補血,當歸補血活血調經,共奏補血調經之效。用於陰血虛虧,經閉或月經量少。

2,豬肉燉墨魚:豬肉500g,乾墨魚100g。豬肉切塊,墨魚用開水發軟,切塊,加水適量,小火煨燉熟透,少加食鹽、生薑調味食。

豬肉、墨魚同用有補血催乳的作用。用於產後血虛,乳汁缺乏。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