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夏國

東夏國

歷史史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么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實體,於大金衰亡之際,為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有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為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

創建

東夏的創立者——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於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乙亥年)十月,兵敗消亡之際,為重振女真民族精神,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興。

大真建立之初,處境艱難,被蒙、金、遼三國所圍困,為求未來,1216年10月間,蒲鮮萬奴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曲降蒙古。

1217年六、七月間,蒲鮮萬奴再度自立,改國號為東夏,年號仍延用天泰,建都開元城(其地今址眾說不一)。也有說其國號本為大夏,因地處東方,為別於西夏故而名之。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

經過數年經營,東夏不斷的用兵,勢力所及,包有了金的曷懶路、速頻路和胡里改路地區,疆域範圍大致為東至日本海,西北至胡里改城(黑龍江依蘭),西至張廣才齡,南至婆速府與朝鮮青州(朝鮮鹹鏡北道一帶),最盛時達到南起西逾大齡中經定平東止都連浦的朝鮮古長城東段,北至今黑龍江巴彥、依蘭以北至黑龍江下游地區,西起今吉林中部偏西至黑龍江南部當中一帶(後期包括金上京城在內),東至日本海。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蒲鮮萬奴被擒(一說被殺)。蒙軍繼續前進,攻占“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立國一十九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