囯,ɡuó,部首是囗,共7畫,本義是邦國,也指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在古代也指王、侯的封地。

基本信息

發音

【guo】

翻譯

1囯guó
(2)(會意。從“囗”(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3)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 《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 《周禮·太宰》 。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 《周禮·大司馬》 。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 《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4)又如:齊國;晉國;鄭國
(5)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6)又如:國中(王城之內;國內);國人(國都中的人);國遷(國都遷徙);國陰(都城北郊);國郊(國都周圍地名);國禁(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國邑(城邑);國刑(城中施行的刑罰)
(7)國家 【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國。――《詩·魏風·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8)又如:國紀(舊指國家禮制與法令);國帑(國庫中的錢幣);國祿(國家的俸祿);國課(國稅;國家稅收);國器(可主持國政的人才)
(9)古代王、侯的封地 【feud】
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薛。――《戰國策·齊策》
(10)又如:國租(封地的田賦)
(11)帝王 【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12)部落 【tribe】
【韓】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後漢書》
(13)地方 【place】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14)家鄉 【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15)姓

輸入

鄭碼:JDC,U:56EF,GBK:87EB
筆畫數:7,部首:囗,筆順編號:2511211

拼音是g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