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山山城遺址

城子山山城遺址

在內蒙自治區和吉林省都有城子山山城遺址,吉林省城子山山城遺址位於延吉市東約10公里延吉市與龍井市交界處,布爾哈通河與海蘭江匯流處的城子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故名。山頂四周有上石混築的城廟,長約4.5公里,中部有宮殿址遺蹟,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金末為東夏國南京址。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城子山山城遺址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此城址為中國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敖漢旗城子山山城遺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中心祭祀址,是一個以城子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風光旅遊區,是中國國務院2001年公布的中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吉林省城子山山城遺址位於延吉市東約10公里,延吉市與龍井市交界處,布爾哈通河與海蘭江匯合後環繞城下。

(圖)吉林城子山山城遺址吉林城子山山城遺址

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正月,蒙古軍占領興中府(今遼寧朝陽)。蒲鮮萬奴決定不復聽命金朝,主動出擊,擴大自己勢力範圍,以圖在東北立足。蒲鮮萬奴多次出兵攻取鹹平瀋州(今遼寧瀋陽)、澄州(今遼寧海城),南下取宜風易池(今遼寧蓋縣一帶)。目睹了金王朝大勢已去,中原地區正處在一片戰亂之際,於是在貞祐三年十月據東京叛金建立地方政權。自稱天王,國號大真(史稱東真),改元天泰。建都開元(黑龍江寧安東京城),並置南京(今吉林延吉東郊城子山山城)、北京兩個陪都,史稱金末東夏地方割據政權。其疆域東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與嫩江匯合的大曲折處,北至松花江北岸,南達今朝鮮鹹興一帶。東夏國將其統治區域劃為三路,即海蘭江流域的南京路,綏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開元路。

城子山山城即為東夏國陪都南京的治所。從城牆的修築方法和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分析,城子山山城建於唐朝渤海國時期(7世紀末期~8世紀初);遼、金時期相繼改築沿用,其時間長達1200多年。金末時這裡成為東夏國陪都南京的治所(13世紀20年代)。山城為馬蹄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基寬5~7米,高1~3米,長約4.5公里。有4門址:東南門修在山崗上,較窄,無瓮城。門外陡坡上有一“之”字形古道,門內側近處,有一組建築遺蹟。東門、北門,分別修在溝口處,較寬,有瓮城,是出入城內外的主要通道。西門位於西山之上的城垣中部,門外有一“”字形防禦設施。

城內地勢開闊,於城中央的緩坡上有宮殿址一處,作為階梯式共9階。每階約寬10米,長約17米,其上排列有礎石。礎石排列平面呈長方形,加工比較粗糙。殿址上散布著青灰色布紋瓦和泥質灰陶瓦片

城內尚存多處居住址。距北門約600米處的北側慢坡上、有密集的居住址,地表散布大量遼金時期的碎磚、殘瓦。在宮殿址的南側和西部,也有較大面積的居住址,散布遼、金時期文物。東南門近處,有一小圍牆遺蹟,圍牆內散布遼、時期的灰磚瓦。城內西側坡地上,可隱約見到排列有序的凹陷的居住址。在宮殿址對面坡地上,有很多褐色或紅褐色板瓦,其凸面上飾有繩紋格線紋席紋等。這種板瓦與集安市出土的高句麗板瓦相似。城中出土的絕大多數器物如:銅鏡銅印銅錢、各種佩飾件和串珠等,屬於金代的東夏國

東夏國末期,首領蒲鮮萬奴住在南京(城子山)執政國事。1233年蒙古軍投入大量兵力對城子山山城進行圍攻,但山城“堅如立鐵”攻而不破。數日後,蒙軍使用了聲東擊西的計謀,山城終於被攻陷。蒲鮮萬奴被蒙軍俘去,東夏國遂亡。

城子山隔一山谷與浴池山相對。浴池山山頂有一圓形水池,山巒山有一烽火台。水池據傳為東夏國國王蒲鮮萬奴洗浴之處。

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基寬5一7米,高1一3米,周長44.54米。有4門址。東南門修在山崗上,較窄,無瓮城。門外陡坡上有一"之"字形古道,門內側近處,有一組建築遺蹟。東門、北門,分別修在溝口處,較寬,有瓮城,是出入城內外的主要通道。西門位於西山之上的城垣中部,門外有一“八”字形防禦設施。

城內地勢開闊,於城中央的緩坡上有宮殿址一處,作為階梯式,共9階。每階約寬10米,長約17米,其上排列有礎石。礎石排列平面呈長方形,加工比較粗糙。殿址上散布著青灰色布紋瓦和泥質灰陶瓦片。

風景區

城子山山城遺址城子山山城遺址

吉林省城子山風景區位於西豐縣涼泉鎮境內,這裡林木茂密,峭崖險出,清泉叮咚,百鳥鳴唱,古松昂然,環境清幽,這裡因有保存完好的唐代高句麗古城遺址,而被遼寧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子山山城”、據《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頁記載:公元668年,唐軍征遼東,薛里率軍三千攻打高據麗所占扶餘城(即現今的城子山山城),當時唐軍諸將皆以兵少止之,薛里稱:兵不必多,顧用之和如耳!後薛里親自為前鋒,於高句麗軍大戰,殺獲萬餘人,大破之。目前城子山風景區內深壑叢林之中仍可見保存完好的古城牆蓄水池黃酒館、點將台、跑馬道等多處高句麗山城遺址,常令遊人嘆為觀止。風景區內的迎客送、姊妹松、夫妻樹、龜魚石、天棚石客等自然景觀更是巧奪天工,令無數遊人流連忘返。另外,棲息於風景區溪流中的國家珍惜兩棲動物“高山小鯢”(俗稱娃娃魚)也是難得一見,奇松怪石、古蹟、林海堪稱城子山四絕。

山城遺址

敖漢旗歷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這裡就成為中國北方各民族活動的舞台,並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始終處在北

(圖)內蒙古敖漢旗城子山山城遺址內蒙古敖漢旗城子山山城遺址

方文化的中心地帶。現已發現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和墓葬4000餘處,確立的考古學文化類型有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種史前文化類型。敖漢境內有“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興隆窪原始聚落遺址”、“城子山山城遺址”三處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遺址”被中國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營區,被稱為“海內外孤篇”。敖漢旗博物館現有藏品5000餘件(套),在中國縣級博物館中居第一位。各具特色的文化遺址,豐富多樣的館藏精品,印證著“人文敖漢”光輝燦爛的歷史,也為敖漢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巨大的精神財富。

城子山山城位於敖漢旗薩力巴鄉哈拉溝村東南4公里的東山上,與瑪尼罕鄉交界處。因山之頂部有石砌圍牆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處是薩仁諾爾月芽湖旅遊區,東北10公里是遼代降聖州佛塔,南與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遼平原南緣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鄰近山頭環繞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般的遺址,以城子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風光旅遊區。

城子山山城為橢圓長方形,平面呈不規則的“亞”字形。城北、東、西三面略呈圓形,南側略呈長方形,城頂地勢較平,西北略高,東南略低,主梁總長2.2公里,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西側有7道山樑,東側有3道山樑均與主梁相接,最寬約3公里,山頂主峰的中心城址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山城的四周砌築著石圍牆,並有石砌護坡,全城設有9門,石牆周長1310米,寬2米。從城內平面布局和地表石砌遺蹟看,可分為6個區,即中心區、東區、北區、西區、南區、東南區,區與區之間又有石牆相隔,以門道相通出入,其中主牆內側6個區共有圓形石砌建築228個,主牆外側分布4個,總計232個。在城北,東均發現厲石群、磨光圓窩石塊。城西南發現一巨型石雕豬首,雕鑿簡潔流暢,稜線分明、吻部噘起,大嘴張開,雙目圓睜,神態逼真,朝向正南方7公里之遙的鴨雞山

城子山山城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聯合調查、測繪,認為此類山城是中國北方地區迄今為止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暴露遺蹟最為清晰,結構最為複雜的一處,也是首次發現的東北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超大規模山城,只有中國國家的力量才可完成這一恢宏工程,城內石圈、方院、密布的場面,學者們認為是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心性祭祀址。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演進,國家和城市的形成、宗教信仰、社會變革均提供了重要資料。2001年由中國國務院公布為中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