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理水

園林理水

原指中國傳統園林的水景處理,今泛指各類園林中水景處理。在中國傳統的自然山水園中,水和山同樣重要,以各種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園林建築來組景,是中國造園的傳統手法,也是園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園林理水

正文

原指中國傳統園林的水景處理,今泛指各類園林中水景處理。在中國傳統的自然山水園中,同樣重要,以各種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園林建築來組景,是中國造園的傳統手法,也是園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流動的、不定形的,與山的穩重、固定恰成鮮明對比。中的天光雲影和周圍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荷花睡蓮等,使園景生動活潑,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說。園林中的水面還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動,並有調節氣溫濕度、滋潤土壤的功能,又可用來澆灌花木和防火。由於水無定形,它在園林中的形態是由山石、駁岸等來限定的,掇山與理水不可分,所以《園冶》一書把池山溪澗曲水瀑布和埋金魚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理水也是排瀉雨水,防止土壤沖刷,穩固山體和駁岸的重要手段。
自然風景中的江湖溪澗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點,為中國傳統園林理水藝術提供創作源泉。傳統園林的理水,是對自然山水特徵的概括、提煉和再現。各類水的形態的表現,不在於絕對體量接近自然,而在於風景特徵的藝術真實;各類水的形態特徵的刻畫,主要在於水體源流,水情的動、靜,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規律,在於岸線島嶼磯灘等細節的處理和背景環境的襯托。運用這些手法來構成風景面貌,做到“小中見大”、“以少勝多”。這種理水的原則,對現代城市公園,仍然具有其借鑑的藝術價值和節約用地的經濟意義。
模擬自然的園林理水,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
泉瀑 泉為地下湧出的,是斷崖跌落的水,園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這兩種形式。水源或為天然泉水,或園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來水)。泉源的處理,一般都作成石竇之類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線狀、簾狀、分流、疊落等形式,主要在於處理好峭壁、水口和遞落疊石水源現在一般用自來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蘇州園林中有導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觀瀑。
淵潭 小而深的水體,一般在泉水的積聚處和瀑布的承受處。岸邊宜作疊石,光線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縫間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緣的植物,上用大樹封頂,造成深邃氣氛。
溪澗 泉瀑之水從山間流出的一種動態水景。溪澗宜多彎曲以增長流程,顯示出源遠流長,綿延不盡。多用自然石岸,以礫石為底,溪水宜淺,可數游魚,又可涉水。遊覽小徑須時緣溪行,時踏汀步(見園橋),兩岸樹木掩映,表現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澗”。有時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聲,如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澗”。曲水也是溪澗的一種,今紹興蘭亭的“曲水流觴”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澗法作成的。有些園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鑿出彎曲成圖案的石槽,讓流水緩緩而過,這種作法已演變成為一種建築小品。
河流 河流水面如帶,水流平緩,園林中常用狹長形的水池來表現,使景色富有變化。河流可長可短,可直可彎,有寬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適當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峽谷”,顯出山勢峻峭。兩旁可設臨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條石駁岸和台階。水上可劃,窄處架,從縱向看,能增加風景的幽深和層次感。例如北京頤和園後湖(見圖)、揚州瘦西湖等。

園林理水園林理水
池塘湖泊 指成片匯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簡單,平面較方整,沒有島嶼橋樑,岸線較平直而少疊石之類的修飾,水中植荷花睡蓮等觀賞植物或放養觀賞類,再現林野荷塘魚池的景色。湖泊為大型開闊的靜水面,但園林中的,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個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對空間較大,常作為全園的構圖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體。聚則水面遼闊,分則增加層次變化,並可組織不同的景區。小園的水面聚勝於分,如蘇州網師園內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較低矮,給人以開朗的印象;大園的水面雖可以分為主,仍宜留出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並配合岸上或島嶼中的主峰、主要建築物構成主景,如頤和園昆明湖萬壽山佛香閣北海瓊島白塔。園林中的湖池,應憑藉地勢,就低鑿水,掘池堆山,以減少土方工程量。岸線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灣半島,湖中設島嶼,用橋樑、汀步連線,也是劃分空間的一種手法。岸線較長的,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磯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疊石駁岸。沿岸路面標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澗河流為源,其宣瀉之路宜隱蔽,儘量作成狹灣,逐漸消失,產生不盡之意。
其他 規整的理水中常見的有噴泉幾何型的水池、疊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水中栽植睡蓮,布置在現代園林的入口、廣場和主要建築物前。
參考書目
 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79。

配圖

園林理水園林理水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