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茉莉

垂茉莉

垂茉莉(學名:Clerodendrum wallichii Merr.)是馬鞭草科、大青屬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米;小枝銳四棱形或呈翅狀,無毛,葉片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無毛;細脈略顯;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著花少數,花序梗及花序軸銳四棱形或翅狀;苞片小,線形或鑽形;萼管很短,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白色,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花絲在花後旋卷。核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光亮,10月至次年4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雲南西部和西藏。印度東北部、孟加拉、緬甸北部至越南中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1190米的山坡、疏林中;福建、廣東、江蘇等地溫室有栽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垂茉莉 垂茉莉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小枝銳四棱形或呈翅狀,無毛,髓部充實。葉片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1-18厘米,寬2.5-4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側脈7-8對,在表面略顯著,近邊緣弧狀網結,細脈略顯;葉柄長約1厘米。

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長20-33厘米,下垂,無毛,每聚傘花序對生或互動對生,著花少數,花序梗及花序軸銳四棱形或翅狀;苞片小,線形或鑽形;花萼長約1厘米,萼管很短,裂片卵狀披針形,長7-8毫米,果時增大增厚,鮮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白色,花冠管長約1.1厘米,裂片倒卵形,長1.1-1.5厘米;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花絲在花後旋卷。

核果球形,徑1-1.3厘米,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紫黑色,光亮,通常2槽紋較顯著。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近種區別

蓋種小枝、花序梗及花序軸銳四棱形或翅狀等特徵,易與相近種長葉大青和南垂茉莉區別。

產地生境

垂茉莉 垂茉莉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雲南西部和西藏。印度東北部、孟加拉、緬甸北部至越南中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1190米的山坡、疏林中;福建、廣東、江蘇等地溫室有栽培。

繁殖方法

垂茉莉繁殖使用扦插法與空中壓條法,於春、夏季進行。

主要價值

可作木材,硬且質量好 。

垂茉莉又名垂枝茉莉、黑葉龍吐珠,馬鞭草科(Verbenaceae)常綠灌木,高可達1-2米,小枝四棱形或呈翅狀。葉對生,披針形。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下垂。花冠白色,花瓣5枚,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花絲在花後旋卷,花朵形似白蝴蝶。枝條纖細,花姿飄逸,盛開時花香撲鼻,故名垂(枝)茉莉。花期為秋天10月至第二年春天4月,果期為春夏之際。果成熟時,花蕚增大增厚,由鮮紅色轉為紫紅色,襯托著小巧玲瓏果實。球形核果,初時黃綠色,成熟後光亮紫黑色,倒掛,故有“黑葉龍吐珠”之稱。

垂茉莉花白芳香,花序下垂,柔美素雅,花、果均具觀賞價值,適合庭院種植或大型盆栽,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木材硬而質量好,可做家具和工藝品。垂茉莉分布我國雲南、廣西、西藏,生於100-1200米高山坡上。尼泊爾、印度、緬甸、孟加拉國、越南等地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