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舒城縣]

舒城縣城關鎮,總面積111.7平方公里,交通、旅遊、服務行業發達,風景名勝交相輝映。

基本信息

綜合介紹

舒城縣城關鎮,是縣城鎮。距合肥市54公里。3小時內經濟圈有南京武漢徐州南昌,5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日照、鄭州、長沙。全鎮轄兩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4個社區(街道)居委會,總面積111.7平方公里,總人口190030人。2005、2008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06年被中共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先進鄉鎮黨委”;2008年,城關鎮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百家鄉鎮示範工會”。連續幾年綜合實力位居六安市前三名。

城關鎮位置優越,區位特殊,物產富饒,資源充足。全鎮以工業經濟為支柱,以七星羽絨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羽絨業,形成集羽絨加工、服裝、食品、彩印、包裝、竹編等產業於一體的生產銷售積聚地。農業生產以大棚蔬菜、優質水稻、特色養殖為主,走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城鎮整潔文明,道路寬敞。交通、旅遊、服務行業發達,風景名勝交相輝映。歷史悠久的龍頭佛塔,南溪古渡的龍津橋,流光溢彩的飛霞夕照,藝苑殿堂的啟德文化院等人文景觀美不勝收。

近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圍繞“壯大鎮域經濟,建設經濟強鎮,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團結和帶領全鎮乾群搶抓機遇,努力奮鬥,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欣欣向榮,一個“實力城關、魅力城關、幸福城關、和諧城關”嶄新畫卷呈現在世人面前。

地理位置

舒城縣城關鎮,位於縣境東北部,206國道合(肥)安(慶)路中段西側,距省會合肥54公里。城區屬杭埠河支流剝蝕二級階地地貌單元,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四郊土地肥沃,植被茂盛。

歷史沿革

城關,歷來稱舒城,為縣治所在地。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鎮。按典籍記載:周武王克紂後,分封功臣偃姓子爵於此,是為舒國,史稱“群舒”。其中“舒庸”與“舒鳩”城邑均在今縣治內。據《舒城縣文物志》記載,在城西郊的金雞墩,城東之鳳凰咀和九里墩,城北之五里墩等地,先後出土直內戈、柳葉劍、犧鼎、弦鼎、甬鍾、鍵鼓座和觚、爵等青銅兵器和禮器,這是城邑近郊的貴族墓地。春秋戰國時期,周祚勢衰,諸侯爭雄,群舒先後為楚所滅。秦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前203)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漢明帝永平五年,封楚王英舅許昌為龍舒侯,領舒縣、龍舒二縣,後改稱為龍舒侯國。按文物部門考古調查,城關北側殘存的古城牆為夯土築成,內含物有陶片、瓦片均具漢代特徵,由此可證為漢代城址。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縣,沿用至今無大變動,城關一直為舒城縣治。據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大畫家李公麟為宋元佑朝人,其“歸來宅”,在縣治東城上。他的堂弟李曾書“舒城”二字,現存《三希堂法帖》。由此可見,舒城在北宋已有相當規模。又據清嘉慶縣誌《輿地誌》記述:“明萬曆中,知縣林才於鳳凰橋旁得宋理宗紹定二年知縣林侯玉帶河碑。玉帶河舊址在今城中”。這是南宋時縣治城關的實證資料。
元代以後,縣城興建情況有較詳細記載:元末,邑人許榮始於今治築土城。明弘治十一年(1498),知縣安郁增築,城址南徙,臨南溪,即今杭埠河故道。嘉靖中(約1522),自西門至南門臨河改為磚砌。隆慶至萬曆間(1567—1573),先後建城樓六座:“東曰迎恩(後改名熙春),南曰南舒(後更名迎熏),西曰春秋(後為慶成),北曰通元(後為拱辰),東南曰賓陽,西北曰六安(後改為永安)”。

環城有濠,西門至南門以河為險,南至小東門以片曹片責堰為濠,城西濠為螞蝗盪,引七門堰水灌之。並由西門水關流入城中玉帶河,穿城而過,水源不絕。崇禎十五年(1642),張獻忠率部攻占舒城,雉堞盡毀,城池破壞。次年知縣洪道通回城,“令民以修城贖罪”。清順治三年(1646)、雍正七年(1779)、乾隆五十八年(1793),縣城又經幾次興修,仍基本維持原狀,無大變動。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農民軍攻占舒城,地方團練反撲被擊潰。鹹豐八年(1858),太平軍陳玉成取得三河大捷後,清軍殘部退住舒城。是年10月曾發生三次激戰,是曰“舒城三陷”。太平軍於1861年退出縣城。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1911年至1912年,在同盟會的領導下,組織“舒城縣臨時軍政府”,駐原縣署。1931年8月,中共舒城特別支部在城關成立,後改為特區委員會,以城關為中心,成立工會、農會、說書會等民眾組織。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次年5月10日,敵機大舉轟炸城關,從鼓樓至南門大街皆被炸毀,市民死去160多人,毀房屋千餘間。6月8日,日軍侵入城關,慘絕人寰,市民400多人被殺害。

解放戰爭期間,1947年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三縱八旅,首次攻克舒城。1949年1月22日,解放軍再次入城,劉伯承司令員在此指揮渡江戰役準備工作。

解放前夕,城關人口7100人左右,面積0.78平方公里。城內除幾家糧行和日用雜貨商店外,還有四家捲菸廠,五家手工作坊。居民大都在這些商行作坊里出賣勞力謀生,或沿街設攤餬口。建國以後,古城獲得了新生,成為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規模不斷發展。新時期以來,古城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以梅河路、桃溪路為東西軸線,龍津大道、春秋路為南北軸線“井”字形城市格局;以高峰路、萬佛路等組成三環交通幹道網,形成了內方外圓的新城區,城建面積為20.4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達60多平方公里。

中小企業創業園

舒城縣中小企業創業園位於縣經濟開發區內,是面向創業人員以及中小企業創業的綜合服務基地。主要是為創業人員及中小企業提供以租賃廠房、倉儲、辦公場所、職工公寓為基礎的孵化平台,並與科技擔保公司合作,為園區創業人員及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科技培訓、信息諮詢等中介服務。創業園總體規劃300畝,分二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00畝,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總投資8600萬元;二期工程占地100畝,總投資6000萬元。

中國的城關鎮

城關鎮,是中國歷來對縣政府所在地的通稱,即“縣治”之意;新中國建立後,全國各地有很多縣使用“城關鎮”作為縣治所在地(縣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稱。
城關鎮[東明縣] | 城關鎮[臨泉縣] | 城關鎮[內鄉縣] | 城關鎮[尤溪縣] | 城關鎮[山陽縣] | 城關鎮[康縣] | 城關鎮[德清縣] | 城關鎮[徽縣] | 城關鎮[息縣] | 城關鎮[扶溝縣] | 城關鎮[榆中縣] | 城關鎮[民權縣] | 城關鎮[永登縣] | 城關鎮[濮陽縣] | 城關鎮[靈寶市] | 城關鎮[禮縣] | 城關鎮[薊縣] | 城關鎮[郾城區] | 城關鎮[鎮原縣] | 城關鎮[阜南縣] | 城關鎮[靜寧縣] | 城關鎮[鹿邑縣] | 城關鎮[蒙城縣] | 城關鎮[鳳台縣] | 城關鎮[舒城縣] | 城關鎮[大通回族土族自 | 城關鎮[湟源縣] | 城關鎮[漢陰縣] | 城關鎮[留壩縣] | 城關鎮[洛南縣] | 城關鎮[彬縣] | 城關鎮[千陽縣] | 城關鎮[澄城縣] | 城關鎮[荔縣] | 城關鎮[隴縣] |城關鎮[白河縣] | 城關鎮[茶陵縣] | 城關鎮[開陽縣] | 城關鎮[施秉縣] | 城關鎮[普定縣] | 城關鎮[獨山縣] | 城關鎮[金沙縣] | 城關鎮[鎮寧布依族苗族 | 城關鎮[臨河區] | 城關鎮[南丹縣] | 城關鎮[隆德縣] | 城關鎮[武清區] | 城關鎮[寶坻區] | 城關鎮[淮陽縣] | 城關鎮[南漳縣] | 城關鎮[鎮坪縣] | 城關鎮[德保縣] | 城關鎮[商城縣] | 城關鎮[潢川縣] | 城關鎮[忻城縣] | 城關鎮[巴彥淖爾市臨河 | 城關鎮[黔西縣] | 城關鎮[柘城縣] | 城關鎮[夏邑縣] | 城關鎮[宕昌縣] | 城關鎮[滑縣] | 城關鎮[汝陽縣] | 城關鎮[鄖西縣] | 城關鎮[淮濱縣] | 城關鎮[洛寧縣] | 城關鎮[文縣] | 城關鎮[盧氏縣] | 城關鎮[華容縣] | 城關鎮[宜陽縣] | 城關鎮[白水縣] | 城關鎮[霍邱縣] | 城關鎮[潼關縣] | 城關鎮[清豐縣] | 城關鎮[南樂縣] | 城關鎮[大荔縣] | 城關鎮[涇川縣] | 城關鎮[岳陽縣] | 城關鎮[永城市] | 城關鎮[懷遠縣] | 城關鎮[汨羅市] | 城關鎮[襄城縣] | 城關鎮[濬縣] | 城關鎮[臨澧縣] | 城關鎮[興仁縣] | 城關鎮[桂陽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