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島

瓊島

1、瓊島位於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城內景山西側的北海公園內,從北海公園南門入園,踏上建於元初的永安橋,見名為"堆雲"、"積翠"的 兩座彩繪牌坊,迎面就是全園的中心--瓊華島,簡稱瓊島。2、海南島的別稱。3、清朝黃培芳詩作《瓊島》。

基本信息

簡介

瓊島瓊島

從北海公園南門入園,踏上建於元初的永安橋,見名為"堆雲"、"積翠"的 兩座彩繪牌坊,迎面就是全園的中心--瓊華島,簡稱瓊島。島上綠蔭如 蓋,殿閣相連。對面便是初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的白塔寺,清乾隆 八年(1743年)改為永安寺。主要建築有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配殿、 廊廡、鐘鼓樓等。自下而上,依山勢而築。當年帝後們遊園後,常來寺燒 香拜怫。正覺殿前,建有"滌靄" 、"引勝"、"雲依"、"意遠"四亭, 對稱而典雅美觀。由此拾級登上白塔。白塔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 這座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寶瓶形,上部為兩層銅質傘蓋,頂上 設鎏金寶珠塔剎,下築折角式須彌塔座。塔內藏有喇嘛經文、衣缽和兩顆 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緻的善因殿。

瓊島春陰在北海白塔山東、倚晴樓南。"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首盤頂,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纏枝紋飾,碑陽刻乾隆御筆"瓊島春陰"四字,碑陰為乾隆帝御製詩:"艮岳移來石發峨,千秋遺蹟感懷多。倚岩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樂志記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暗發浩歌。"碑座四周有雕刻精緻的石護欄。碑旁有迂迴曲折的小路直達見春亭、看畫廊。

歷史

瓊島瓊島

元代,以北海為中心,建起大都城,將瓊華島改名萬壽山(亦稱萬歲山)。明代,改瓊島春陰為瓊島春雲,鄒緝在《北京八景圖》中說:“大山子頂有廣寒殿,殿之四隅皆有亭,左二亭,曰玉虹、方壺;右二亭,曰金露、瀛州,半山有三殿,中曰仁智、東曰介福、西曰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飛橋,以通儀天殿,東有玉橋,以通瓊林苑,山之上常有雲氣浮空,氤氳五彩,鬱郁紛紛,變化翕急,莫測其妙,故曰瓊島春雲”。

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在廣寒殿舊址上,建白塔,萬歲山改名白塔山。乾隆初年寫的燕山八景詩中又把“瓊島春雲”改為“瓊島春陰”,詩中寫道:“瓊華瑤島郁嵯峨,春日輕陰景色多。雲護鳳樓松掩映,瑞凝仙掌竹婆娑。低臨禁苑滋苔蘚,遠帶郊畿蔭麥禾。更向五雲最深處,好風時送九韶歌”。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手書“瓊島春陰”碑,原立悅心殿前,後又移瓊華島東側半山。根據《周易》:三百四十八爻,東方為春,稼禾聁雨,雨降於陰的說法,改立在白塔山東麓。碑上刻有乾隆帝所作的詩文,其中:“艮岳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蹟感懷多。倚岩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御製《白塔山總記》和《塔山四面記》,分別立碑於瓊華島南麓的引勝亭和滌靄亭內,記載了白塔山的沿革,燕京八景的歷史和瓊島春陰建碑原委以及白塔山的四面景觀。

編輯本段黃培芳詩作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瓊島》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黃培芳

【文學體裁】七言律句

作品原文

瓊島①大海南臨還控東②,天開奇甸誰能同③。風搖翡翠颭椰葉④,霞罥珊瑚交剌桐⑤。五指成峰太古上⑥,四州環島蓬萊中⑦。行經港門看日出,瞥見萬里扶桑紅⑧。

作品說明

這首詩描寫海南島的環境與風光。海南島位於祖國之南大門,地居大海之中,形勢位置險要,環境幽美似蓬萊仙境。詩人全面地觀察,運用諸比喻描繪得十分雄偉壯麗,令人愛慕與嚮往,表現詩人對海南島的熱愛。

作品注釋

① 瓊島,海南島的別稱。

② “大海”句,海南島地居大海之中,面臨南海,還控制東來自太平洋之流水。

③ “天開”句,海南島自開天闢地形成數千里奇甸,與其他地方所不同。海南島,秦之前稱“南溟奇甸”《正德瓊台志》卷四“形勝”條稱:“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數千里。”

④ “風搖”句,風吹青綠色的椰葉顫動似翡翠鳥之羽。翡翠,翡翠鳥之羽毛,古代取用作裝飾品。颭,風吹物使顫動。

⑤ “霞罥”句,雲霞纏繞著瓊島似珊瑚與剌桐開花牽掛其上。罥,纏繞;牽掛。

⑥ “五指”句,五指山自太古形成五座高峰。

⑦ “四州”句,全島分為瓊、崖、儋、萬四州,四面環海似蓬萊仙境。

⑧ “行經”以下二句,早晨行至港門觀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瞥,眼光掠過;匆匆一看,扶桑,神話傳說日出之處,東方。

作者簡介

黃培芳清廣東香山人(今中山)人,字子實,又字香石,自號粵岳山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式副榜(副貢生)進入太學肄業。道光二年(1822年)充補武英殿校錄官;道光十年授乳源、陵水縣教諭,升肇慶府訓導,封內閣中書銜。自稱“粵岳山人”,能詩,與張維屏、譚敬昭稱"粵東三子"。亦工書畫。“粵東七子”之一。著作甚豐,著有《香山志》1卷、《重修肇慶府志》22卷、《重修新會縣誌》14卷、《易宗》9卷、《春秋左傳翼》30卷、《嶺海樓詩文鈔》、《浮山小志》、《雲泉隨記》、《香石詩話》等不下50多種,共數百卷,世稱“嶺南名儒”。享年82歲。

其作品《永思錄》、《 粵岳山人集》、《 詩抄》收錄於《續編清代稿鈔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