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1994年3月14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傑青基金已經成為我國高端人才資助計畫的引領者,是科學家的科研事業走向成功的源頭和標誌之一,在教育部學科評估等重要評價中都將傑青基金作為一項重要指標。

出台花序

在中南海的會議室里, 李鵬總理和國務院的主要領導都在。大家有講中年知識分子英年早逝、待遇太低的,有講人才老化、後繼乏人的。輪到 陳章良了,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鐘,但他很珍惜這次機會。
“總理,現在大家都談人才‘青黃不接’問題,其實我們有一支非常重要的青年留學生力量在國外。這批人經歷過坎坷,能吃苦,很珍惜讀大學的機會,恢復聯考後,很多人都是插隊後考上的。現在,他們在國外應該剛好讀完學位,正面臨著是留是去的抉擇。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把這批人吸引回國,非常重要。希望總理考慮一下,能否設立一個‘總理基金’,每年拿出5000萬元吸引青年留學人員回國(當然了,也不一定都是回國人員,國內優秀的也可以)。每個學科每年給2個資助名額,每年100個,每人給50萬元科研經費。這樣連續10年到20年,如果那時 中國能出諾貝爾獎的話,那一定是獲總理資助的人拿的。我聽說總理自己掌握一筆錢的審批權,能不能從‘總理基金’中出這5000萬?”

正文

簡介

1994年陳章良向李鵬總理提議成立基金,以吸引海外華人和中國留學者回國效力,振興中國的科學研究,其中基金也資助國內的優秀人才。

第二章 申 請

第六條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受理一次。

第七條

申請者應符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良好的學風和科學道德;
(二)申請當年1月1日未滿45周歲;
(三)一般應獲博士學位或具有相當於副教授級(含副教授級)以上的 專業技術職務
(四)在 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國內外同行承認的突出的創新性成績,或對本學科領域或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 套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承認的突出的創造性科技成果,或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
(五)具有在國內從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實驗條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本項基金資助的研究工作;
(六)申請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我國內地有固定的受聘單位且聘期覆蓋該項基金的執行期限;資助期內每年在我國內地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至少在六個月以上。我國內地系指我國除港澳台地區之外的省、 自治區和直轄市。

第八條

申請者須按項目指南規定的內容與要求認真撰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申請書,提交有關附屬檔案材料,通過依託單位提出申請。申請書應包括獲資助後擬開展的研究工作的創新性構思及研究方向、研究內容、研究方案等。

第九條

依託單位的學術委員會或專家組對申請者嚴格按規定條件擇優遴選。對遴選出的人選,依託單位應認真審核並簽署推薦意見,按規定時間將申請書和附屬檔案材料報送 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口科學部。

第十條

尚在境外工作、符合條件並即將回我國內地工作的優秀青年學者,已經落實工作單位的,按第七、第八、第九條辦理申請手續;尚未落實單位的,可直接與擬選擇的工作單位聯繫,也可以通過我駐外使、領館或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向擬選擇的工作單位推薦,須附本人近幾年來取得的突出的創新性學術成績及今後擬開展研究工作的創新性構思。工作單位落實後,由接收單位按第七、第八、第九條辦理申請手續。

申請條件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良好的學風和科學道德;
2.申請當年1月1日未滿45周歲;
3.一般應獲 博士學位或具有相當於 副教授級(含副教授級)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
4.已取得國內外同行承認的突出的創新性成績或創造性科技成果,對本學科領域或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或對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
5.具有在國內從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實驗條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本項基金資助的研究工作;
6.申請者應具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我國內地的受聘單位應為申請者固定且唯一聘用單位;資助期內每年在我國內地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至少在六個月以上。我國內地系指我國除港、澳、台地區之外的省、自治區和 直轄市

二十年回眸

●自1994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作為“傑青基金”的管理機構,始終堅持將其用於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20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4年,“傑青基金”十周年之際,基金委曾經對於“傑青基金”的相關情況進行專題總結。2014年,又是一個十年到來。以十年為界,進行對比分析,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傑青基金”發展、成長、壯大的軌跡。
“傑青基金”在學術界和科研組織機構中已經形成品牌,享有較好聲譽,為國內科技界所公認。展望未來,“傑青基金”必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傑青基金”的設立,是黨和政府推動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的生動體現;是黨和政府審視國際科技人才競爭態勢、大力推動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管理創新實踐;更是黨和政府凝聚海內外青年才俊,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高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傑青基金”遴選並培育了一批領軍人才,提升中國科學界的國際影響力。
●打造基礎研究高端領軍人才庫。
“傑青基金”設立十周年時數據顯示,自1997年至2003年,有23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內地新增選的院士中,50歲以下的全部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獲資助者(以下簡稱“傑青”)。
“傑青基金”設立二十年,這一數據被大幅度刷新。1994~2013年間共增選10批中國科學院院士總計475人(按2014年2月數據統計),其中獲得過“傑青基金”資助的有142人,占總數的29.89%。現年60歲(含)以下的院士中,81.82%曾獲得過“傑青基金”的資助;現年41~50歲年齡段的院士中,92.16%曾獲得過“傑青基金”的資助。增選院士中“傑青”的數量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數量上由1995年的1人增長到2013年的36人,比例從最初的2%增長到2013年的67.92%;自2007年以來的院士增選中,已連續4屆超過一半以上的院士曾獲得“傑青基金”資助。
●提升了中國科學國際影響力。
2004年,“傑青”已經湧現了一大批蜚聲國際的中國科學家。1996年的“傑青基金”獲得者李燦,在催化材料、催化反應和催化的光譜表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2004年獲得國際催化獎,並當選為國際催化理事會新一任副主席。
中山大學許寧生教授主要致力於場發射及其套用的研究,是國際公認的開拓化學氣相沉積金剛石等薄膜作為場致電子發射材料研究的先驅者之一。1995年獲“傑青基金”資助後,他婉言謝絕了國外合作者的一再挽留回到祖國。1998年在第45屆國際場致發射大會上獲“最傑出科學家”稱號。
2004至2014,“傑青基金”獲得者們持續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比如,白春禮院士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當選“亞洲大洋洲免疫學會聯盟主席”。
“傑青”潘建偉院士2012年獲國際量子通信、測量與計算學會“國際量子通信獎”,是獲得量子信息領域這一最高榮譽的首位華人物理學家。“傑青”傅伯傑院士曾獲國際景觀生態學傑出貢獻獎,當選為國際生態學會副主席,國際長期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副主席。

“精英薈萃,各領風騷”

“傑青基金”推動了學科繁榮發展,促進一批高水平創新研究群體的發展。
基礎研究顯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其中之一是研究團隊的作用日益凸顯。“傑青基金”管理工作適應這一特徵,十分重視和強調研究隊伍的合理布局,把形成良好的研究團隊作為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力扶持以優秀科學家為帶頭人、在長期研究實踐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良好創新活力和創新文化氛圍的研究群體。1994年至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了76個這樣的創新研究群體,其中67個學術帶頭人是“傑青基金”資助者。
姚檀棟院士是首屆“傑青基金”資助的獲得者,當時他還是中科院寒旱所的研究員。1994年到2004年,他帶領“冰芯與寒區環境研究小組”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隊伍也迅速壯大。10年間,他的團隊成為擁有22名青年學者在內的梯隊式研究群體。
20年來,“傑青基金”資助的學科數量由成立之初的36門擴展到當前的67門,促進了我國優勢學科的國際化發展、薄弱學科的全力追趕。比如,在粒子物理學領域,2012年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取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對粒子物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得我國的中微子科學研究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在此領域中,有多位科學家獲得“傑青基金”的資助,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是2012年“傑青基金”獲得者,作為研究主體的高能所共有19名科學家獲得過“傑青基金”的資助。

“原始創新,碩果纍纍”

“傑青”近年來屢次取得重大原創突破,備受國際關注。
近年來,中國科學家通過基礎研究的重大原始創新,不斷地震動世界科學界,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誘導多能幹細胞、鐵基超導等領域都取得重大進展,而這其中“傑青”的貢獻十分顯著。
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激發了物理學界新一輪的高溫超導研究熱,其研究成果令世界學術界震動。在獲獎的5名科學家中,就有4人獲得過“傑青基金”資助。
2013年被稱為“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研究團隊,其主要貢獻者中就有9位是“傑青”。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吳立新與合作者利用各種歷史重建的海表溫度以及最近發展的20世紀海洋和大氣再分析資料,發現了20世紀全球副熱帶海洋西邊界流“熱斑”現象,提出了溫室氣體增加驅動全球副熱帶西邊界流向極地擴展或加速是導致“熱斑”形成機制的理論,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為國為民,協力創新”

“傑青基金”服務創新驅動,著力解決國家戰略發展和現實需求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傑青”有力保障了國家戰略實施。
近年來,“傑青”們圍繞我國載人航天、高鐵等領域開展獨創性研究,推動了這些重大科技戰略的實施。
2008年“傑青基金”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房建成圍繞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重大需求中亟須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在飛行器慣性導航、天文導航、組合導航與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慣性執行機構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水平成果,並已在我國高解析度航空遙感、飛行器自主導航、衛星高精度長壽命姿態控制等領域獲得重大套用,推動了我國飛行器導航技術和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面對發展中的現實需求,“傑青”著力破解科學難題。
近年來,我國在醫療、水利水電、交通、雷射、農業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醫藥領域,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是近年來國際幹細胞研究的熱點和前沿。2007年“傑青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帶領的團隊在《細胞》上發文,揭示了體細胞逆轉為多能幹細胞的啟動機制。這一發現不僅是誘導多能幹細胞機理研究的突破性里程碑,也為繼續改進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物出艱辛。經過20年的發展,“傑青基金”已經成為我國高端人才資助計畫的引領者,是科學家的科研事業走向成功的源頭和標誌之一,在教育部學科評估等重要評價中都將“傑青基金”作為一項重要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