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遊資

國際遊資

國際遊資是在世界範圍尋找盈利機會的國際短期資本的一部分,又稱"國際熱錢",其投資對象主要是外匯、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市場。國際遊資具有停留時間短、反應靈敏、隱蔽性強等特點。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目前活躍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這類資金在72000億美元以上。

國際遊資

國際遊資國際遊資
(international fluid capital )國際遊資又可稱為國際投機資本,它是一種游離於本國經濟實體之外,承擔高度風險,追求高額利潤主要在他國金融市場作短期投機的資本組合。國際遊資,也叫熱幣、熱錢(hot money)是指在國際間頻繁流動,以追逐短期匯率利率股票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短期資本,是國際短期資本中最活躍的部分。

國際遊資的性質

國際投資資本與國際投機資本共同組成國際資本。從兩者的資金來源上分析,人們很難區分哪些國際投資資本,哪些是國際投機資本。因為它們的來源構成大體相仿,此外當國際遊資的投機行為狀態還原到一般靜止狀態時,它仍是一般資本。所以對國際投資資本和國際投機資本的界定要依據它們的投資目的、投資對象和操作手段上。
(1)投資目的
國際投機資本的投資目

國際遊資國際遊資
的相當明確,即絕大部分操作瞄準短期的高額利潤,這種高額利潤的可以高於社會平均利潤數倍或幾十倍。對一般國際投資資本來說,這種高額利潤是難以獲得的。國際投機資本的高額利潤是由短期操作形成震盪來造就的高幅度價差所構成,而一般的投資利潤則產生於緩和漸進,日積月累的收益。
(2)投資對象
國際投機資本往往選擇證券商品或金融衍生商品,諸如:匯率、股票、債券期貨、期指、期權等商品;而一般國際投資資本雖也涉足這些領域投資,但相當比例選擇產業作為投資主要方向。據有關資料分析,國際遊資基本上動用其80%的資金量用作為證券,匯率和金融衍生商品的投資,而極少涉足產業的投資。
(3)投資手段
國際投機資本通常採用短促、快速隱蔽,突然發動的手段來操作投資行為,人們很難確定某個時期內國際投機資本在某一領域投資的資金規模,時間和地點。而一般投資資本是不會採用這種投機手法,因為投資是個緩慢、持續、累計的過程。在高新科技和先進的通訊設備的介入下,國際投機資本頻繁、快速、突然的移動變得更加變幻莫測,它傾刻之間從一個國家轉移至另一個國家往往成為現代金融動盪的重要原因。

國際遊資獨特的市場作用

首先,國際遊資的操作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交易理念。從驚心動魄的港元保衛戰中大家可能已經領略到國際投機資本"全面出擊,交叉進攻"策略的風采。國際遊資往往能夠全局性地觀察金融市場,把其中各子市場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一一洞悉,然後形成一個資金投入的系統工程,以期順勢而為。這有別於一般投資者慣用的"逢低吸納,遇高派發"的操作手法。例如索羅斯們為了擾亂香港金融市場,大肆牟利,首先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售港元,吸納美元。因為他們預料為了維護聯繫匯率制穩定,香港金管局必定會提高港元存款利率。而市場利率與證券價格反向變動,利率上升,必然導致證券價格下降,股指下跌,此時在股指期貨上建立空頭倉位就能謀取利益。因此,他們在外匯市場拋售港元

國際遊資國際遊資
同時,又大量沽空恆指期貨。這種操作手法顯然已不同於我們習慣的單邊操作思路。雖然這場準備充分的金融戰爭以索羅斯告負收場,但是這種"綜合考慮、整體投入"的操作無疑是一種新的投資理念,有助於促進金融市場的整體化發展。

第二,國際遊資的劇烈流動活躍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因為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和作用,整個金融市場會變得十分平淡與沉悶。市場交易由供需雙方共同決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交易的停滯,因此,主動進取的投機資本的存在為市場製造了活躍氣氛,也促使買賣交易順暢完成。第三,國際遊資的巨額交易促進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繁榮。在定義國際遊資時,我們說它的主要戰場在金融衍生商品市場。因為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這與國際遊資的投資偏好一致。像我們熟悉的國債期貨、股指期貨都是金融衍生產品,也都是國際遊資喜好的投資對象。應該說,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是為投資者保值服務的,但是,若沒有投機資本的存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也不會發展到今天的活躍程度,對平衡匯率波動和利率波動的積極作用也不會如此顯著。第四,國際遊資的日益壯大要求國際金融體系作出相應改革。國際遊資的流動是一種純市場性的行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它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國際金融的衝擊也越來越大。

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負面作用

國際遊資過度投機導致證券投資功能異化。國際遊資一般是巨額資本的組合,通常以各類投資基金的名義出現。他們的規模之大,很輕而易舉就能引發一國證券市場的劇烈震盪。尤其當國際遊資進行過度投機操作時,它們對證券投資功能異化的不利影響更加明顯。國際炒家為了追求利潤的極大化,不惜耗費巨資破壞相關市場的平衡機制,使之朝有利於投機的方向傾斜。而這種過度投機的操作方式最終將市場引入背離經濟發展的運行軌道,並最終給金融危機的爆發留下隱患。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國際遊資的過度投機誤導國際資本配置,破壞實質經濟發展。國際資本的過度投機,會將大量資本投入於缺乏相應資源配置的市場,例如國際炒家們投資房地產,可以脫離實際地把價格哄抬到很高,在這個高企的價格背後,卻沒有實質性的、興旺的房地產業作為支撐。實質經濟無實質的發展,從而給一國造成虛假的繁榮。當國際遊資獲利退出後,留下的卻是大堆的泡沫,如果一國的金融機制非常脆弱,那么危機的發生在所難免。

第二,國際遊資過度投機違背貨幣流通規律,破壞國際收支平衡。貨幣流通應以商品或勞務的流通為基礎,購入商品,資本流入,賣出商品則資本流出。但是國際遊資的過度投機往往短促而又急速,加之數額巨大,使得該國短期資本流動變化無常,貨幣收支項目平衡機制嚴重失調,政府的控制難度增加。

第三,國際遊資過度投機製造市場

國際遊資國際遊資
虛假繁榮,破壞價格均衡機制。價格與貨幣的內在關係可以簡單表示成貨幣數量增加,商品價格上升;貨幣數量減少,商品價格下跌。但是,由國際投機資本造成的價格上揚並不遵循這個規律。就向我們前面講的房地產投資的例子,因為投機家們要牟利,因此他們不顧一切地投入巨額資金推高房產價格,當該國的居民普遍認為經濟回暖價格上揚而進入市場投資時,恰恰是炒家們絕佳的出貨時機。一旦國際遊資得手攜利退出,房地產市場泡沫瓦解,價格立刻下降,由此會引發一系列連鎖的負面效應。

第四,國際遊資的過度投機還會引起外匯市場價格波動,破壞外匯市場穩定。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當中,象索羅斯在香港泰國印尼的大舉進攻都是從破壞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制度開始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該國匯率制度震盪,從中利用匯率商品獲取利潤。這場衝擊使得這些市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外匯兌換比例嚴重失控,最終造成貨幣大規模貶值,直接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構成威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